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鋼琴老師 作伙來成長

文:陳家詡 照片提供:朱容德

  會長朱容德表示,合作學習就像拼圖法,每一個人就像擁有拼圖中的一小塊,誰都看不清楚全貌,但透過互助分享的方式而合在一起,就一目了然了。

  在國內,鋼琴老師多屬「個體戶」,而且彼此較少交流和認識,當在教學實務上遇到的問題,並非單獨一個老師的智慧可以解決,所以產出許多教學上或自我成長上的問題。

  由於私人教學都是一對一的狀況,也漸漸造成許多鋼琴教師的生活圈越來越小,無法擴展視野,加上國內缺乏鋼琴教師進修管道,在這種狀況下,台灣鋼琴教學學會會長也是發起人的朱容德表示:「在兩年前,產生了籌組互助成長學習團體的想法,當時很多人對我這種想法抱著悲觀的態度,因為台灣的鋼琴教師長久以來已經習慣於各自為政,但我仍心存樂觀。」

  朱容德娓娓道來那時開辦這個讀書會的經過,「當時是在網路上發布第一次讀書會台北聚會的消息,結果竟然有13個人報名,但不料當天左等右等只有2個人報到,一位沒學過鋼琴,另一位姍姍來遲,加上我總共3個人;但經過溝通後,三人取得共識,於是開始協力經營讀書會,開始時當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幸運的陸續得到許多人的認同與義務幫忙,真的很感謝大家。」

草創兩年 活動不斷

  讀書會從2001年9月草創,至今近兩年,除了致力於將讀書會推廣到台北以外的台中、高雄之外,至今已經辦過70個大小活動,包括30次的「主題分享聚會」、24次的「鋼琴團體進修成長寶寶」、7次的「特別課程」、4次的「音樂你我他──社區居民小型聯合音樂會」、5次的中型師生聯合音樂會等。

  此外,為考慮到未來舉辦活動的需要,讀書會在2003年1月向政府申請立案為「台灣鋼琴教學學會」並簡稱「琴學會」。

  朱容德表示,「鋼琴教學讀書會特別注重大家面對面的聚會,並且配合教學實務上的學習。」

  所以目前讀書會經常辦理的活動包括:每個月一次的「主題分享聚會」,主題分享人是由讀書會會員擔任,採用「互助成長、集體創作」的方式進行,讀書會強調的是「合作學習」的模式;所謂的合作學習就像拼圖法,每一個人就像擁有拼圖中的一小塊,誰都看不清楚全貌,但透過互助分享的方式而合在一起,就一目了然了;因此不需要每個人都去買一盒拼圖,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去拼一次,但透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就可以學習到其他人的心得,學習的效果會提高許多,通常聚會一次進行約兩個小時,主要分享人大約報告40分鐘之後,便開放給所有會員交叉討論。

  而且在主題的規劃上設定涵蓋非常廣,除了特定的書本閱讀分享之外,舉凡各種教材教法教具、教育心理、演奏技巧、家長溝通、教師生涯規劃問題等,都可以是聚會的主題,讀書會採取的是多面化的發展;聚會的地點也因需要而調整,進行的模式也很多元化,除了口頭上的報告討論之外,也可以是教學攝影錄音資料、現場教學觀摩等。

  朱容德微笑的說「甚至有一次為了了解鋼琴構造,讀書會找一個大場地,大家共同分擔搬運鋼琴的費用,將一架中古直立鋼琴的每個部位解體來增進學習。這樣的教學是不是很有效率也很有趣?」

  主題分享聚會進行了一年之後,他們發現鋼琴教學若只有紙上談兵不能起而行的話,進步則是有限而且不夠準確的,也鑑於鋼琴老師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往往忙碌到無法好好練琴,甚或有退步之虞。因此讀書會想出了打破傳統鋼琴一對一的上課模式,那就是改採團體班的學習,並藉由觀摩而學到如何改進學生們的各項問題,因此讀書會自2002年8月份起請音樂系教授開授一班8人小團體班,每兩星期聚會一次,一次兩小時,三個月一期.搭配教授所指定之曲目加強練習,由於人數不多,所以每人均有彈奏之機會,磨練自己的演奏能力以及教學能力,使學員們可以不斷精進和保持一顆熱於學習的心,並且於每期結束後舉辦成果發表會。

美國第一鋼琴夫人受邀來台

  讀書會的會員漸漸增加之後,「琴學會」也具備了舉辦大型講座的能力,因此在每月「主題分享聚會」之外,另開設不定期的「特別課程」以擴展會員的學習。

  不同點是在於主題聚會著重在會員自己當主講人,以相互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而特別課程則是設定特別議題,花錢外聘專業的主講人來講授,例如於6月份邀請美國第一鋼琴夫人,高齡78歲的露絲‧史蘭倩絲卡大師,為讀書會會員講授「兒童時期鋼琴技巧的發展與建立」,當天共有101位鋼琴老師參與講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