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戀戀山林 蔡文章的有氧創作

文:蘇士雅 照片提供:蘇士雅

  位於岡山飛航學校附近的一條巷內,寧靜而平凡的存在著一所住屋,蔡文章生活作息就在於此。滋養心靈的書房位於屋子二樓,被樓梯分隔成左右二間的書房各有不同的風格,一間簡潔清爽,書架上的書井然有序,另外一間陽光充足,書架上的書籍不拘泥地與散著茶韻的數十只茶壺錯疊坐落。
 

  書香茶香浸潤整個房間,這就是蔡文章最愜意的享受。
 

 

蔡文章喜愛山林,更愛書寫山林。  夕陽從窗台灑了進來,書房四周的書籍安靜矗立如同知識的城牆, 在這寂靜的透天厝二樓,蔡文章作品大部分在此完成。
 

  長期崇尚自然寫作的蔡文章常說:「山林和土地是我寫作的唯一」, 他的書房和文章一樣,沒有過於華麗的修飾,卻有著氧氣十足的氣色。
 

  蔡文章出生於高雄岡山小鎮,這裡是南臺灣典型的農業區,早期也是大規模的蔗糖產地,從縱貫公路經過,台糖所屬的蔗田到處都是,過去最大的製糖場緊靠著岡山的橋頭鄉,今年改制為區,高雄捷運到此終站,但是都市的開發隨著時間緊迫而來,岡山卻依然懷著濃濃的鄉土味。在這塊土地上,蔡文章出生時正是最動蕩的228 事件發生時, 岡山地區不少知識分子成為受害者,世代務農的蔡家沒有因此隔絕培養子女上進的心, 蔡文章順利讀到屏東師專, 在那個年代,可以考上公費的師專殊屬不易,對於家境貧困的蔡文章更顯難得。
 

書房一隅。  1968年, 21歲的蔡文章剛從屏東師專畢業,他第一個被奉派的工作就是到小林村當老師,40年前,從平地到山區是一趟艱苦之旅;從岡山輾轉搭車進入甲仙,再靠著步行到位於深山中的校園,前前後後幾乎要花掉一天的功夫。
 

  在這個與都市隔絕的純樸山林,蔡文章受到大自然的陶冶,他的處女作《靜靜的山林》在此誕生,這一本以小林村土地為書寫題材的散文集被臺北市政府評選為優良讀物。2年前,莫拉克颱風夾帶豪雨造成小林村滅村,小林國小也失去蹤影。失去這處年輕時生活了6年的土地,蔡文章十分感傷,也有許多追憶小林村的人想從書籍中重溫美麗的山林,因而早已絕版的薄薄舊書《靜靜的山林》,在二手市場中競標價竟被哄抬到高於2,000元。
 

  《靜靜的山林》於1977年出版,是蔡文章的第一本作品集。他說他從小喜歡畫圖,在小林國小任教時被壯麗的山林所震撼,一直想用繪筆畫下美麗的山色,當時的繪畫用品太貴,窮困的蔡文章既然無法作畫,就只好以文字代替色彩記錄山林之美。
 

  自小在困窘家庭長大的蔡文章一直希望有能力改善家計,他將文章投稿給報社,第一篇散文獲得400元稿費,對當時一個月薪水只有五千多元的蔡文章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推動力,督促著他繼續寫作賺取稿費,一路下來,儘管如今生活富足,以筆記錄自然風情已成為習慣。
 

  蔡文章未曾料到自己的生命因為寫作而有了奇特的轉彎。
 

鳳邑文學貢獻獎杯。  1999年蔡文章自梓官國小教職退休,2007年全然從補教界引退,原以為從此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寫作,但退休後的他因為過去寫作的成績被肯定,實踐大學應用中文系破格聘他擔任客座副教授。同時,蔡文章也四處演講,談論自己的閱讀及書寫經驗,並與學校第一線的教師進行研習課程,傳授作文與閱讀教學技巧。岡山地方性的「阿公店溪文學獎」也在他一手主導下成立,除了擔任總顧問一職,還積極協助籌募經費。
 

  「培養文學的種子」是蔡文章最為重視的事。幾十年來,蔡文章從小學教書教到大學,加上補教界的寫作班,門下學生超過15萬人。數十年忙碌的教育生涯,蔡文章從未曾有過完整的時間可以創作,但他習慣善用零碎的時間執筆,直到今日,完成了10餘本鄉土味道濃厚的散文集、與鄉土有關的教材,以及參與高雄縣市文學小百科編寫。
 

  《泥土味淡淡香》、《攜手走過童年》、《麵粉袋》、《綠色的夢》等散文集大都描寫四、五0年代臺灣物質生活匱乏卻最人情味與生命真義充足的面貌。《花之翩翩》則是花草百卉姿韻誘人的作品。《行雲山川》是他遊歷大地的見證,記錄了風起雲湧的人文風景。
 

蔡文章作品多為與山林相關。  臺灣文壇散文作家極多,蔡文章在主流市場的能見度不算高,但基於他依戀風土民情,並對家鄉進行文學扎根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有許多研究生開始以蔡文章為研究對象書寫論文。
 

  蔡文章曾獲得師鐸獎,他未曾受過正統的文學寫作訓練,但憑著對創作孜孜不倦,對鄉土文學的貢獻永懷熱情,這種堅決而持續的意志力又讓他獲得高雄縣鳳邑文學貢獻獎的肯定。
 

  榮獲文學貢獻獎,是緣於葉石濤的推薦。蔡文章和葉老的交情亦師亦友,兩人相差30歲,但是彼此結識甚早。1978年,蔡文章離開待了6年的小林國小, 回到離家鄉不遠的梓官國小任教,當時剛從寫日文轉型寫華文的葉石濤在文壇已經小有名氣,而他所任職的甲圍國小位於岡山,距離梓官國小只有4公里,蔡文章對葉老的風範十分景仰,一有空就著騎單車到甲圍國小找葉石濤閒聊請益,話題離不開文學與茶韻,兩人往來數十年, 種下深厚的情誼, 葉老抱病期間,蔡文章更勤於走動,而現在斯人遠去,蔡文章常常在寧靜的午後手捧《葉石濤全集》,重拾與葉老相逢的喜悅藉以聊慰相思。
 

  除了葉石濤之外,蔡文章還有幾個特別心儀推崇的對象;「鐵道詩人」錦連中日雙語創作的詩句,淺顯易懂卻散發著深厚的智慧,而鍾理和對感情與鄉土則懷抱執著的精神,這二者皆有執著鄉情的共同特點,而這也正是蔡文章的特色。
 

  「我寫鄉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土地上成長,這個命根,讓誰也忘不了。它是最直覺的感情,它是最實在的體驗……。」蔡文章這麼說。
 

蔡文章小檔案  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軾說:「唯江上之清風, 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蔡文章一輩子寫散文,寫山林,寫土地樂此不疲,但作為讀者的我們,是否更應該以尊敬的心護衛作家筆下的風情?
 

  土地之美,鄉情之愛,或是自由之貴,這些都不該只是封存在作家筆下,它們更值得以永存的真實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
 

蔡文章小檔案

蔡文章,1947 年生,臺灣高雄人,屏東師專畢業。曾任甲仙鄉小林國小、梓官鄉梓
官國小教師、編輯,現已退休。
 

目前閱讀的書

《葉石濤全集》書名:《葉石濤全集》
作者:葉石濤 出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08年4月)
閱讀原因:蔡文章曾與葉石濤有很密切的交集,對於葉老的風範十分景仰。一生清苦的葉石濤在文壇上有極重要的地位,對蔡文章也極為關照,他在2008 年底過世,或許是懷念甚切,所以蔡文章一有空就從書架上拿出葉石濤全集翻閱,過去兩人見面時,閒談的內容不離論文品茗,「現在,在寧靜的午後手捧葉石濤全集,會有與葉老再度相逢的喜悅。」蔡文章說。
 

推薦的書

《錦連全集》1.書名:《錦連全集》
作者:錦連 出版:國立台灣文學館(2010年10月)
推薦原因:「鐵道詩人」中日雙語創作的詩句,淺顯易懂卻散發著深厚的智慧。
 


 

 

《鐘理和全集》2. 書名:《鐘理和全集》
作者:鍾理和(2009年3月)
出版:高雄縣政府
推薦原因:對愛情的堅持與土地的情感故事令人動容。
 

 

 

《台灣古典詩析賞》3. 書名:《台灣古典詩詞賞析》
作者:陳春城(2004年8月)
出版:河畔出版社
推薦原因: 詩詞是一切寫作的根本,臺灣學子熟悉唐詩宋詞,沒理由不懂臺灣古典詩詞。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