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讀後感

文:廖智倩(臺中縣東寶國小教師)

著 者: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
譯 者:郭俊賢、陳淑惠
出版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

壹、前言

  相信每位教師都經歷過在講台上聲嘶力竭地講課,而台下學生卻顯得無精打采或漫不經心的情形,同樣的情景年復一年的出現。由此可知,當老師面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落、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活動設計窮途末路的階段時,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潛能,成為現今學校教師必須努力的方向。

  哈佛大學教授Gardner從事人類認知發展多年,打破了一般傳統智慧理論所信奉的兩個基本假設:(一)人類的認知是一元化的。(二)只要用單一、可量化的智慧就可適切地描述每個個體。他在一九八三年所出版的《智力架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發表的「多元智慧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強化了對人類認知的跨文化觀點,認為智慧是人類用來學習、解決問題,以及創造的工具(郭俊賢、陳淑惠譯,民八十七)。另外,Gardner也指出,每個人至少具有八種智慧,即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肢體─動覺、音樂、人際、內省、自然觀察者等,每個個體都擁有多種不同的智慧,我們不能用傳統的模式去框限他,而應設法針對他們的需求提供積極的協助,使其潛在能力有所發揮的機會(張世忠,民八十九)。

  《多元智慧的教與學》之著者是各級學校的教師,他們提供多元智慧論在教室情境中的實際應用,包括如何察覺並培育學生各自的長處、怎樣教學才能觸動所有學生、如何發展以多元智慧為基礎的課程,以及如何才能更適當的評量學生的學習。可見,本書可以幫助教師發揮最大的教學空間和品質,是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品嚐,並與他人分享的好書。

貳、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前八章皆以相同方式組織,即每章開頭為一個能夠佐證該項特殊智慧的人物小故事,接著是說明該智慧的定義、品質檢核表、學習歷程、學習環境的建立、與各種教學策略等。著者們提供在多元智慧論實際應用上所蒐集的範例,並讓具有不同智慧的學習者各展長才,以釋放出他們學習的潛能與創意的表現。

  最後三章則專注於探討多元智慧的課程發展、增進學習的評量、以及從多元智慧論的先趨方案中所學到的課題。其中,對評量的最大貢獻在於它建立用多種方式來評量學生,並把評量視為學習歷程的一部分,使得師生可以一起達成一個教育的主要目標─學會如何學習與如何改善自己的學習。

  本書也提供有利於八項智慧發展的環境,做為教師從事教學時的參考,筆者乃將其重點整理如下:

八項智慧 智慧學習環境
語文 從聽講中學習、說話、閱讀、寫作。
邏輯─數學 邏輯教學、演繹邏輯、歸納邏輯、加強思考和學習、數字運算、跨課程的故事應用問題、排序。
肢體─動覺 戲劇、創意動作、舞蹈、操作物、教室遊戲、體育、課間活動、實地考察之旅。
空間 繪畫般的呈現方式、視覺化、建築、視覺藝術。
音樂 聆聽音樂、培養基本技能的音樂、用音樂激發創造力、創作課程歌曲、在教室裡製作樂器。
人際 合作學習、衝突管理、透過服務來學習、尊重個別差異、培養多元觀點、多元文化教育。
內省 思考技巧、情緒智慧的教育、寫日記、透過他人認識自己、自我指導學習。
自然觀察者 改善觀察力、察覺關係、假設和實驗、自然觀察者學習中心。

   整理自郭俊賢、陳淑惠譯(民國八十七年)

參、啟示與省思

  本書不僅鼓勵教師運用多元的教學法,更提供教師和學者廣大的思索空間,以下乃分別敘述之:

一、以嶄新的觀點重新看待人類的學習
  臺諺:「一枝草,一點露」,點出每個孩子都是可造就的。而多元智慧理論的影響,肯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育意義,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都具有發展的向度與空間。因此,今日的教師應較以往更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了解學生具有不同的智慧與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學生學習間的個別差異,認真地思索如何建構多元、富創意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江雪齡,民八十九年;吳俊憲,民八十九年)。

二、教學方法的改變
  過去傳統教學多偏向紙筆測驗與講演式教學,而且只獨利於語文智慧與數理智慧能力的學生,是屬於一種機械性、記憶、死記、背誦的教育方式。本書提供教師組合課程與創新教學新的向度,即教學設計不再以單項的目標為準,做固定的流程設計,而是鼓勵教師能突破傳統,勇於變換各種教學方法,以提供學生更多切入點選擇機會的理念為主,讓學生在理解中學習,才能將新知識、技能、概念運用在各種生活中。

三、課程的發展
  傳統上,學校所教導的課程,彼此之間並未做有效的連結,也未能融入學生實際的生活。而多元智慧的課程理論,重視課程內容的多樣性,教學者的有效轉化、學習者的正確理解,因此,教學者應將現有的課程轉化成多元模式的學習,增加各種輔助策略和教學媒體,納入更廣泛的學科,引導學習者從課程中得到更多的智慧成長,並將學習有效地運用至新情境。

四、新的評量取向
  多元智慧的教學能否成功的實施,關鍵之一在於評量的設計。Gardner在其領導的「藝術推進」專案中,提出了評量的五個原則:(一)評量應是長期性的。(二)評量是多向度的。(三)評量為教學提供情報。(四)重視非正式評量。(五)學生是主動的自我評量者(鄭博真,民八十九年)。學生的學習成就並不能單以過去的紙筆測驗作為代表,教師應從實際教學工作中,認識每位學生的潛能,透過多元的評量,讓學生表現出他們的學習結果。

五、教育工作者的成長
  在面對開放、多元的教育新浪潮時,人往往是教育改革的關鍵,教師可以組織分享團體,與他人做經驗交流,大家一起成長。現代的校長也應摒棄以往行政領導的高姿態,朝向多元智慧教學管道,願意主動發掘教師的智慧潛力,運用資源,讓所有關心學校的教師能夠全部動起來。

肆、結語

  多元智慧理論超越了過去狹隘的智慧觀,擴展了人類潛能的範圍,已經為改進傳統的課程、教學和評量,帶來了新的生機(鄭博真,民八十九年)。在國內提倡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統整教學之際,本書提供了教學上的實際應用,實可給予教師新的嘗試。

  要做一個能啟發兒童多元智慧的教師,有必要重新檢視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的充實自己,增強自己的八種智慧,這樣才可以打開自己的觀察視野去觀察學生,讓那些在傳統教學適應不良的學生,也有同樣被發覺、讚美的機會,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角,體會學習帶來的新發現與創造感。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