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建會三處處長到國立台中圖書館館長,楊館長因處理文化行政事務的經驗豐富,雖然接任才剛滿一個月,便已與相關學者專家密切聯繫研討,積極加入「國中圖遷建為國家級數位圖書館計畫」的繼續擬定與推動工作,除既有的圖書館功能外,將朝加強服務各地區公共圖書館的數位館藏,與建立戲劇資料特色館藏為首要目標。
文化行政經驗豐富
曾任文建會三處處長、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含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主任、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主任、文建會駐紐約文化中心(台北劇場、藝廊部分)主任與台灣省電影製片廠主任秘書等職務的楊館長,因長期接觸藝術文化領域,儘管接任即將遷建新館的國中圖館長,對他來說「雖然工作崗位不同,但沒有轉換跑道的問題!」
9年前,文建會因擔憂台灣自荷據、明鄭以至於日治以來,台灣的文學史料與作品在歷經動亂會散逸各處,因而在學者專家建議下,將原本只納進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文學圖書組」以專事台灣文學蒐集、整理與保存的工作,擴大為設立以文學博物館為定位的「國家台灣文學館」,其籌備工作也一併交由文資中心辦理。
在此期間,身為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與國家台灣文學館兩大機構籌備處主任的楊館長,就曾因文學館要保存、掃描台灣作家手稿,而大量接觸與數位典藏相關的工作。回頭望去,他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經歷至接任國中圖館長職位,不僅皆有其密切的相關性,而且還幾次作為開創性工作的打前鋒人物。4年前,台灣文學館館舍修建工程即將完工,本刊《書香遠傳》創刊號之專題報導曾以「台灣文學新殿堂」一文介紹這座文學館的功能與使命。
楊館長相信:「台灣文化的發展與推動各有其階段性的任務,正如同國中圖目前的館舍在歷經30多年後的今天已不敷使用,因而處在數位科技浪潮中將轉為以國家級的數位圖書館,來提供讀者更多便利的服務。」因為數位科技仍不斷地在發展中,一旦國中圖遷建計畫完成,基於服務廣大讀者的思維,他信心十足地表示:「新館提供的服務將比目前已知的多更多。」
數位與圖書相輔相成
不過,國家級的數位圖書館究竟如何將中央、縣市到鄉鎮的公共圖書館整合為一完整的數位資訊與終身學習系統?由於公共圖書館的數位化發展是結合長期營運、因應生活需求而來的功能,楊館長認為:「數位化圖書館的典藏保存、查詢與互動學習功能尤其重要。」未來,讀者只要輸入借書證號碼便可於館內或運用網際網路的連結功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享有處處皆可閱讀、處處皆能學習的樂趣。
新館預計於西元2011年籌建完成,而目前國中圖也已針對館員的培訓與館藏的加強作為發展為數位圖書館的前置作業。以加強館藏來看,除增購國外電子期刊、資料庫與電子書服務讀者外,也提供台灣已投入數位出版或電子書製作的出版社建議清單,並在清單上詳列出國中圖紙本圖書借閱率較高的書單,來鼓勵出版社製作電子書。
因此,可概略將國中圖的電子書分為「原書掃描」與「重新製作」兩大類。用掃描保存方式可便於未來研究查閱,此類係以日治時期的書籍與統計資料、台灣早期出版的學術書籍或年代久遠的報紙期刊為要;而重新製作的部分,則提供出版社有關館內目前借閱率較高的紙本書單,作為轉製成新閱讀型態電子書的建議,而這也將成為未來採購的重點。楊館長補充:「台灣電子書的市場受限於普及性不足而發展較為困難,但如能經由圖書館統一採購電子書、提供讀者線上閱讀,將有助於紙本內容的流通。」而國中圖與出版社間如何共創數位出版的發展機會?則有賴雙方達成互惠的共識。
發展具在地特色的數位圖書館
相較於英美等先進國家,台灣數位圖書館的發展可謂起步較晚,因此,楊館長計畫與外界合作、發展具在地特色的數位圖書館,「除增加收藏資料的來源外,也與其他文化單位保持連繫,以分工的方式共同建置台灣珍貴的文化史料。」
以資源較不足的金門、馬祖地區來說,長期耕耘的地方性報紙刊物雖具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但因經費限制而導致無力做數位典藏與保存,國中圖便主動聯繫,以互惠的合作方式協助其數位化典藏。另外,與公部門間的緊密聯繫、彼此分工,避免浪費資源去重複建置數位文化史料、以達到資源共享,也是發展數位圖書館所亟需關注的課題。
最後,楊館長堅信︰「數位圖書館的起步沒有早晚的問題,畢竟數位科技仍在不停的發展,而圖書館提供讀者服務的功能也在不斷更新中。」對於國家級數位圖書館發展需符合在地需求的看法,他舉例指出,文建會家族目前尚欠缺的「收集現代劇場史料」工作,該館正在籌備設置專業的劇場資料中心,連同與該館現有的「美國資料中心」,在未來數位圖書館建置完成後仍將作為兩項延續的特色館藏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