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圖書館並不算大,它提供一個工作空間和創意活動的地方。這樣標明立館特色,不是行銷口號,而是根據經營理念和設備服務的極簡說明。

芬蘭首都赫爾新基火車站對面郵局樓上有個公共圖書館分館叫Library 10,名稱據說和郵遞區號有關,以收集音樂資料為特色,包括4萬種以上的唱片以及各種音樂文獻資料,還可以借用各種樂器,並利用3間錄音室演奏錄製成品。
另外,還有可供12人舒適開會而設備俱全的會議間,以及30部電腦工作站可以預借和進行其他活動。館內部分家具可以移動,以便因應個人需要組合一個更適合活動的空間。
從大門走進去,沿途書架掛有視聽音樂的耳機和自動切換光碟機。就像許多賣CD的唱片行與書店一樣,從服務輸送易得性來看很徹底。訪客隨時可拿起來選與聽。一直往裡走,最後面角落還有白色三角鋼琴,搭配花與燈很詩情畫意。這裡和全館有幾個角落可以辦迷你音樂會。這樣讓有音樂的時候與閱讀者有一點點距離,想來聽的可以到角落,其他人則當成背景音樂差不多,也不會吵到無處可躲。
可以來工作 可以來創作
這個圖書館大約不到兩個籃球場。這是一個提供工作空間和創造性活動的地方。這樣標明立館特色,希望民眾認知這裡不要當成只是個K書與借閱中心,而是個鼓勵創作的公共搖籃。
從鼓勵創作的角度來看圖書館,不論使用者還是服務者,其格局和生活價值是更寬廣。理念主導了軟硬體規劃,選定音樂為館藏特色後,不止有音樂光碟還有提供錄音間,還提供吉他等樂器借給民眾。借閱櫃台則設計成類似臺灣野台戲的布棚一樣,讓訪客很容易看到以處理借用手續,也很吸引人去體驗。設計讓人覺得很有服務的誠意,而不是最好少一點人來借以免麻煩。我看館員在這樣特別的景觀服務也很歡喜,工作如小孩在伴家家酒的城堡裡遊戲。
館內除了很多音樂館藏,還有一部分空間提供展覽。別的圖書館的展覽通常有獨立展覽館,這裡則部分直接置於一般民眾動線間的空間,是展覽也如同免費的機動裝潢。例如用廢棄五金打造的赫爾新基市立體地圖維妙維肖,用過的電晶體和電腦主機板等材料則用來黏貼為地標的白教堂和東正教教堂,銅線顏色讓這些裝置藝術彷彿像真正的教堂頂端一樣亮晶晶。另外還有港口總統府等等,真的把廢料用得好像真正的建材一樣。一旁還擺了訪客意見簿,很多人隨手寫幾句,雖然這是電腦發達的時代,但是你一邊看這個展覽一邊隨手翻翻別人手寫的閱讀心得,那種交流互動的感覺還是和電腦不太一樣。芬蘭和有些西方國家的家庭都會有訪客簿,而這個展覽特別設置的訪客意見簿則讓人好像回到家裡一般。
其實我起初並沒有看出來這些是城市的模型,但是親切的館員經過我身邊時看到我一直好奇地在觀察,主動上前來為我做解釋,且有問必答。那種被接待的感覺是非常美好的。後來我接觸到其他館員,發現這裡的館員都很年輕且對於音樂有一定的專業,態度也非常誠懇。在這裡不管對什麼有疑惑,他們都願意詳細解釋,而且把和訪客討論問題當成一種樂趣。
可以來約會 可以來對話
隨時代進步,其實每個圖書館都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雖然Library 10並沒有能夠成為地標的建築特色,但是它有著將公共圖書館的存在初衷發揚光大的人性化服務。想使圖書館成為著名的建築物,只需要建築師的智慧與素養,但是要讓圖書館內部能有更創新的服務,就不能僅靠建築師的努力,而是要靠圖書館經營者對社會的辨識、理解與態度了。
Library 10除了強調是創意的搖籃外,簡介中還強調除了來獲得創意以及知識外,這裡也是非常好約會的地點。這裡的人可以選擇任何浪漫的地點約會,但卻總是不約而同約在這裡。這正代表圖書館經營的成功,讓人們不僅來此求知、求得創意的靈感,還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每個圖書館都可以有自己的理念與民眾來對話。發展圖書館自身的理念是一種價值,而這價值將引導館員以及民眾向未來前進。
當臺灣愈來愈重視增加圖書館數量的同時,除了重視外型的美觀和節能減碳的特色外,也許每個館也可以思考想要與民眾對話的理念是什麼?除了「知識殿堂」、「貧者因書而富」等等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想法?然後再加上經營和服務為本的概念來全面發展,將會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單純因應潮流發展的特色。
將理念建立在人的價值和需求之上,圖書館就可以無限可能地發揮社會影響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