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曹又方的《淡定與積極》

文:胡坤仲(南投縣中興國中教師)

著 者:曹又方
出版者:圓神

  癌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病症,自一九八二年以來,一直高居臺灣十大死因的榜首。平均每三點二個人就有一個罹患癌症,每十五分鐘便有一個人被診斷出癌症,而且五年以上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二五點二。同時,任何年齡的人都會罹患癌症,雖以中老年人居多。但,年齡卻有下降趨勢。即使你不抽菸、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咖啡,只喝白開水,早睡早起,生活起居都很正常,也不能保證不罹患癌症。

  因此,當你體重減輕、傷口不癒合、硬塊、吞嚥困難、長期咳嗽、不正常出血、痣和疣變化、特定部位疼痛、大小便習慣更改、倦怠……,這時,就該注意了。

  不過,得了癌症,就真的一切都完了,只有「等死」的分嗎?並不!曹又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罹患了第三期末的卵巢癌,經過手術、化療後,卻快快樂樂的活了下來。《淡定與積極》,正是她這次手術化療的見證,也是她得以快樂活下來的現身說法。

  《淡定與積極》分為三篇:心戰篇是「在淡定與積極之間」。本篇提到一般罹患人的基本反應--為什麼會是我?也提到致癌的原因,及如何去面對!

  那些面對痛楚不肯喊痛的人,那些面對變局貌似平靜的人,那些愛生悶氣的人,都是「壓抑型」的人,這些人都是有「癌症人格」的人。好批判、挑剔又武斷的人也是。第三種則是經常承受和挑戰過多壓力的緊張大師。曹又方告訴我們的是「應該避免和應當注意的事,我們都有責任為自己擔負起來,僥倖之心萬萬不該有」。因此,她要人在工作、睡覺、吃飯、拉屎之間勤修行。她認為,信心,在治癒的道上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重要的是,病人需要支持。需要「打開病人心扉,以一顆柔軟的心、用心去傾聽」。也因此,在這一篇,曹又方寫出了很多的支持團隊,包括文友的祝福,友人的加油、海外的關懷、同事的溫情、以及各界的鼓勵。

  「做個對自己負責的病人」,是第二篇,也是「醫療篇」。在本篇裡,著者提出許多癌症病人應注意的飲食、習慣。歸納起來,有如下數項:
一、得知罹癌,要知所選擇,選擇是否該進行手術?是否要採取放療和化療?要排什麼樣的飲食計畫?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可行嗎?決心作何種運動?接受那些輔助療法?癌症期別可分四期,但找不找到好醫療影響很大,所以,要急事緩辦,千萬草率不得。
二、注意飲食。醣類攝取方面,多採用糙米、胚芽米和雜糧。蛋白質方面,魚類、肉類、豆類製品、乳類、蛋都可。但,著者都以魚類取代肉類。竹筍和薯類也常吃,還有花椰菜、甘藍菜、捲心菜、蕃茄、芽菜以及十字花科的植物。綠葉蔬菜能補血,葉綠素對治癌很有效。烹調方面少鹽、少味精、忌油炸、燒烤、煙燻和醃漬,多採水燙、清蒸、涼拌。也因此豆豉、豆腐乳、臭豆腐等都一律謝絕。最要注意的是,攝取足夠的營養,有適當的運動和充分的休息。遠離菸、酒、咖啡、檳榔。
三、化療,是必要之惡。通常分全身性和局部性,採取週期性和間歇性方式。化療給人非常痛苦恐怖的刻板印象,有些言過其實,但,對身體方面確實會有損害。所以,病人必須抓穩一個大前提--便是治療的破壞性不可大於疾病本身的破壞性。在化療期間和化療之後,要做好身心修復和重建的工作。要注意:1.飲食一定要好。2.勤加鍛鍊身體。3.務必多喝開水。4.中西合璧治療。5.心理力求健康。

  本書第三篇生活篇,告訴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很快樂」。著者強調的是:把每天當作人生的第一天,把每天當作人生的最後一天。因為不能忽視死亡,所以更加用心地活下去。人生要過得精采,便是把想做的事、想愛的人、想去的地方、想讀的書、想追求的夢想……當下一一實現。因此,著者從下面幾方面去努力:
一、重新排列人生優先順序。平緩壓力、減少事態的緊迫性和威脅性。不再為一些日常小事斤斤計較,只關心和處理舉足輕重的大事。
二、凡事想得開。把每天都視為最佳狀況,而且,因為警覺生命有限,可激發身心活力,所以,著者更為敏銳、更富創造力。也因為看得開,她立志做「笑花」,她不改好玩之心。
三、保持快樂心境。唯有快樂的情境,才會使美好的事物流向你。所以,著者天天保持快樂的心境,做自己喜歡,並且覺得好玩的事。所以,她每天的行程都用心做好安排:晨起運動兩小時、寫作、閱讀是主要工作、三餐細心打點、娛樂節目日日交雜調配,例如郊遊、聚會、看電影、打牌、訪友等,再安安穩穩地於九點半上床睡覺。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事業是○,愛情也是○,要有健康的1,才能得一百分,否則一切歸零。不得癌症最好,得到了也不必太驚慌、懼怕,曹又方就是最佳見證,學學她的「淡定與積極」,一切都將沒有問題。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