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虎山綿延綠意盎然,陽光穿透大片落地窗,灑落在溫暖的木質桌椅間;這裡不只是臺北市最新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更是城市生活的美好寫照。
一踏入臺北市立圖書館廣慈分館(以下簡稱廣慈分館),閱讀便成為一種自在的生活方式。
廣慈分館的所在位置相對隱密,雖已於2023年3月正式啟用,為信義區注入新的文化能量,但坐落於廣慈博愛園區A棟信義行政中心的3、4樓,與社福單位、社會住宅共構,因此,除了當地居民外,一般人可能很難發現這座內裝設備現代且明亮有型的新興圖書館。
廣慈分館主任王秋閔表示,廣慈分館1樓的設計強調保留原生樹木,以綠化及無牆的概念,融入建築與周圍景觀之中,而屬於公共空間的入口處則結合裝置藝術,既兼具設計感也具有遮雨棚功用。特別的是,該館取得包括「綠建築黃金級」、「智慧建築銀級」及「耐震標章」等多項標章,是市區中難能可貴的友善環境。
走進圖書館,能感受到自然生態意象的設計巧思。室內採用溫暖的木質色調,用大片玻璃窗引入四獸山之首—虎山的綠意,館內光線充足且舒適宜人。3樓規劃為自修室、筆記型電腦區與討論小間;當推開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以四獸山的昆蟲與珍禽剪影而描繪的生態意象。4樓為主要的圖書服務及閱覽區,外廊道以臺北知名地標搭配燈光作為牆面裝飾,提供兼具視覺美感與文化象徵的閱讀場域。

友善無障礙 數位新體驗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廣慈分館不但在硬體設計上重視環境友善,在服務細節中也處處體現智慧與便利,毫不馬虎。
例如民眾想要借還書或登記自修室座位時,都可透過手機或自助設備完成,圖書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特別的是3樓自修空間還設有討論小間,不需證件抵押即可使用,結合刷證卡機與電燈控制,使用時間結束會自動提醒並上鎖終止使用,讓流程更加智慧化。王秋閔指出,目前館內已有超過9成的借閱都採自助式完成,充分展現市民對於智慧服務的高度適應。
此外,全館設置了183席附插座的座位區與手機緊急充電區,兼顧現代人數位學習與行動裝置使用的需求,能滿足讀者對現代閱讀型態的喜好。
城市記憶與特色館藏
廣慈園區是都市計畫的成功案例之一,因此,廣慈分館在館藏設計上,便選定以「城市發展」作為核心主題,蒐羅都市更新、建築設計、居住環境等相關書籍,並依此規劃推廣活動主軸。另外,館內也設有「大道里文史專區」,典藏瑠公圳流域與在地圖資等資料,這是透過臺北市市民參與式預算「大道下的水圳故事」提案所催生的成果,不僅保留在地歷史地理記憶,也展現了社區參與館藏建構的能量。王秋閔表示,廣慈分館在地理位置上有重要意義,館內的特色收藏是希望讓讀者對這座分館留下深刻的城市發展印象,也藉由文史的整理與展示,讓居民重新認識自身的生活環境,這也是圖書館的任務之一。
活力滿滿的社區閱讀中心
公共圖書館可以說是在地風情的延伸,早已不再是供奉書本的神殿,而是以人為中心、深入市民生活的多元學習空間。廣慈分館自開館以來,吸引了大量使用者,光是2024年入館人次便已突破41萬,居臺北市立圖書館分館的前5名。而新申辦借閱證與初次借書冊數更是大幅度成長,可見廣慈分館已成功引導原本鮮少使用圖書館的民眾走進這個豐富生活的共融場域。
從廣慈分館的所在位置來看,服務範圍以附近的福德地區為主,平日白天多數是長輩來此閱報,以及鄰近居民進館;到了晚上,則是學生及自習族群的天地。假日期間,親子的共讀風氣相當鼎盛,圖書館每逢週六日會固定舉辦說故事活動,其中週六為中文、週日則規劃為英文場次,讓親子有機會共同參與。此外,廣慈分館也經常與園區內的婦女支持培力中心、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合辦活動,如「借書有愛:手沖咖啡吧!」讓失智長者親自沖泡咖啡,拉近社區居民間的感情距離,也藉各式活動讓居民們認識圖書館、踏入圖書館閱讀。
舉辦多元活動推廣閱讀新樂趣
為增進民眾對閱讀的興趣,廣慈分館積極規劃多元的推廣活動。除每月配合總館主題進行書展外,也與其他分館如民生、南港、中崙、力行聯合舉辦跨館展覽。近期更配合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舉辦「來一場5館閱讀運動會」,將閱讀與競賽元素結合,除在桌上提供小道具讓學童能操作外,也在圖書利用教育活動上,設計計時答題的內容,讓參與者融入運動會競賽的氛圍。

王秋閔提及,廣慈分館活動豐富且民眾參與熱絡,像是2025年5月配合兒童月辦理的「城市木業風―木作小黑板體驗」活動,以及針對成人推出的「手縫拼布體驗課程」都大受好評,下半年也會推出多場與城市發展相關的手作活動,以及與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共同合辦長者桌遊講座。此外,2025年7月到8月期間,將與iPASS一卡通合作推出「世界博覽會:未來社會與城市發展」閱讀推廣活動,結合紙本與電子資源,更加入官方獨家贊助授權獎品「大阪關西世博一卡通」,藉此提高民眾的參與動機。
透過各項活動的推展,期待能凸顯廣慈分館在城市發展上的價值,也從中展現臺北市在各面向的豐沛活力。
邁向未來 智慧閱讀新篇章
對於未來,王秋閔充滿期許,她表示:「圖書館不該只是提供借書服務的空間,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座城市應有的公共生活平台。」因此期盼透過與各界合作,讓廣慈分館能持續深化數位資源推廣,包括電子書、有聲書、參考諮詢等,並針對高齡族群設計更友善的操作指導,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從中受益。
同時,廣慈分館也將持續推進智慧科技的應用,包括引入互動式閱讀設備、精進行動應用服務等。她強調:「臺北市民對於數位生活接受度高,圖書館應該引領公共閱讀體驗往更創新、更多元的方向邁進。」
廣慈圖書館從建築空間、智慧設計、館藏主題到社區互動,每一環節都細緻地呼應城市發展與生活需求。這裡,已經不只是知識的寶庫,更是城市精神的縮影。在這個明亮溫馨的場域裡,閱讀,正悄然地成為市民最自然的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