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廣角鏡-亞太傳藝節 展現無限可能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在不同領域、模糊地帶間有很多創造性的可能」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邱坤良表示,今年亞太傳統藝術節將以「偽裝」與「反串」為兩大主題。而偽裝與反串之間曖昧、混沌、中介、過渡、變異的無限可能性,將有機會於十月七日至三十日,分別在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區中,親身體驗。

  邁入第三屆的亞太傳統藝術節,延續過去兩屆以亞太文化主體性為核心精神,除邀請泛亞太地區十五個國家的表演團體、視覺藝術家與學者共同與會外,也將透過表演藝術匯演、學術研討會、大師工作坊及圓桌論壇,深度呈現「偽裝」與「反串」的主題內涵。

打造亞太文化共同體

印度曼尼普當代劇場-最後的祝福  以「解放歐美中心主義」為行動標竿的「亞太傳統藝術節」是為彰顯亞太文化的特殊性。西方文明以二元對立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構知識,因此理智與瘋狂、真實與虛幻、死亡與生命皆為對立。然而,在亞太眾多文明中,二元對立的概念並非界線分明,它們時而並存,互為表裡,或彼此循環轉化。例如:今年將受邀來台演出的「印度曼尼普當代劇場」的導演拉坦‧堤岩曾宣告,「槍擊和砲彈是曼尼普人的新音樂。」他相信,以創作衝撞現實體制是藝術家天賦的使命。而這次以經典劇作《最後的祝福》呈現戰爭與和平的議題。由此發現,他的劇作雖專注在戰爭的探討,卻也透過劇場形式,表達民眾對於族群和解的祈求。

  邀請到的國外團體還包括:以振興能樂、狂言、雅樂、日本舞蹈、茶道等傳統藝術文化為主的「日本奈良能劇團」與結合多元藝術、用聲音來偽裝的「印尼猴舞」…等。國內的團體則有,以重建南管古樂並培訓音樂演奏、演唱及演藝人才的「漢唐樂府」、由北藝大校友組成的「焦點舞團」、「四結國小跳鼓陣」與「陶秀華川劇變臉」…等,表演團隊都將分別在台北及宜蘭兩地做演出。

  也由於「亞太地區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在過去的威權體制下,只能透過偽裝、反串來模糊角色的出現。」邱坤良解釋今年以「偽裝」與「反串」為主題的原因。因此,亞洲傳統表演或祭儀活動中經常使用的「面具」成為隱喻,讓人超越性別、階級的界線,扮演現實中「他者」的角色,或者讓人化身為動物或神鬼等超自然的力量。

亞太文化中的「偽」裝藝術

印度曼尼普當代劇場-最後的祝福  為期二十三天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不僅要提升公民的文化素養,也要讓「偽裝」行為所表達的象徵、文化、藝術、社會、戲劇性、性別角色、政治等意涵深入心中,使幅員遼闊的亞太地區得以用藝術作為相互溝通的語言,並加強台灣與其他國家的聯繫。邱坤良強調,以亞太傳統藝術節作為溝通的平台,有助於國家間互相了解,並激盪出藝術保存與發展的更好方法。

  而「亞太傳統藝術節」的國際研討會於十月八日至十月十一日,在北藝大校區的國際會議廳舉辦。國、內外共有三十篇論文發表,研討會第一天也會針對以「偽裝」為延伸的裝置藝術做「視覺藝術圓桌會談」。邀請到六位來自巴勒斯坦、澳大利亞、伊拉克、印度、新加坡與泰國的視覺藝術家,透過與環境對話的多媒材裝置,探究偽裝/揭露、彩妝/單色化…等有關「偽裝」的主題。

一步一腳印 扣緊亞太地區傳統藝術

  繼「2000年亞太傳統藝術論壇——傳統藝術的再生」活動,開啟由傳統藝術出發,建立與亞太地區國家交流及台灣文化主體性思維的努力後;「2003年亞太藝術論壇——海上絲路的再發現」打破過去以陸路為思考的概念,嘗試將傳統藝術以文化創意產業的風貌呈現,透過展售、示範製作、工作坊,將台灣的傳統、轉型、融入創意。今年更以「偽裝」與「反串」為主軸,深入探討曾遭受或正遭受到壓迫的亞太地區國家,如何透過扮演「他者」的角色,表達出個人的聲音。

奈良能-一角仙人(IKKAKU SENNN)  「偽裝」不再只是隱藏真實的自我,而是讓更真實的自我以另一種角色出現。今年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以神秘的氛圍邀請想一探究竟的人參與,共同體會以藝術詮釋多樣社會面向的樂趣。詳細表演節目與購票方式請見活動網站:www.apaf.com.tw。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