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台灣文學苑-葉笛 以詩見證存在

文:羊子喬 照片提供:羊子喬

1986年8月5日的葉笛。  詩人葉笛於五月九日早晨因胃癌病逝於台南新樓醫院,他的往生並不意外,但還是令人不捨,由於去年九月就被檢查出罹患腸癌。因為他生性樂觀,死亡對他而言,不算新鮮事;尤其經歷過「八二三」炮戰,已經體驗過戰爭與死亡,因此寫下詩作〈火與海〉,在詩的序言,他引用海明威的話:有兩種不能凝視的東西—太陽和死亡!於此詩充滿垂死記憶:

  「喂,死到底像個什麼?」

  「管他媽的!」

  「還不像射一泡精液昏昏睡去…」

  終日酗酒的老戰士瞪著我說。

  大家哄然大笑,

  喝酒、吃花生米,

  咀嚼著 細細地

  咀嚼著黃昏,

  咀嚼著

  自己的死亡……

五月十日歸於塵土

  從詩中可見葉笛的豁達豪情,以及對死亡的態度。因此在五月十日的追思會上,大家為他獻上玉蘭花和陳年威士忌,呼喚著:莎約娜拉,再會吧!

  葉笛本名葉寄民,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一日生,台南市人。一九六九年辭去擔任十八年的國小老師,赴日留學,曾於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東京教育大學、東京大學攻讀日本文學及中國近代思想史博士課程畢業,並於東京學藝大學、跡見女子大學任教;也曾於東京開設「中國語文學院」。一九九三年返台定居,專事譯著與寫詩。

現代詩派創始人之一

筆者1986年於東京與葉笛等人餐敘的合影。圖為黃英哲(左一)、葉迪(左三)、林銀(右三)、廖雲美(右二)、羊子喬(右一)。  葉笛從一九四八年開始寫作,曾於《野風》、《新地文藝》發表作品,一九六四年加入「笠詩社」。著有詩集《紫色的歌》、《火與海》,散文集《浮世繪》,評論集《台灣文學巡禮》、《台灣早期現代詩人論》,譯有《太陽的季節》、《原爆詩集》、《羅生門》、《地獄門》、《河童》、《中原中也》、《水蔭萍作品集》、《北京銘—江文也詩集》、《楊雲萍詩集—山河集、新山河集》、《吳新榮—南瀛詩集、亡妻記》,並與人合譯《楊逵全集》、《龍瑛宗全集》等,可說著作等身。

  《混聲合唱—笠詩選》曾經這樣評論他:「葉笛是一位熱情豪放的詩人,也是一位文筆犀利的文學評論家。他認為詩是對生活與社會的凝視和剖析,是一種見證。」葉笛從一九四八年開始寫詩,可說是一個現代主義的詩人,他曾經翻譯過布烈東的〈超現實主義宣言〉,是現代派創始人之一。然而,他對日治時期台灣詩人的關注,始於一九八七年寫了〈不死的野草—台灣新文學的奶母賴和〉,發表於東京《台灣學術研究會誌》,尤其一九九三年返台定居之後,傾全力翻譯研究日治時期的詩人們。

  身為一位現代詩人的葉笛,詩作有何特色?我們可以從他的詩集《紫色的歌》和《火與海》,發現他的詩充滿了死亡的意象,不但關注生活和社會,也重視生命的意涵;他以理性的觀察,貼切的意象,書寫現代的冷漠與疏離,就像〈醉酒的人〉詩中所言:

  陌生的兄弟,

  緊握住手和手吧!

  為什麼人會寂寞透心—

  像丟棄在深夜街上的空酒瓶

照片  詩中雖然抒寫酒醉的人,其實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縱使「我像一匹獸/只認得自己的腳印,/冷冷的星子們的/冷笑和囁語。」但是我走我的!另外在〈秋〉這首詩寫著:

  霧裏

  一個中年人,

  一枚顫慄的黃葉。

  猝然—

  時間的過敏症

  在那中年人的臉上

  印上秋的蕁痲疹,

  斑斑的 斑斑的……

引進現代文學

  把一個中年人比喻為一枚顫慄的黃葉,而時間歲月在臉上印上秋的蕁痲疹,斑斑的,斑斑的……如此令人沉思不已,這是此詩迷人之處。

照片  然而在一九九二年的詩作〈落花時節〉,敘述著:櫻花是四月的時雨/溫柔地向異鄉人/呢喃著寂寞希望的歌。詩中描寫飄飛虛空之中的花,感覺到似人飄泊於這世界的命運,葉笛終於用他的詩來見證他的存在。

  是詩人又是評論家的葉笛,他的詩充滿了現代感;而他的評論文字犀利,從《台灣文學巡禮》和《台灣早期現代詩人論》,處處可見對於現代文學理論的了解和運用的貼切,讓人折服。尤其對於吳新榮、水蔭萍、郭水潭、林修二詩作的分析,可說條析理貫,直指要旨,可作為文本分析的範本,這可能因為他曾翻譯過這些詩人的詩作有關。

  另外,葉笛對於現代文學引進台灣,也奉獻不少心力,尤其翻譯了超現實主義宣言,以及石原慎太郎、芥川龍之芥的小說,都給台灣文壇開了一扇國際視野的窗。

詩作全集 明年出版

  回顧與葉笛認識三十七年以來,大多透過詩作來了解他;從一九九三年他返台之後,才與他交往密切。不管在府城,或是在鹽分地帶文藝營,都曾經「會須能飲三百杯,與爾同消萬古愁」過,他的熱情洋溢,他的好惡分明,讓我難以忘懷;然而在他揮別人寰,隔日就舉行追思會,隨即火化歸於塵土,我卻來不及參與追思,感到十分不捨。但是我知道他是以他的詩來見證他的存在,而他的全集已委託台南大學彙整,希望能在明年年底出版,相信會讓世人更深入了解葉笛的心靈世界。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