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讀書會不會-斜角巷故事屋把故事變有趣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何碧玉

照片圖片圖片

  奇幻小說《哈利波特》裡的斜角巷,是奇幻的國度能享受到魔法的樂趣;而在新竹的「斜角巷故事屋」裡則藏著賣魔法的器具,只要故事經過故事屋成員的創意發想,讓你不只能夠聽故事、玩故事、演故事還能一起做故事,盡情享受變化多端的樂趣。主人何碧玉說,「一個故事不只有一種呈現方式,透過故事屋成員的集思廣益,能讓故事增添繽紛、小朋友更能感受到故事的能量。」

成員們感情相挺 互相扶持

  「當斜角巷故事屋決定開始營運之前,已經有好多的朋友願意一起為兒童說故事盡力。」而故事屋的成員都是何碧玉在新竹故事協會、九歌兒童劇團創意故事戲劇種子教師培訓…等認識的好朋友,她說,「因為在新竹亮亮比較有名,」所以,大家都稱她「亮亮」。

亮亮每周三都要到尖石鄉跟小朋友們說故事  亮亮的熱情活力不曾被風城的風吹熄,她的生活幾乎都被「故事」填滿,除了每周三晚上定期要到山上跟小朋友分享故事外,平日還是小星星兒童讀書會的帶領老師,也會不定期的到校園裡與教師們分享說故事的方法與技巧。東門國小教師會會長譚覺璣說,「亮亮的頭銜有三十幾個之多,」對於故事她始終全力以赴。

  也因為喜歡說故事、演故事、玩故事與更多小朋友體會故事,所以亮亮在今年初成立了「斜角巷故事屋」,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編織關於故事的夢想,也提供小朋友們活動的空間。「在籌備期間,許多朋友一起彩繪故事屋的牆壁,一棵棵的大樹都是大家辛苦的結晶,連以前的學生也加入布置、設計的工作,」她談起故事屋籌備時的神情更顯柔和。成立之後,這些義工媽媽們也義務排班、接電話,在這個大家庭中實際學習、體會,透過大家技巧的交流,故事屋蓄積的能量愈來愈充足了。

與東門國小創意故事戲劇社一起演故事  但是,就像所有的故事一樣,總有高潮起伏。當故事屋慢慢地步上軌道之後,房東卻因財務問題將原本簽定的三年租約,提早到才半年就解約。這對亮亮來說,剛開始的確造成很大的衝擊,而一貫爽朗的她也釋懷地說,「是上帝的安排吧!因為當她將故事屋的處所先轉移到新竹的故事協會後,她更忙於四處奔走,分享關於故事的一切。」雖然嘴上這麼說,亮亮的眼中卻也不經意地流露出對故事屋的不捨。新竹故事協會理事長柳毓芬表示,「亮亮就是過去協會培訓的種子,希望延伸、推廣故事活動的人,都能一起努力。」

帶動閱讀 親近閱讀

  採訪當天,亮亮背著兩大袋的繪本與道具,騎著車趕往東門國小向教師們示範說故事的方式和技巧。擺滿一桌玩偶、圖卡、書籍後,開場的暖身逗得老師與小朋友們哈哈大笑,接著翻著自製的繪本說,「我在澎湖出生,天蠍座AB型有智慧、有活力,最喜歡小孩,最愛做的是說故事、演故事、做故事、玩故事,因為超有幹勁、活力,所以紫微斗數老師說,我到八十幾歲還能組登山隊搖旗吶喊…」,亮亮當天向東門國小的教師說的第一個故事—自我介紹。

全家出動參加說故事比賽  亮亮又展示了圖文並茂的家庭手工書《寶貝要長大》,忠實呈現親子間生動可愛的對話,媽媽:「孩子,要快點長大喔!」孩子:「媽媽那妳要先老呀!這樣我們就能帶爸爸跟媽媽去吃快樂老人餐嚕…。」這是她做的第一本故事書,同時是今年他們全家參與生命教育親子說故事比賽的題材。親情與創意的集結,不僅吸引在場的教師專注聆聽,也喚起小朋友的興趣並低聲地喃喃自語:「我也好想做一本。」這就是故事的魔力,能承載著希望,帶領每個人飛向夢想中的國度。

戴起貓耳朵與貓鼻子,引起小朋友注意  此時,亮亮戴起自製的貓耳朵與貓鼻子,說了個故事—「永遠吃不飽的貓」。她說,如此一來就能用裝扮引起孩子聽故事的興趣了。說故事的過程中,她的手腳似乎停不下來,跟隨著故事中人物的姿態或坐、或跳,或哭、或笑,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語調,都讓人目不轉睛。她希望透過與各個團體的交流,將故事的魅力散播得更遠。她也強調,「方法雖然很多,但要用心體會,這些引發閱讀的技巧才會變成自己的。」

增強小朋友的生活認知,以故事引發學習照顧的動機。  除了累積經驗並想盡各種方法引起孩子閱讀的動機外,亮亮也多方的充實自己,不只參與相關團體的研習,也不停地看工具書、想思考點,設計各式各樣的活動,以建立孩子學習的興趣。「她不只從故事出發,也從生活認知層面找故事來配合,」她舉例說明,從故事出發是當她告訴小朋友《十顆種子的故事》時,她就會在延伸活動時,發種子給小朋友回家種;而當她想讓小朋友學習照顧時,她就去找了《威廉的洋娃娃》的故事為教材,讓小朋友從故事中體會照顧的溫馨與感動。

盛飯的勺子變成長頸鹿?

  毛毛蟲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曾說,「故事媽媽是園丁,也是植物學家,她們在這裡播種、灌溉,更重要的是,她們在做培土的事業。」而亮亮除了培土之外,更在土壤裡加入了許多有機的養分,這些養分全來自於她對玩故事的熱情。「立體玩具故事書」是一個充滿想像的紙盒,裡面只有人物角色、結構與主題,故事的發展與結局都是開放性的,能因人而異。她說,「這樣的故事模式能夠訓練語言邏輯與作文能力,」而透過玩偶的製作,也能激發出創意、技巧。

  一根木製飯匙,以不織布加以點綴,輕輕鬆鬆就完成了一隻可愛的長頸鹿;洗澡的水瓢黏上幾個瓶蓋,卻也成為胖胖的豬頭…。讓參加研習的老師不停地要求亮亮,一定要再來幫大家上實務製作的課。

長大成蔭的故事種子

與老師們分享說故事的方法與技巧  會有這麼多說故事的方法與技巧,除了制式的課程訓練外,亮亮說,「其實受到父親的影響更大。」因為她的父親是山東人,小時候會幫家裡做饅頭,她最愛捏出各式各樣的造型,父親不但不會罵,還會與他分享每個饅頭的故事。所以,一顆「愛說、愛玩、愛做故事」的種子已悄悄被播種。加上家裡養鴨,所以她也時常與家人一同出去撿蝸牛好餵鴨。特別的是,在她父親的帶領下,他們總是手舞足蹈的唱著「蝸牛啊!你們趕快進我們的袋子來…。」於是愛說、愛玩、愛做故事的種子,也增添了愛舞、愛演的元素,而造就了長大後愛故事的亮亮。

  因為愛故事,亮亮一下子成為好幾個故事團體的領導人。學習型組織是她一直強調的,在團體裡善用每一個人的能力很重要,唯有抓住每一個人的特質,並堅守「嘴上無是非,心中有是非」,才能讓團體中的每個人都情感相挺、互相扶持。

照片  曾是補教界主管的亮亮,從百萬年薪轉而為無給職的故事媽媽,她沒有後悔。她認為,「家人的支持、朋友的互挺與心靈富足,才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資產。」當她談著未來,「一個快樂的老奶奶正搭著飛機,要前往世界各地說故事」的畫面浮現,這是她在自我介紹時所規劃的夢想。一直到訪談結束,記者始終納悶「夢想的圖像怎麼只有亮亮,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家人呢?」而這應該又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