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跨界攜手合作 「羅布森冊惦」找回閱讀力量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潘云薇

 

羅布森繪本日以《分享傘》為說故事主題。(羅布森冊惦提供)

在滿布幸福愛情故事的歷史建築見證下,蕭裕有與汪世旭攜手催生出「羅布森冊惦」,將閱讀的美好傳遞下去。


  一個是縱橫兩岸的糕餅企業家,一個是從事環境工程與升降椅的成功實業家,禧院投資公司董事長蕭裕有跟羅布森企業總經理汪世旭卻跳脫本業,攜手合作開起獨立書店「羅布森冊惦」。汪世旭笑說,「開書店啊,每一季看營收數字時,會顯得我們真的很不行,但是,實體書是有味道、有溫暖的,書店有種特別力量,透過閱讀,帶領我們看見這個世界。」
 

一德洋樓園區蘊含歷史 多元風格建物內尋覓傳承

蕭裕有(右)與汪世旭攜手合作成立「羅布森冊惦」。

  羅布森冊惦坐落在臺中市歷史建築一德洋樓園區(林懋陽故居)內,以日式老宅營造一個體驗五感的閱讀空間,透過舉辦活動傳遞感動。羅布森冊惦在洋溢濃厚歷史時光的氛圍間,向走入書店的人們,展現以心連心,用生命陪伴生命的核心價值。為書店命名的汪世旭說,羅布森「LOBSANG」這個字,在藏語中代表著吉祥、平安、喜樂。「冊」這個字泛指書籍、簿本,也是臺語「書」的讀音;「惦」字讀音就是書店的「店」,但加了心字旁,含有「記掛、掛念、總是想著」的意思,「我覺得冊惦這兩個字很有歷史的味道,顯示有個生命正在這裡看著過去、活在當下,當然,也面向未來。」


  提起在繁榮的北屯區開一間這樣的獨立書店,「一切都是機緣。」蕭裕有回想當初為過著退而不休的日子,打算從自己喜餅本業出發,尋覓個可以活化的歷史建物空間,讓古早餅的手藝能傳承,也讓更多人能體驗傳統;經過探詢,他輾轉發現臺中市政府打算將已有70 年歷史、即將整修完成的一德洋樓,透過OT(Operation Transfer 營運移轉)方式委外經營。


羅布森冊惦坐落在臺中市歷史建築一德洋樓園區(林懋陽故居)內。  蕭裕有笑說,當時根本不知道臺中有一棟這麼漂亮,包括閩式紅磚建築、現代式洋樓、日式木屋、老舊眷村匯聚不同風格的建築,而背後更有著一段「見證愛情淬鍊下的幸福建築」的美麗故事,恰巧與他的喜餅本業緊密結合,於是開始組成團隊爭取經營權。
 

親自探訪全臺獨立書店 合作夥伴原來近在眼前 

羅布森冊惦充滿日式老宅氛圍。

 「那時候標規中規定要規劃深具特色的獨立書店空間,並且不能是連鎖大型企業。」自稱書念得不多的蕭裕有,自己北上參觀臺北國際書展,去了解什麼是獨立書店;也親自踏遍全臺,包括宜蘭黃春明的百果樹紅磚屋、新竹水木書苑、臺中東海書苑、高雄三餘書店、臺東三省堂等書店都留下他的足跡。為此,他總共親身參訪14 間獨立書店。


  某天,蕭裕有在公共電視上看到《公視藝文大道》主持人曾寶儀訪問水木書苑老闆蘇至弘後深受感動,隔天就跟友人驅車前往新竹拜訪,蘇至弘得知他的來意,推薦了羅布森書蟲房創辦人,同時也是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的理事汪世旭,牽起這段機緣;蕭裕有說,「繞了臺灣一大圈,發現最好的合作夥伴,原來就近在眼前。」


羅布森冊惦的存在,彰顯閱讀力量的重要性。  蕭裕有上網搜尋了羅布森書蟲房的故事,被汪世旭發願開一間10 年不打烊的書店的理念感動,在朋友牽線下兩人一見如故,還相約隔天就去現場看建築空間,當時尚未整修完成,仍是雜草叢生、狀似廢墟的工地,但汪世旭二話不說,馬上就答應加入營運團隊,開啟合作契機。
 

生命中第二間書店 汪世旭既驚喜又意外

  提起開書店,汪世旭雖然笑著但無奈說,「只能說羅布森冊惦是人生的驚喜,也是意外。」當初開設羅布森書蟲房後,其實超過10 個人想大力贊助他開書店,「只要你畫圖,就按你的設計去蓋,然後讓你經營。」但汪世旭從未動心,卻對蕭裕有提出的規劃感到有趣,「我跟蕭董一起去看,覺得那場域挺有靈魂的,如果是廢墟都能看出靈魂,那應該是可以有令人驚豔的成果才是。」


「赤子心‧ 臺灣情—從童詩樂園邁向臺語文學」演講活動。(羅布森冊惦提供)  極度迷戀書本味道的汪世旭,30 年前在金門當兵大量閱讀,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書店,「像我這個年紀的人,10 個有7 個可能都夢想要開間書店。」他突破當初「限女性」的徵人要求,有了一段深刻且美好的書店工作初體驗。汪世旭說,當年沒有什麼獨立書店,開書店都是賺錢的,書店老闆對選書、對店內播放的音樂都有堅持,他也透過閱讀、透過書籍,豐富自己認識世界,「我透過書,知道了世界的美好,也在文學作品中,讓心靈獲得洗滌;當年,我們這代,都是透過閱讀來認識世界的。」
 

  但夢想仍不敵現實,微薄的收入難以負擔家計。一年半後,汪世旭離開書店工作,他發願告訴自己「有生之年,我要開一間書店,書店可以很小,但一定要最具特色。」因此在烏日的鄉間開了第一間書店—羅布森書蟲房。
 

放下數字談書店價值 提問百年後書店還存在嗎?

羅布森冊惦透過舉辦活動與參與者互動、傳遞感動。

  首間書店開幕迄今將要滿5 年,汪世旭說,「開書店是人生很重要的學習,我學到了應該如何放下數字,畢竟在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人是靠書店賺錢的。」他曾說要讓書店10 年不倒,因此開幕時,提撥了1,000 萬作為營運基金,但在面對邁入第五年的當頭,投入書店的資金已超過6,000 萬。汪世旭堅定地說,「這是我的初衷,我希望透過開書店,把書店的價值藉由書店的存在,讓更多人去認識了解。」他想的不是10 年,而是「100 年後,還會有書店的存在嗎?我相信會有的,只是看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


羅布森冊惦位置優越 有不可思議的美好之感

  那為什麼願意跟蕭裕有一起攜手合作開起羅布森冊惦?汪世旭分析,冊惦的位置優越,難得在臺中市中心,能有一塊腹地2,000 多坪,加上周邊公園綠地超過4,000 多坪的空間。在一德洋樓園區,有喜宴餐廳、西式洋樓餐廳、中式茶餐廳,提供完整服務,羅布森冊惦能坐落在這獨特的歷史建築跟氛圍間非常特別,有種「不可思議的美好之感。」


  蕭裕有補充說,一德洋樓因為特殊的建築特色,所吸引的客層年齡非常廣,不僅是文青而已,他常會看到

「戲偶看書趣」偶服系列展。(羅布森冊惦提供)

全家扶老攜幼參觀園區,體驗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我每次看到孫子拉著阿公阿嬤,阿嬤訴說著年輕時出嫁的故事,這畫面真的很令人感動。」而在羅布森冊惦裡,「我們提供可以演講、體驗活動、親子互動的空間,不僅僅只有閱讀,更期待在這個歷史空間中,傳遞更多文化理念。」蕭裕有說,以前小時候書念得不多,創業時候又很忙碌,「好像是一種愧疚感,讓我覺得現在有餘力,可以多做一點,發揮社會正面能量,這一點其實汪總第一間為偏鄉而開的書蟲房對我影響很大,但我相信在市區,一樣有需要閱讀的人可以在冊惦內找到認同感。」
 

就算只是翻閱 閱讀所傳遞的力量令人難忘

以親子為選書主軸之一的羅布森冊惦,展出恐龍立體書。

  汪世旭也強調,「開書店就能讓更多人喜歡閱讀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只要孩子離書本很遠,離手機很近,就很難感受到文字產生的巨大利益,孩子沒有發現這些美好是很可惜的。」但他堅信,獨立書店還是有存在的價值,就算媽媽帶著孩子只是走進冊惦翻一翻繪本,「也許有一段文字、一幅畫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對他的人生有所影響,這美好的畫面就是書店所想要傳遞的價值。」


  汪世旭也說,書店存在一種隱形的力量,就是有種集客的魔力。「咖啡店滿街都是,你可能不會去,但你今天說,我們去羅布森冊惦看看,順便喝杯咖啡吧,那種隱形間發散出的力量,雖然沒有辦法賣出一本書,但卻有種吸引力。」


羅布森冊惦舉辦主題書展。  羅布森冊惦內的選書以愛情、家庭、親情、親子、療癒、美味為主軸;也因為所處位置「一德洋樓」過去的歷史時代背景,由日治時期的人丁興旺,歷經轉賣、到興建眷村等,一路見證臺灣發展,因此冊惦內的選書也會以建築、旅遊、眷村文化、人文藝術為輔。汪世旭表示,獨立書店的存在當然與選書有密切關連,店內陳設的書籍顯示了店主的理念;「但有時候會發現,我們挑了好書,顧客卻拍了照,上網去買了比較便宜的價格,這是現況,我一路走了這幾年,漸漸接受現實的殘酷,但我還是鼓勵同仁,沒有賣不出去的書,可能是我們沒有挑到好的書讓顧客滿意,我們還在努力學習中。」


蕭裕有(左)與汪世旭期許把閱讀的美好傳遞出去。  剛剛成立滿週年,羅布森冊惦藉由蕭裕有與汪世旭的跨界合作,帶領經營團隊持續向前,他們將冊惦作為與社區聯繫的平臺,透過體驗活動、繪本導讀、演講分享會等,把閱讀的美好慢慢傳遞出去。汪世旭目前也計畫提撥1,000 本羅布森書蟲房的書籍,作為冊惦未來可以借閱的資源,攜手合作,藉由羅布森冊惦的存在,來彰顯閱讀力量的重要。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