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偉大的圖書館 高度的美學體驗

文:許維豪 照片提供:許維豪
  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美麗的建築代表,臺北的101、紐約帝國大廈、巴黎鐵塔、杜拜的帆船飯店。但是鮮少人會去注意一個城市最基本的公共建築:圖書館。從斯德哥爾摩的市立圖書館,就能看出北歐設計大國,瑞典如何高度實踐公民美學。

圖片一   近年臺灣出現越來越多貼近民眾的公共建築,像是隱身北投公園中的圖書館,不僅融入周遭綠意盎然的環境,內部空間也小巧精緻。這樣的圖書館已經不僅是提供讀書的場域空間,而是代表了市民集體美學意識的提升。


  遠在北歐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早在西元1 9 2 8年建立的市立圖書館(S t o c k h o l mStadsbiblioteket),就已經充分體現了這個精神。


瑞典現代建築精神 北歐古典主義思潮

  斯德哥爾摩的市立圖書館位於市中心鬧區,距離地鐵站只有兩分鐘路程,依著小山坡建成,頗有鬧中取靜的意味。橘紅色圖書館正面是長方形的立方體上方聳立著巨大的圓柱體,遠觀並不起眼,甚至有點像是矗立著煙囪的工廠。


  走到圖書館前,便可看清大門挑高6米的玻璃窗,似乎是仿效古典建築的正立面,上方的山形牆也變成方形,充滿古典與現代功能主義的建築語彙,代表著瑞典的現代建築精神,實用而具有美感。


  打造這棟建物的阿斯普朗德Gunnar Asplund(1885-1940),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了北歐的浪漫主義風格到國際性的古典主義,甚至整個現代建築的思潮。

 

進入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就如同沉浸在360 度環繞的浩瀚書海中。

  生於斯德哥爾摩的阿斯普朗德,大部分的成名建物也都在這座城市,除了圖書館外,還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伍德蘭墓園,也是出自於他的建築設計。

 

  阿斯普朗德早期的建築,主要以北歐的當地自然主義為主,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如屋頂的瓦片或人字型山牆的大量使用,及泥灰粉刷的牆面及木板的鋪面。


  1920年代,他前往南歐旅行後,受到歐洲古典建築影響,古典主義的語彙開始出現:圓頂、穹頂、圓柱的設計在他的建築中便不時可見。


  斯德哥爾摩的市立圖書館內部,便可看到些許古典建築的風格。事實上,市立圖書館,更是阿斯普朗德建築生涯的轉折點,這時候的他更關心於建築的實用性。由於圖書館是公眾最常利用的公共空間,對阿斯普朗德而言,民眾的需求必須被完整的考慮,使得這座建築也成為了功能主義的象徵,更代表了北歐的建築風格,從古典主義過渡到現代主義的傾向。


具代表性的公民建築 書海無涯的空間象徵

圖書館依山而建,打造公共圖書館新的高度。

  外觀不甚起眼的圖書館,內部卻是處處讓人驚艷。大門後的黑色大理石壁上畫著北歐的神話浮雕,陽光透過挑高6米的窗櫺照射在浮雕上,營造出時光倒流的感覺。

 

  前往正廳,還須步入約3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樓梯,兩側的壁面卻是深沉的黑色,光線從後方的6米窗面透進至樓梯前戛然而止,而前方大廳的光線也隱隱透出,緩步走過樓梯,映入眼前的就是整個圖書館大廳。


  整座大廳就是建築物的圓柱體部分,內部則是360度被三層樓高的環狀書架完全包圍著。書櫃上方,則是純白的不規則凸起的水泥牆面,最上層再開了一整排長方形的直立窗,透入天然光源。這裡阿斯普朗德捨棄了古典建築的圓頂跟穹頂,而圓柱體則成了巨大的大廳,學海無涯,浩瀚無垠,差可比擬眼前的景象。


  圓柱體大廳下方的長方體建築,則是規劃成一間間不同主題的藏書室及閱覽室。

 

室內引入祥和的自然光,營造出平靜的氛圍。

  圖書館巧妙的運用古典建築形式,進而演化成現代的功能主義,是阿斯普朗德最具代表的公民建築。


  在1920年代,斯德哥爾摩圖書館還有另一項創舉,當時大部分圖書館,都是要由館方人員幫民眾找書,民眾無法直接進入大廳尋書。阿斯普朗德效法美國圖書館的作法,設計出開放式的大廳,讓人們可以自由親近無垠的書海。


  整座圖書館的館藏超過200萬本書籍及240片影音書,外語書籍超過100種語言,其中1萬7千冊為波斯語、1萬5千冊為阿拉伯語、1萬4千冊為西班牙語。


建築物具象徵意義 難以撼動

  整座圖書館在建造過程中,一度資金短缺,延宕到1932年才慢慢蓋完,除了主建築部分,阿斯普朗德也設計了南面的公園。


  2006年,市政廳舉辦了一場建築設計比賽,準備將圖書館旁的附屬3棟建物擴建,吸引了超過120個國家1,170名建築師投稿。經過重重的比稿,最後入選了5名來自德國、義大利、丹麥、英國的建築師,2007年,由一位沒沒無聞的德國女建築師Hanada的設計稿飛燕草學名Delphinium得標。(南歐的一種花,開花呈穗狀,長且直立宛如群鳥飛舞而得名。)


  她的設計新穎大膽,玻璃式外觀,下接基座連接到主館。但是一直到2009年都未動工,因為市政廳內部認為她的設計與阿斯普朗德的原意差距過大而作罷。


  由此可見,阿斯普朗德的市立圖書館,在當地跟國際建築人心中的地位,是一道難以撼動的巨牆。


阿斯普朗德的建築精神

  阿斯普朗德另一項有名的建築也不妨一往,不過可別嚇到了,因為這是一座公立的墓園,Skogskyrkogården(Woodland Cemetery)伍德蘭公墓。事實上,墓園可說是公共建築最特別的一環,瑞典人能將墓園蓋成如同公園般使人親近,就不難明白他們處理空間與人的概念:所有的建築及空間都是給人使用的,以「人」的觀點出發而設計,不追求特立獨行的時尚奢華,就是瑞典的精神。

 

落地窗外可見綠意,足見設計師的巧思。

  伍德蘭公墓是阿斯普朗德生前最後一件作品,建於西元1940年,他也於同年逝世。


  Woodland代表著此地林木遍佈,墓園巧妙著表達出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瑞典古典浪漫主義建築邁入成熟現代主義的風格,卻又跳脫出那現代主義的教條與規範。伍德蘭墓園被聯合國列入U N E S C O 世界文化遺產,是20世紀少數入選的地點之一。


  從市立圖書館到伍德蘭墓園,都可看出阿斯普朗德的建築著重於古典建築語彙如何運用在現代建築中,並巧妙地融合當地的景觀。對他而言,外在的環境就跟建築物本身同樣重要,並且兩者應要充分表現出相互的關係。


  阿斯普朗德的建築沉穩而富有禪意,影響著當代的建築人甚鉅。而他的市立圖書館則被人評為: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的歷史意義,就是建立了一個偉大的博物館知識的紀元。

 

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

網址:www.biblioteket.stockholm.se

西元2006年建築比賽:http://www.arkitekt.se/asplund

地址:Sveavägen 73, Stockholm

開放時間:早上6時至下午8時

交通:Rådmansgatan地鐵站步行2分鐘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