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旅日期間在鳥羽車站旁的購物中心服務台,意外看到「漂泊的詩人──伊良子清白」小小的一張介紹資料,這位龍瑛宗所喜愛卻又「不為人知」曾居住台灣8年的詩人,而我也僅從龍瑛宗的文字作品聽過這位詩人的名字,看到資料上寫著只要步行站5分鐘,抱著好奇的心態來到了伊良子的居所。
資料中是這樣介紹的:
詩人•伊良子清白的生涯
伊良子清白(本名暉造)明治10年(1877)10月4日出生於現在鳥取縣河原町曳田醫生之家。不滿一歲母親即去世,與父親遷移到大阪與津。津中學校畢業後,明治32年(1909)畢業於京都府立醫學校。畢業後來到東京行醫。同時為轉換工作做準備,一方面在北里傳染病研究所與東京外語學校德語科就讀,不久之後,擔任壽險公司的診察醫生足跡遍佈日本各地。在就讀醫學校期間,曾投稿《文庫》與《青年文》刊物,與河井醉茗及橫瀨夜雨並稱為「文庫派的3位代表」。
明治39年(1906)5月出版了著名詩集《孔雀船》這是從他眾多作品當中精心挑選出18篇作品。詩集出版的同時離開東京,也停止詩的創作,之後輾轉到島根縣濱田、大分、台灣與京都等地的醫院工作。大正11年(1922)來到鳥羽選擇了面向海洋之地開業,在昭和20年(1945)避難到大宮町之前,在此度過了23年的時光。
如同龍瑛宗先生所說伊良子清白並不為人所熟知,即使在日本也是。戰前文壇知名人士中,只得到詩人日夏耿之介的肯定。去年7月才開館的故居,在此有對伊良子漂泊的生涯有著更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在故居中看到台灣的地圖,清楚標示出伊良子清白在台灣的足跡。伊良子喜歡工作與旅行結合,感受各地不同的風情。與在日本一樣,伊良子在台灣也並非定居一地,在台8年期間,擔任官營醫院醫生,1910-1915在台中,1915-1916在台北,1916在大溪,1916-1918又到台北。來台前,伊良子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中斷創作,在台期間也沒有作品產生,反而是回到日本9年後,在昭和2年(1927)左右寫下〈聖廟春秋〉與〈大嵙崁悲曲〉以台灣為主題的作品。
戰爭結束後隔年,1946年1月10日伊良子在前往診所的途中,騎腳踏車時不慎跌倒,當晚腦部出血過世。1968年鳥羽市為伊良子做詩碑,將代表作〈安乘の稚兒〉作品刻在詩碑上,2003年6月岩波書局出版了由平出隆主編的《伊良子清白全集》兩卷,讓伊良子清白的作品能夠在戰後出版,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