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地方文獻數位化 台灣記憶不漏網

文:陳雅莉

  近年來,為了服務網路上的廣大讀者群,許多公共圖書館紛紛進行數位典藏計畫,其中又以地方文獻為最優先的考量項目,而且透過數位化的方式,將可以展現出所收藏的豐富地方文獻。

圖片  師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表示,地方文獻的重要性,在於保存地方史料、增進地方瞭解、提供鄉土教材及凝聚地方意識。

  在過去,這些珍貴的文獻多以傳統媒體保存,雖有其歷史意義,卻不利於遠端的使用,所以透過數位化將傳統媒體轉換成電子檔,不但可以使地方文獻賦有現代的意義,並增加了許多附加價值,譬如數位化資料可藉由網路,傳播與介紹地方歷史和特色,及有效保存地方相關資料,以成為有助於教育、學習和研究的資料庫。

地方文獻發展最佳見證

  地方文獻主要是在記錄某一地方的信息,以保存地方的文化。也就是說,地方文獻就是與地方相關的各種資訊,可說是一個地方的發展最佳見證。因此,若能將各地的地方文獻結合起來,對社會、國家來說,將會是一個最珍貴的史料。

  陳昭珍指出,公共圖書館典藏地方文獻資源,不僅可以滿足當地居民對該地歷史的瞭解、增進對社區的關心,更能建立屬於社區居民「共同的記憶」,讓生長在同一社區的居民有共同的愛與關懷,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也讓離家萬里的遊子,有心繫家園、故鄉的管道。

  事實上,近年來,政府不斷地推出「數位博物館計畫」、「國家數位典藏計畫」、「國家文化藝術網路發展計畫」、「網路文化建設發展計畫」、「圖書館事業發展三年計畫」等,希望能將國家重要的圖書、資料、文獻典藏數位化,建立完整的文獻資料庫,以供全民共享,並永久保存。而「台灣地區地方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也是在同樣的用意與構思下,由擁有多年來參與數位典藏計畫經驗的陳昭珍教授率領規劃。

圖片圖書文獻文物皆數位化

  「台灣地區地方文獻典藏數位化計畫」除了將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的各種地方文獻數位化之外,也包含地方志、鄉土文獻及地方政府出版品,例如公報、統計、小冊子、宣傳品等。另外,也擴及各縣市文化局、文化中心的圖書館、文獻會、特色館及文史工作室等所收藏的各種地方文獻,希望能真正成為研究地方之人、事、時、地、物的重要資料庫。

  若再進一步細分,地方文獻的類型可從資料類型、資料內容等兩個角度來看。從資料類型來劃分,可將地方文獻分為圖書文獻、文物、視聽與電子資料三大類,圖書文獻包括過去與現在的各種圖書形式,比方說,圖書(單行本、套書、叢書等)、期刊(週刊、月刊、季刊、年刊等)、簡牘、寫卷、書冊、手稿、圖繪、報紙、檔案、書信、日記、研究調查報告等。

  文物資料則是指如陶文、甲骨、金石文字、印文、磚文、鏡銘、甲骨卜辭、鐘鼎彝器、建築、手工藝等。視聽與電子資料則是包括口述歷史或民謠的錄音資料、布袋戲、歌仔戲、皮影戲等錄影資料,以及地方文物的展覽、演出光碟、網路上的相關網頁或電子報等。

  如果從資料內容來劃分,則是可將地方文獻分為古物、古蹟、民俗及有關文物、自然文化景觀、產業、文學、藝術、史料等(詳見附表一)。

建立各縣市特色館主題

  由於地方相關資訊非常多,加上數位化的成本又非常昂貴,因此究竟是哪些東西應該做數位典藏?

  陳昭珍舉例說,如果想要有計畫性建立某一現存檔案的資料庫,如現藏某名人的手稿、日記、書信等,由於這些資料是現成的,所以不必再花時間蒐集。若是想要建立某一主題的資料庫,如客家山歌資料庫、地方藝術家資料庫、地方古蹟資料庫、地方歷史資料庫、古老風俗資料庫等,這些資料可能有部是現成的,但為了主題的完整性,及保留古老的風貌,可能需要進行相關研究及地方遺老的采風工作。

  「其實,目前各縣市的文化中心在一開始規劃時,均有就各縣市的特色,建立特色館的發展計畫,並蒐集典藏及展示該縣市的特色文物。因此若能以特色主題為核心,蒐集更完整的文獻資料,也是一個可行的做法,」陳昭珍建議。

  譬如台北縣文化局的現代陶瓷博物館、宜蘭縣文化局的台灣戲劇館、桃園縣文化局的中國家具博物館、新竹縣文化局的客家文物館、苗栗縣文化局的木雕博物館、台中縣文化局的編織工藝館、彰化縣文化局的南北管音樂戲曲館、南投縣文化局的竹藝博物館、雲林縣文化局的台灣寺廟藝術館、台南縣文化局的台灣民間傳統藝能館、高雄縣文化局的皮影戲劇館、屏東縣文化局的排灣族雕刻藝術館、台東縣文化局的山地文物陳列室、花蓮縣文化局的石藝博物館、澎湖縣文化局的海洋資源館、基隆市文化局的地方特色文物館、新竹市文化局的美術工藝館、嘉義市文化局的交趾陶博物館、台南市文化局的台灣民間工藝館。
 
  因此,為了使初期的地方文獻數位化計畫成果具有特色,「我們先以各特色館的蒐藏主題,定為各文化局在此計畫內要進行數位化的範圍,另由於所需經費龐大,第一年經費有限,所以參與第一年數位化計畫的文化局有宜蘭縣、台北縣、新竹縣、台中市、高雄縣及屏東縣,」陳昭珍解釋說。

參考歐美公共圖書館經驗

  事實上,在國外的圖書館內,地方文獻的蒐集及數位化資料非常豐富,以美國各公共圖書館的網站來說,就可以找到與當地有關的地圖、檔案、史料、照片、音樂、藝術、文學等資料,尤其是地方史(Local History)和家族史(Family History)的蒐集及典藏,更被視為服務地方的責任與榮譽。

  此外,地方文獻所指涉的內容並不限於過去史料,當地居民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料,舉凡就學、產業、旅遊、報稅、醫療、藝文活動等訊息,也都包含在內。

  另外,老照片最能勾起人們的回憶,而透過視覺影像更能吸引讀者的觀賞。陳昭珍強調,公共圖書館若能將館藏老照片數位化並放到網頁上,將可提供讀者自由瀏覽緬懷與認識故鄉的機會。例如馬里蘭州的巴爾地摩郡公共圖書館(The Baltimore County Public Library)的網站上,就可以看到一八一四年North Point戰役相關的歷史老照片。

  而且據一項針對紐約公共圖書館分館地方史特藏的使用研究調查指出,在該館所收藏的各種地方文獻中,讀者勾選曾使用過的資料類型以地圖、照片、海報最多,其次為市鎮名錄、電話簿及主題檔,再來是一般地方史。使用地方文獻的目的,以為了寫書、寫文章及進行家譜研究最多,使用者則以個人最多,其次為歷史學會、私人企業及學生,說明了地方文獻不但吸引社區居民的興趣,也對地方產業和私人公司有很大的助益,而不是只有學者專家才會用到的艱澀冷門資料。

圖片數位化目的找尋台灣記憶

  「公共圖書館的數位典藏和服務應與社區居民緊密結合,而此結合的橋樑就是地方文獻,」陳昭珍特別提醒說,公共圖書館應積極開發地方文獻收藏,並對於地方文獻的徵集,建立一套合適的館藏發展政策,以及結合社區相關機構與人士來有系統的收集。

  地方文獻是台灣人民的記憶,如果未加以數位化的話,有心瞭解台灣的人可能窮一世之力都很難找到完整的資料。若是這些資料散落在各處,加上各典藏圖書館又各自進行、沒有協調和整合的話,這些記憶仍然會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因此,數位化計畫的最大目的,就是賦予地方文獻現代的意義,並幫助民眾便於找尋地方的共同記憶,打造出真正屬於台灣的新舊回憶!

類別 定義 範圍
古物 指可供鑑賞、研究、發展、宣揚而具有藝術價值或經教育部指定之器物。 年代久遠之禮器、樂器、兵器、農具、舟車、貨幣、繪畫、法書、雕塑、織物、服飾、器皿、圖書、文獻、印璽、文玩、家具、雜器及其他文化遺物。
古蹟 指古建築物、遺址及其他文化遺蹟。 所指的是年代久遠之建築物,其全部或重要部分仍完整者:包括城郭、關塞、市街、宮殿、衙署、書院、宅第、寺塔、祠廟、牌坊、陵墓、堤閘、橋樑及其他建築物。
民俗及有關文物 指與生活有關之文物。 包含食、衣、住、行、敬祖、信仰、年節、遊樂、其他風俗、習慣之文物。
自然文化景觀 指產生人類歷史文化之背景、區域、環境及珍貴稀有之動植物。 自然保護區:指定加以保護之特殊動、植物之生育、棲息地,與具代表性生態體系、或具有獨特地形、地質意義,或具有基因保存永久觀察、教育研究價值之區域。
珍貴稀有動物區:本國特有之動植物或族群數量上稀少或有絕滅危機之動植物。
產業 與地方發展相關之產業。 含農、林、漁、牧、礦、工業、商業等相關之圖書、期刊、照片、檔案、非書資料等。
文學 指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社會、團體、個人的生活、思想、情感的藝術。 詩、散文、小說、民間文學(故事、歌謠、諺語、謎語)等。
藝術 含美的價值之活動,或其活動之產物。 指足以表現民族及地方特色之傳統技術及藝能,包括編織、刺繡、窯藝、琢玉、木作、髹漆、竹木牙雕、裱褙、版刻、造紙、墓搨、作筆製墨、戲曲、古樂、歌謠、舞蹈、說唱、雜技、音樂、舞蹈、建築、雕塑、篆刻、陶瓷、漆器、書畫、攝影。
史料 歷史資料。 田野調查、方志、檔案、古文書。

※資料提供/師大圖資所教授陳昭珍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