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省立基隆高中翠崗教師讀書會之成立與進度

文:孫小魯(省立基隆高中主任)

  民國八十六年三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省教育廳委託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於南投縣國姓鄉泰雅渡假村舉辦臺灣省高級中學--讀書會領導人培訓。研習內容包括中外讀書會的發展,讀書會的魅力,讀書會的討論技巧,讀書會的領導與溝通。我在這三天中徜徉在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懷抱中,與諸位長官教授及圖書館界伙伴共同研習如此具有人文精神的課題,受益良深。

  返校後即著手籌備成立本校的教師讀書會,讀書會雖然發展的歷史很長,但是在大部分校園中,仍然是一個很陌生的事務。因此,第一步需要結合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交換意見,傳遞訊息觀念,於是醞釀、發酵,終於八月三十日下午邀集了七位老師於圖書館教師研習室,舉行了籌備會議,共同商討章程,並相互推薦閱讀書籍。並於九月二十七日同時、同地舉行第二次會議通過組織章程,並正命為省立基隆高中翠崗讀書會,創會會員十一人。推選本人為首任會長。同時由本人主持第一次研讀會,導讀蔡信健著;{奧秘靈異與生死};業強出版,並有幸邀請著者列席指導。會中著者與大家有很精采的對話,與會者都參與討論,會場氣氛熱烈。討論至下午六點三十分才結束。第二次讀書會所閱讀的書籍為謝鵬雄著;{透視日本},台北健行文化出版,本書為林彥彬老師推薦,並由其主持會議及兼任導讀工作,會中邀請已退休多年的王榮華老師列席指導。王老師為師大數學系第一屆系友,光復前曾受日本教育,對日本有深入了解。書籍內容由許多短篇散文組成,篇篇獨立,但相串連,結構相當完整。著者為新聞從業員,旅居日本多年,對日本的看法非常扼要,並有其獨到的一面。適巧我們的讀書會具有各種背景的成員,蔡主恩老師為地理學博士,他以地理的眼光提出了很多專業的看法。洪汶溶老師是音樂碩士,主修鋼琴、中提琴,則談到日本音樂與中國音樂的比較。

  十月二十七日,召開本學年度第一次圖書館委員會,提案:行政單位對教師讀書會應如何鼓勵,以提升終身學習風氣?--如何教師進修之認證?如何經費補助?結果,因與會認知差異,未獲決議。其理由認為讀書會乃一社團組織,其活動一時尚無法認同為進修活動。十二月設計有關校內教師進修之問卷。以基隆中學教師參加情形為例,於全國高中圖書館主任業務會報中提出報告,並以圖書館主任為調查對象,發出問卷。

  根據統計目前以社團活動為進修方式所占比率僅10%。認為社團活動可為最恰當之進修方式者所佔比率亦類同。其原因大致如下:

  1. 一般學校內,其實很少教師們的社團,教師們除了教學及一般學校規定參與的活動外,很少自組社團,辦理活動。
  2. 已有的社團,如插花研習,體適能研習…等,亦都無有固定組織,人員異動,內容都以休閒為旨趣。
  3. 學校人員,仍存有戒嚴心態,對小組織心存疑惑。

  如果經過適當宣導,認知讀書會可為一學習性組織,或學術性社團,則可視為進修者,佔四八‧三%。認為所有社團,不論學術性、才藝性、體育性、休閒性,其它各種各類社團,皆可視進修者佔一八‧四%。

  八十六年十二月三日,圖書館主辦本校教師進修活動,主題是「思考與討論」,邀請中華民國讀書會推展協會理事長邱天助教授主講,這一個為教師讀書會催生的教師進修活動,於漂亮的圖書館演藝廳舉行,會場經過精心佈置,空氣中飄揚著清新的百合花香,活動中贈送教師們兩本書:1.鄧育仁:{思考手冊};2.楊茂秀:{討論手冊}。二本均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出版,我事先閱讀了這兩本書,並擷取了書中一些關鍵的語句作為會場內外張貼出來,增益情境。

  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及八十七年三月七日翠崗讀書會兩次聚會,閱讀討論{天下雜誌}發行的{發現台灣}上、下冊。從{透視日本}到{發現台灣}這兩本書都與中國近代史有密切的關連,當我讀{透視日本}時,除了深深肯定日本人做事認真的態度外,也讀到日本著名藝人美空雲雀的歌唱,「當你看到她用盡全身的力氣與精神唱出一首歌,而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美空小姐涕灑橫流,觀眾表情也帶著激越的回應--這個氣氛,就是日本庶民的感情的表露」。({透視日本},p.17){透視日本}從很多有趣的角度切入--茶道禪機、空寂、櫻花花落時,有很多異國的情調。日本是一個成功的民族,可是日本人常有一種悲吟的情懷,「在日本,如果人到了六、七十歲,生活中看不出一絲『寂』的影子,這個人不是俗夫,便是市儈,屬於不可救藥的人」(p.107),可是日本人的悲情和臺灣及中國所感受的悲情完全不一樣,一部臺灣史和中國近代史,才真正是血淚交滴的悲情。

  李鴻章在病榻上寫了萬言內容書給日本反對割地:「若貴國強求割地,此後兩國必將紛議叢生、兩國人民、子子孫孫必將永遠為仇,無所止期……。」伊藤看完後,三言兩語的回覆:「唯望清國全權大臣對我方所提之條件,有諾否之回答而已。」……李鴻章……開始拖延簽約及履約日期,伊藤仍然抓緊不放。「貴國何必著急,臺灣已是口中之物!」李鴻章無奈地說。伊藤則毫不考慮的回答:「尚未下咽!飢甚!」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中日維成敗之分界何其懸殊,其癥結即在徹底學習與皮毛改革。

  舉兩個與讀書有關的徹底學習的例子:

  「日本文明之父-福譯論吉,採其歐洲見聞詳細紀錄,寫成{西洋事情},在日本社會造成很大的衝擊,並形成搶購風潮。那時書店的老闆都得帶著現款和包袱,親自到印刷廠等候。{西洋事情}讓日本人民首次接觸到西洋「文明」,後來明治新政府就是以這本書中的新思想做為依據,福譯雖有機會擔任明治政府高官,但他卻抗拒從政,堅持終其一生都擔任一個觀念的傳播者及普及者,他不僅辦雜誌、寫書、寫社論,也創辦了慶應義塾(今慶應大學),提倡自由討論之風氣。({發現台灣}下冊p.282)

  一八六六年,德川幕府首次選派十三名年輕人到英國留學。當時代表日本儒學最高權威的「御儒者」之一,三十四歲的中村正直由幕府批准隨同前往……中村在英國兩年他處處留意什麼是支撐英國工業社會的倫理,在歸國前夕,一位英國友人送他一本斯邁爾的{自助論}。船行途中,他看完全書,並且決定把這本書翻譯出來,斯邁爾在{自助論}全書中申明一個至為簡單卻至為有力的主張,自助的精神不但是一切個人成就的基礎,也是國家富強的真正泉源。斯邁爾認為推動社會文明進展的只能是人本身。更精確地說,不是人的聰明才智而是人的性格--自尊、自重、勤勞、堅毅,換言之,這是一種「自助的高貴精神」,在斯邁爾眼中,英國人引以為傲的,不是高人一等的智力,而是社會上每一階層普遍擁有的這種特殊品格。從這裡再往下推,斯邁爾得到一個自然的結論:「任何心靈上已經成為奴隸的國家,是不可能因為統治者或制度的更換而得到解放。」一八七一年,{自助論}以「西國立志篇」為題,在日本出版,這是一本正式翻譯為日文的英文書籍,而暢銷的程度更甚於原書,在明治時代,估計已銷達一百萬冊,原書在英國整個一世紀也只能賣出二十五萬冊。明治維新時代超過百萬的日本青年,透過了中村的譯本,建立起積極勵志的人生觀,書中許多故事在日本編成教科書,成為更多國民耳濡目染的人生指引。({發現台灣}p.285~p289)

  三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省教育廳再度委託省圖於谷關辦理全省高中讀書會領導人進階班研習,就領導技巧、傾聽與討論技巧、活動規畫及評鑑作進一步的研討,會中本人受邀就本校翠崗讀書會作一經驗分享。翠崗讀書會自八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正式成立以來,至今共舉行五次例會,閱讀四本書。會員目前已成長至十六人,每次例會進進出出總維持在十人左右出席討論,每次討論總有半數以上能將全書閱讀完畢。有些會友雖因忙碌,不能讀畢材料,卻能誠心參與傾聽。在全省讀書會領導人的盛會中,翠崗讀書會經過約略粧扮,展現了迷人的風采。省立臺中圖書館的程良雄館長及眾多圖書館界伙伴都對我讚許有加,本校翠崗讀書會在當時出盡了風頭。但是它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出現過如下的缺點:1.組織尚未健全,舞台未分割好,會務推展無法完全分工合作。2.會議主持技巧不熟練,及會友互動默契不夠,致使對話及討論常錯失焦點。3.討論會時間都在週末下午,許多媽媽教師雖有興趣,但無法參加。4.會員出席有時不能準時,致使會議召開常延宕。5.學校大部分教師及行政單位,尚未能體認讀書會發展的意義。

  八十七年五月二日,第五次例會召開,討論日本文藝春秋年度大賞,近藤誠著:{抗癌革命},時報出版。會議分由蔡主恩博士及孫小魯會長主持,由王榮華老師導讀,王老師從化學劑治療,放射性治療及手術治療,癌症檢診及早期發現理論的玄虛,帶領大家一一瀏灠書中的要點,一個成功的讀書討論會,應由三個部分組成:1.主席的主持技巧;2.導讀技巧;3.會員參與的技巧。

  讀書會常用導讀方式做為材料討論的前奏,於此,略作申論。

  導讀的目的在:

  1. 幫助讀者對材料忠實的了解。
  2. 讓我們在最短時間對材料內容做復習。
  3. 透過導讀讓大家進入狀況,以進行討論,對團體運作有暖身的作用。
  4. 是解惑的過程,在研究當中遇到不了解的地方,透過導讀可以更明白其內容或疑點。

  材料導讀的功能:

  1. 意識的引發:透過材料的導讀,可以引發大家對材料的了解及開始產生興趣。
  2. 助讀的功能:導讀可以讓還沒看完材料的人,在短時間內對材料內容有大概的了解,而參與討論。
  3. 釐清的功能:導讀可以讓大家把原先對內容不同的觀點和疑惑釐清。

  王榮華老師立下了讀書會導讀的成功典範,謹列舉其要:

  1. 對全書有精闢深入的閱讀、思考,即使其原著作,亦作詳細閱讀。
  2. 蒐集有關相關資料,從剪報、雜誌及長庚醫院醫訊,內容豐富,於導讀時穿插引用。
  3. 把握書中的要點,條理清晰,脈絡分明,比如讀到抗癌劑治療,則將書中從頭到尾有關的段落,一一指出,並帶領引讀。
  4. 從容引讀,一般引讀人容易產生一種錯誤心理,即擔心時間不夠,恐怕會友都已經讀過,再重複引讀,似無必要,也是匆匆讀過,沒有給大家思考及反芻的機會,其實引讀的速度,依內容而定,若為關鍵段落或內容較難深,則宜慢速,娓娓讀來,這樣有兩種好處,對於沒讀完的會友提供一個臨場吸收的途徑,另一對於已讀過的會友,則互相印証要點,提供增強及複習的機會。
  5. 於引讀及觀念串聯完畢,與會友分別對話、討論。

  王老師所示範導讀方式,是一種提綱契領及重新組合的綜合型的導讀,雖然花費太多時間在介紹材料內容方式,但是對於{抗癌革命}這樣一本半專業的書籍,確實是一種頗為適當的方式。

  王老師年已七十七歲,在這樣一位滿頭白髮的睿智老人身上,我們看到所謂「終身學習」的真正典範。

英文讀書會

  八十七年四月,醞釀英文讀書會,其動機來自於臺南私立光華女中的英文讀書會。

  八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下午於圖書館教研室,召開六位老師,章冬妮老師,孟祥雯老師,吳金蘊老師,蘇文賢老師、張瓊文老師(Jr)及本人,共同推舉文賢為第一次讀書會召集人兼導讀,材枓由其選擇、討論,以中、英文交互使用,長程目標則以發展英文閱讀,英文思考及英文討論為目標。第一本選定的讀物"Dead Poets Society"。(Robin Williams主演之春風化雨電影改寫)

學生讀書會

  八十七年五月二日上午,於學生社團活動時間,正式成立學生讀書會,會員由參加圖書館社團同學中出現,圖書館社同學喜歡於社團活動時間於館內自由涉獵,不喜歡受有形活動拘束,我說服了包括社長及副社長在內的六位同學,成立了一個小小的學生讀書會,由我為他們選擇了一本{腦內革命}來共同研讀,其創立過程大致雷同,一回生、二回熟。顯然我快成為一位專業的讀書會領導人。

結語

  翠崗讀書會創立及發展短短不到一年的經過,是一段標準的「行動研究」,將理論付諸行動,以行動驗証理論、回饋理論,在三月間的進階研習中,本校的翠崗教師讀書會、虎尾高中的學生讀書會、光華女中的英文讀書會及花蓮高中的家長讀書會,都驗証並回饋了讀書會的理論。

  學習的途徑有正規的,非正規的,及正式的、非正式的種種。讀書會是一種非正規的學習途徑。它符合了現代教育的「開放模式」(open model)的理念,在現代社會中,學習已經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當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每一個校園,乃至許多家庭的客廳,都在進行著閱讀及討論的活動,「學習社會」就不再是烏托邦的理想了。

  此外,校園的讀書會能促進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教師有行動能力,在行動的過程中,遭遇辯証的張力,懂得轉向、提升、補足、修正、增強而能繼續前進,如同馬克思所說:「堅定自己的道路」,這就是實踐的真義。行動來自理論、信念及正確的認知,教師們透過學習,進而發展出自己的研究,自行分析、觀察、實行、檢驗,教師們於教學的現場,有學者教授們所缺少的近距離觀察,觀察若經由慧心、慧眼,則為覺察、省察(insight)的功效,這種覺察、省察的能力正是研究工作所必具的一個條件,也是作為人類心靈工程師的教師們所必備的能力。

  教育部將今年訂為「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以「邁向終身學習社會」為題,發表白皮書來宣示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出具體的目標與達成的途徑,並且將落實的作法透過方案設計的方式,提出十四項行動方案。

  在這十四項行動方案的第十四項,為加強培育教師終身學習素養。在這十四項動方案之後又列舉了許多相關達成途徑,其中有一項即結合圖書館推動讀書會活動方案。

  目前各地讀書會的活動正風起雲湧,蔚為潮流,省教育廳在八十六年及八十七年分別為全省公私立高中舉辦了兩次讀書會領導人培訓及一次學生讀書會領導人培訓以為催生。筆者依據最近一次以全省高中圖書館主任為主要對象的讀書會領導人進階研習的綜合討論部分結論,提出一個未來以校園為主的「終身學習」方向,做為本篇的結論:

  1. 讀書會是一種值得推行的學習組織,學校應推展教師們的讀書會、做為校內教師進修的一種途徑。學校應提供場地、設備資源以為協助,讀書會的例會,可認証為教師進修的時數,其經費支援由校內相關預算項目中支應,為響應今年的「終身學習年」,請專案補助各校經費,以發展讀書會。以為建立學習社會的一次大躍進。
  2. 推展學生的讀書會,讓學生們藉由閱讀、思考、討論,建立自己的認知及價值體系。並且透過各種材料的閱讀及資料的整理及表達,培養自己的關鍵能力及競爭力。
  3. 發展家長及教師共同組成的讀書會,由導師及輔導教師的帶動,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家長產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家長的成長意識,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
  4. 提供學校的場地、設備,支援社區讀書會的活動,教育工作者應具有「社區意識」、學校是社區的學校,學校是社區的資源。只有社區的存在,學校才有存在的意義,只有社區居民的品質提升,學校教育品質才能隨之提升。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