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蘇偉貞與內在自我對話-夢書

文:蘇秋氣(省立臺中圖書館讀書會會員)

著 者:蘇偉貞
出版者:聯合文學
出版年: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如果,你也曾「黃粱一夢」,在歷經一輩子的富貴榮華後,卻在驚醒的剎那,感嘆浮生若夢,虛幻無常時,那麼看看小說家蘇偉貞的夢,那個與現實終究牽連著的夢,也依舊是找不到生命真正的解答。

  <夢書>,一改著者過去的創作風格,呈現的形式也不同。這是一本日記體形式的小說,記載一名女子內心最私密的夢、思考與想像。因為是著者心靈深處的探索,為免過於直接而露骨,故以小說形式給予包裝。蘇偉貞的感應力超乎常人,因此她可以事先感受未來,也因為如此,竟也讓她受了不少苦。作家袁瓊瓊在「關於她的二、三事」文中提到:「她說到自己的直覺讓她受了不少苦,別人尚沒知覺的事情,往往已經讓她受不了了。」(頁十二)「帶著夢一般的第六感過真實的生活,事實上是很累的。」(頁一一八)蘇偉貞特殊的感應力,在她的夢裡也發揮了作用。

  <夢書>的封面上有隻蝴蝶,醒目地停在「夢書」兩字之旁,顯然是以莊周夢蝶的故事為隱喻,究竟是「莊周夢蝶」亦或是「蝶夢莊周」,讀者亦無需追究,因為著者已經把夢與現實牽連出的無解,歸因於夢的本身。「我在夢中一直後悔的告訴自己:『真希望這只是夢!』」(頁一五六)「夢裡說:我相信自己是不能愛你了…我將它變成一個做過的夢。」(頁四六)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說:「夢是一種願望的達成。」<夢書>中尋得出「我」內心世界的期望。「夢見搬家。……我的房間是一間完全白色佈置的閣樓,有一扇窗可以望到外面的月光。」(頁一四二)「我夢到總是在我居住的房子尋找一個角落,我在現在的房間裡設法找另一個房間。……我終於有一間不易被打擾的書房。」(頁一五二)。

  詩人杜甫在「夢李白」詩中寫道:「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常相憶。」李商隱詩云:「重惟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牡牧詩云:「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李煜詩云:「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孔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席慕容說:「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蘇偉貞說:「短暫的二月,彷彿注定來不及發生夢。」依據夢心理學理論,認為夢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夢之功能在恢復心理平衡。夢是一個人性格、生活方式的反射,而且提供對未來情境的準備。因此夢可以視為未來可能行為的預演。夢是一種藝術,需要技巧、敏感性及想像力,並與著者的邏輯思考及語言始終保持接觸。<夢書>的著者夢見自己變成一條蛇,而且每天吃一個人,然後每天生一個蛋,生下蛋之後,活生生的人由蛋裂開後走出來,好好的與原來被吞下的那個人毫無差異。有一天,她不小心吃了兩個人,結果變成一個雙胞蛋,蛋生下之後,走出兩個人……。這種奇妙怪誕的夢回到現實,經過沉澱之後,又寫道:「又想到應該去烤肉,一大群人去,厭倦了每次一群人去餐廳什麼也不做的,坐下來就喝酒吃飯,一點建設性也沒有。至少大家烤肉生火,會覺得吃的過程,不是像吃肉一樣,越嚼越有股「生」的味道,而且像在吃同類一般,十分野蠻。這種吃人似的過程。」(頁一三五)如果說,意念、思考跟慾望會投射到夢裡,那麼在此,似乎也可以尋到一點脈絡。

  「我現在對你大概只有偶發性的愛,……愛你也是掙扎。不愛你也是掙扎。」(頁一四七)「懸空的影子因此懸得更空,人在身邊也煩,不在也煩,影子開始抱怨了。」(頁五十九)「你來的時候,春天正積水,無處可去。」(頁一二四)「如初秋的早晨,蕩漾在已經是深秋的大地上……。」(頁四十七)<夢書>並非僅是一個個夢的平舖直述,反而像是著者與內在自己對話。夢有時有主題,有時只是描述一種感覺或當時的心境想法。細膩的文字,令人印象深刻,如著者一貫的文字風格。對一位小說創作者而言,很多事情其實都很「假」,寫小說也假,只有思考才是真實的,它直接、具體反映人的想法。透過對夢的敘述,著者將自己的思考呈現給讀者。「突然發覺自己不做怪夢,也就不會生活了,而且不再以敘述的方式過日子,也就不知道如何將思考敘述給別人聽。」(頁一三三)

  <夢書>的著者,在一而再再而三無解的夢裡,尋找生命的救贖,在潛意識領域的國度中,我們看到著者幾近悲壯的努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