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處處有溫暖,歷經88風災的嘉義偏鄉,學童享有的資源不豐,海頓基金會發動資助偏鄉學童閱讀計畫,認養嘉義縣阿里山區偏鄉小學贈書,計有6校小學師生,每人2本新書作為課外讀本,基金會董事長王寬表示,閱讀可以為偏鄉帶來競爭力與希望的種子,是件最有意義的大事。
由彰化海頓社區居民組成財團法人海頓基金會,從事社會救助服務輔導等,主要的對象是照料老人、孩童等弱勢團。88風災之後,基金會發現硬體設施與急難救助等,差不多足夠支應,但是軟體設施資源不足,決定送書到偏鄉,讓小朋友閱讀充實知識。
送書到風災受創的小學
山裡的小朋友閱讀資源,根本無法和城市的孩童相比,偏遠小學距離鄉鎮圖書館很遠,圖書資源無法有效分享。海頓基金會向嘉義縣府詢問後,直接選定補助番路鄉隙頂國小(含分校)、竹崎鄉中和國小、竹崎鄉光華國小、梅山鄉太興國小、瑞里國小,阿里山鄉豐山國小,含附設幼稚園等。
今年6月21、22日兩天,基金會董事長王寬領隊,常董黃慧娟、秘書曹武賀隨行,親自送書到嘉義縣88風災受災嚴重的小學。董事長王寬說,約20萬的書籍費並不是大數目,但基金會要親自走一趟,要讓小朋友雙手拿到書籍。他說,這些身教的動作,會加深小朋友內心的感動,而不是宅配到學校處置分送,兩者感受大不同。
王寬說明決議過程,88風災彰化縣受災不嚴重,決定將資源送到受災嚴重的嘉義縣山區,原擬贈送電腦、飲水機等硬體設備給學校,因牽涉到軟體及硬體維修等問題作罷,最後董事會授權由常務董事黃慧娟進行實地訪查評估。
黃慧娟與校方多次洽談學生需求,決定接受瑞里國小教務主任黃承元的建議,送書給小朋友閱讀是最有意義,可以鼓勵偏鄉學童的閱讀興趣,雙方討論建議書單,由基金會向書商訂書等,讓資源不豐的偏遠村落,也可以讓書香飄滿山城。
學童想要擁有一本自己的書
黃慧娟說,海頓社區發動捐款是要彌補災區不足,經探查後發現,很多硬體資源都已到位,學童比較欠缺的是課外閱讀書籍。不管家境貧富、不論成績高低,多數的學童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本書,山裡的小孩書籍,大部分是哥哥、姊姊或親戚給予的二手書籍,屬於自己的新書是一種渴望。
基金會依照學生年級程度,贈送師生每人2本書,方便帶領導讀及同學間的心得交流,基金會期勉學生以後有能力時,也能盡一分心力來幫助他人,王寬鼓勵偏遠地區學生,可以藉由閱讀取得知識力量,強化競爭力與社區希望,閱讀過後,也可以和其他年級的同學交換閱讀。
基會會選定的書單如下:幼稚園與一年《威利在哪裡》、《巴斯拉圖書館員》。二年級《星期三下午抓蝌蚪》、《米芽米咕》。三年級《橋的孩子》、《跟仙子買東西》。四年級《雨啊!請你到非洲》、《山豬.飛鼠.撒可努》。五年級《波西傑克森、家園》。六年級《哈利波特》、《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學生利用暑假書寫閱讀心得
隙頂國小校長陳瑞成說,隙頂國小以「書香、茶香、人文飄香」來鼓勵學生重視人文發展,他鼓勵學生利用暑假大量閱讀,要求學生寫出閱讀心得,校方會將閱讀心得彙整寄給海頓基金會。陳瑞成校長表示,隙頂國小在山區算是大校,有學生111人,分校有15人,基金會人手2冊的贈書,對提升山區學童閱讀習慣有極大助益。
過去也有不少團體捐贈書籍到學校,但多數是汰舊的二手書籍,這些書籍都擺放在學校的圖書室,同學偶而才會來翻閱。光華國小校長黃正發說,此次,海頓基金會購買新書,贈送給全校師生,這是光華國小的頭一遭,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勉勵全校師生,把握閱讀機會,增加知識見聞。
瑞里國小校長蔡明哲與基金會分送書籍時,告訴全校師生說,快樂像是夜空裡的煙火,璀璨亮麗,卻在驚呼聲中短暫落幕;幸福卻像是寒夜裡的爐火,溫暖心動,溫溫吞吞卻長久滿足。蔡明哲很希望這些書籍,能引燃學生內心學習的火花,成為構築幸福的基石。
兩天山區的贈書行程,海頓基金會人員跋山涉水,體力付出辛苦,心中充滿感謝。黃慧娟說,有小朋友抱著書說「這是我的嗎?」「我可以帶回家嗎?」,看到他們滿足的眼神真令人感動。她說,身體力行到山區送書,發現偏鄉的圖書資源與城裡截然不同,社會上很多善心團體,應該多資助相關資源到偏鄉,送書到山上、山上讀書去可成為社福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