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臺南市日新國小 靠閱讀脫胎換骨

文:黃柏勳 照片提供:黃柏勳
  在有限資源下,臺南市日新國小教學團隊,沒有被環境擊倒,他們借力使力,以三階段方式帶動閱讀風氣,並以六大處方讓學生閱讀旅程越來越進階。
 

日新國小推動閱讀有成,獲得閱讀磐石獎肯定。

  位於臺南市南區的日新國小,曾經是一所學生人數高達千人,擁有60多個班級的學校,但在少子化衝擊,加上社會形態轉變,人口結構老化影響,學生人數逐年下滑,目前僅剩下28個班級。


  除了學生人數減少外,位於邊陲地帶的南區,讓日新國小有超過三成的弱勢學童,但因長期缺乏文化資源,學生學習意願低落,想要依靠教育協助這些學生甚至家庭「脫貧」有一定困難,校方經過多方評估,把「閱讀」訂為校務推動重要項目,希望藉此突破困境,改變劣勢。


發現問題 運用有限資源突破

  想要推動閱讀,面臨軟硬體不足窘境,學校曾經統計,每年每位孩子平均只借4本書,每學期只寫4篇作文,深入探討,發現學校推動閱讀面臨環境設備老 舊、學生閱讀態度低落及閱讀學習活動單一等困境,校方針對這些情況,開出「閱讀知識」、「閱讀環境」、「閱讀活動」、「閱讀技能」、「閱讀理解」及「閱讀 檢核」6大處方,從99學年起,以3年時間推出「旗艦型閱讀計畫──勇闖金銀島」,希望藉由情境營造、習慣養成、資源整合及創意閱讀,達到能力提升及品德 涵養目的。


  校長王海秀帶領的教學團隊,一一檢視學校資源後,擬出「造艦」、「啟航」、「續航」三階段做法,其中「造艦計畫」以圖書館為中心,進行改造。


  位於學校四樓的圖書館,藏書雖然不少,但環境及書籍內容過於老舊,無法吸引學童興趣,為了激起學童興趣,在家長會及地方人士協助下,從硬體設備改善 做起,參照坊間著名書店設計,設置地板閱讀區,並融入學校臨海的意象,設計船隻造型的書架,同時向奇美博物館募得十餘幅複製名畫,掛在圖書館內,增添書香 氛圍。


  嶄新變身的圖書館,取名「日新金銀島」,提供舒適閱讀環境之餘,校方參考政府機關推薦的優良好書外,並由學生和老師推薦書單,透過爭取經費及對外募 款,添購新書,從99學年度迄今,共購書7,035冊,充實軟硬體後,果然增加學生借書閱讀意願,借閱圖書人數及借閱冊數逐年提升,98學年度全年借閱冊 數僅1,750冊,到了101學年度,借閱冊數已經超過2萬冊。


  會有這樣令人欣喜的成績,除了硬體改善外,校方也因應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能力,設計不同的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其中在低年級方面,以協助學生認識圖 書館,瞭解圖書館入館及借閱書籍方式,中年級則深入介紹圖書館館藏分布、圖書館功能、索書碼,並且指導學生如何使用臺南市圖書館資料、至於高年級則結合資 訊科技,指導學生認識線上圖書館,並瞭解如何使用網路檢索、蒐集資料。


  為了提高圖書館效能,日新國小還邀請多位退休教師擔任志工,並結合家長志工,一起推廣圖書館業務,24名志工每周一到周五服務全校師生,寒暑假期間,則開放社區民眾及家長借閱圖書,充分運用資源。


閱讀啟航 設計多元活動

  確立圖書館為閱讀核心後,校方的閱讀計畫開始「啟航」。以個人、班級及全校為單位,設計不同活動,深耕閱讀,藉此解決師生閱讀態度與習慣,進而改善 閱讀學習活動過於單一的困境。首先將學校內老舊涼亭重新設計,將《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及《水滸傳》的開卷詩納入其間,並輔以與學校所在地 「鹽埕」有相關臺語詩「曝鹽」,分別懸掛在涼亭上方及貼印在涼亭內的石桌上,校方還為涼亭取名「采風亭」,希望學生能夠利用課餘時間,到此地「采集智 識」,這樣的努力,也得到同學們以實際行動回饋,每到下課時間,「采風亭」內總聚集不少學生,或聊天討論,或看書休閒,達到「開卷有益」的目的。


  校方並針對低、中、高年級學生,在每天早自修時,利用10到15分鐘,由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並搭配包括生命教育、性別平等、環境教育等教育議題選用書籍,提升班級閱讀風氣,低年級以繪本為主,透過說故事方式,提高幼生興趣。中年級則從圖片較多的繪本,進階到圖文並茂的讀本,並且開始接觸字數比較多的散文及小說。至於高年級則搭配班級圖書,讓師生一起閱讀,並鼓勵學生自行攜帶感興趣的書籍,擴充閱讀廣度及深度,並訓練同學們上臺分享閱讀中感覺有趣的主題。
 

同學們利用早自修時間,提升自身閱讀能力。

  各班也委請導師透過識字量、閱讀測驗等方式,發現閱讀程度比較低弱的學生,利用每周四早自修時間,以重複閱讀、強化背景知識,搭配不同的朗讀速度,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理解能力,透過這一連串的努力,相當程度提升了弱勢學生的閱讀理解及流暢度。


因材施教 激發創意鼓勵創作

  除了個人及班級閱讀活動以外,校方也推動全校性的創意閱讀活動,民國100年舉辦的「日新詩人節」,按照年齡鼓勵學生創作詩畫、童詩,並介紹臺灣著名詩人及其作品,開啟了多元閱讀的另一頁。


  活動分為低、中、高年級三組,低年級主題為「詩話詩畫」,由老師向學童介紹童詩作品後,引導孩子透過想像力,將文字轉換為圖像表現出來。中年級則以 「童詩創作」為主題,老師先從介紹童詩作品入門,並指導學生童詩創作的各種手法,並且嘗試創作,有同學以「雪花」為題,寫出「冬天的雪花,飛過了大海,飛過了城市,最後飛進我的房間,融化了」,內容充滿觀察及想像力,令人驚艷。


  至於高年級,則搭配圖書館的新詩展,從認識國內外知名新詩詩人及作品,並探索古詩與新詩的差異,體會新詩自由奔放的創作方式,並以此推動「一句詩」創作,有學生就寫下「春天的風,喚醒了沈睡的萬物」,展現推展閱讀成效。


  校方統計,在整個「日新詩人節」,總共收到近150件作品,並且從中篩選了36篇佳作,張貼在學校一樓走廊的「采風詩道」,除了提供全校師生欣賞外,也鼓勵同學們勇於創作,展現自我。


  除了針對各年級設計的閱讀課程外,校方還實施多元閱讀活動,包括以中高年級為主的電影欣賞活動,先由學生觀賞各國文學作品,並介紹作家背景及創作理念後,再觀看由書籍改編的電影,師長們再就書籍與電影設計各種不同的提問,帶領學童思考文字背後的意義。


  還有突破班級界限,在不同年級間實施「讓書去旅行」的閱讀活動,書籍在班級間輪流分享後,並鼓勵同學們寫下看完書後心中的觸動,同學們可透過自己和他人在紙上對話,呈現更多采多姿的閱讀旅程。


  最後則是「與作家有約」,由學生閱讀指定作家的作品,分析內容後,邀請作家到校與同學互動,同學們也可以藉此練習提問能力,並透過與作家互動,讓閱讀變得更多采多姿。
 

校方安排與作家有約,近距離學習。

閱讀續航 讓學生超越自我

  經過了這些基礎工程後,校方的閱讀計畫進入「續航」階段,設置日新筆耕獎等獎項,每週提供學生一個作文題目,鼓勵學生每週都能寫出一篇短文,從中訓練學生的組織力及文字運用能力。在師生全心投入下,101上學期共進行15周,就收到3,396篇投稿,展現基層扎根的實力。


  宋儒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日新國小推動閱讀計畫「勇闖金銀島」以來,全校師生齊心協力的推動,並且透過各種閱讀課程的設 計及培養,引導學生實現自我,進而超越自我,獲得教育部閱讀磐石獎肯定,但校長王海秀並不以此自滿,將持續推動閱讀的豐富航程,達到「日新揚帆、書海啟 航」的目標。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