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五都圖書館─臺北市~熱愛學習的城市 閱讀活水不絕

文:鄭秀圓 照片提供:臺北市立圖書館

  閱讀、借閱書籍、參與圖書藝文活動,早已成為臺北市再平常不過的風景。根據臺北市立圖書館資料指出,2010年不管是讀者進館人次、外借圖書人次或冊數、每人平均借閱冊數都比前一年成長,平均每位市民一年到館利用5.5次以上,圖書資料借閱次數首次突破千萬,較2009年成長7.04%,外借人次更高達343萬人次。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世昌表示,近2、3年圖書統計數字都是逐年增加,在在顯示出臺北人熱愛閱讀的程度,而臺北的閱讀力正持續的逐年成長中。

  2010年12月25日五都正式成型,閱讀也因此升格。臺北市,過去即是直轄市也是首都,擁有閱讀力排行榜第一名似乎理所當然,然而,面臨五都的升格,臺北市將如何共同競爭發展,如何讓市民繼續享有更豐沛便利的圖書資源,這些都是臺北市立圖書館未來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五都合縱連橫策略

洪世昌館長推動臺北市立圖書館各項工作,不遺餘力。(鄭秀圓攝)  2009年10月洪世昌接任館長後,對於館內規劃推動不餘遺力,他表示擔任圖書館員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臺北市立圖書館,1993~2001年長達8年的服務時間,從最基層服務台擔任第一線人員開始,慢慢累積與讀者互動的經驗,所以對於館內的大小事如數家珍,以及對整個流程服務機制非常熟稔。

  面臨五都成型,洪世昌在去年曾應圖書館協會之邀,分享服務架構與經驗。他以過去多年經驗建議各都圖書館,以一個總館底下分館的體系架構,讓政策一致、服務分區進行,達到服務市民的策略。

  由於臺北市與新北市地理位置相近,因此彼此有很多合作的空間,目前初步以閱讀推廣作為結合。在2011年臺北市立圖書館與新北市共同推動「好書大家讀」的評選,這個計畫,臺北市已經做了將近20年了,每年都會做青少年及兒童優良讀物的評選,經過嚴謹評選的過程,出版一本好書指南,透過閱讀推廣合作,期盼未來還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增加預約運送次數

  五都成型後,由於臺北市沒有整合的問題,因此業務的推動按照原有的計畫進行,從2010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創新的工作與活動服務市民。從2010年年底開始,為了縮短市民等待預約書籍的時間,預約書籍運送次數增加為每個星期2次,經過幾個月的實施,過去花費10天等待的預約書籍,現在大約6天就可以取得。另外,過去續借的程序比較僵化,必須把書帶到館內續借,如今上網便可以延長30天的續借時間,因此市民可以不用再提著厚重的書跑一趟圖書館續借了。

  除此之外,在建國百年之際,為了讓臺北市民能夠完整了解所居住城市的風貌,臺北市立圖書館特別規劃「悅讀臺北101」,邀請市民共同閱讀精選好書,並且從10本好書中票選出心目中理想書籍。獲選圖書分別為文學類《小太陽》以及非文學類《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後續也會針對這些入圍的好書做相關活動,譬如安排與作者對話,表達創作理念與讀者對談。

充實圖書館服務據點

  除了創新工作項目活動外,在2011年臺北市立圖書館將一口氣增加3座特色分館,分別為「太陽圖書館」、「松山機場智慧型圖書館」以及「士林李科永紀念圖書館」,並且計畫與中小學合作,充實服務據點。

  「太陽圖書館」位於萬華區的青年公園,以節能設計為主題,是繼北投分館另一個特色分館,館內會使用太陽能光電板提供部分的能源,除節能以外還強調隔熱隔音採光等設計。一樓為圖書館,二樓則是太陽能節能展示館,透過圖書館特色主題,結合生態節能教育,讓市民享有整合性的服務,預計3月底開幕。

  以往在車站或捷運站設置的智慧型圖書館,現在松山機場也可以看到!市民可以利用旅行候機時,趁空檔時間享有圖書資源,預計在2011年中左右就可以與市民見面了。另外,由企業家捐贈的李科永紀念圖書館,2011年底將於士林新建完成,館藏特色則以園藝為主。

  另外,臺北市立圖書館與教育局正研擬計畫與臺北市中小學合作,充實圖書館服務的據點。洪世昌表示,目前臺北市各分館服務據點共有56個,市政府方面希望未來能增設到80個,希望每30,000個市民就有1個圖書館服務據點。其實要達到80個目標,不一定要由市立圖書館增設,可以利用少子化所剩餘的教室,成立圖書館服務的據點,或是將學校圖書室開放給市民使用,這樣可以有效充實據點,一舉數得,而這項計畫正研擬當中,希望藉此增加市民閱讀的機會,讓圖書館無所不在,營造書香滿溢的社會氛圍。

以節能為主題的太陽圖書館,即將開幕。洪世昌館長(左一) 與郝龍斌市長(中) 共同參與啟用美國資料專區儀式。透過說故事劇團的表演,讓小朋友喜愛閱讀。

數位圖書軟硬體豐富

  目前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藏超過600萬冊(件),近年來數位出版日漸盛行,因此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逐漸增加電子數位化館藏資料,包括電子書、期刊、數位化影音資源等等陸續充實。目前電子書數量接近3,000冊,市民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以進行閱讀,非常便利。2011年預計在小小世界外文圖書館增加硬體設備,提供Kindle或是iPad等電子閱讀器,讓小朋友接觸新媒材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臺北人愛閱排行榜裡,最熱門的一本書為《暮光之城》數位版權,為了讓市民可以閱讀喜愛的書籍,臺北市立圖書館還特別買下《暮光之城》數位版權,因此苦於預約卻一直借不到書的市民,現在可以不用預約便可上網閱讀哩!

推廣閱讀的熱情不受影響

  一般人往往以為臺北市圖書資源豐富,各項資源設施應有盡有,然而,館內服務人員的缺乏為最大問題。洪世昌感慨地說,長期以來館內一直有人力不足的問題,臺北市有260萬人口,編制館員只有320多位,平均起來,館員服務人口廣,工作負擔大。

  由於每個分館館員不多,市民的要求與日俱增,譬如市民要求希望增加開放時間,星期天晚上也開放,國定假日不要休館……等等,如此一來造成館員工作量很大,並且造成人員流動率頻繁。光是2010年就有49位館員離開,比例占全數館員超過15%,是極需要克服的重要問題。

  面對人力不足的壓力,卻也打不倒洪世昌對推廣閱讀的堅持。他充滿愉悅的說,「每當看到市民借閱踴躍,尤其看到小朋友參加活動過程中,臉上展現笑容和表情,以及市民在跟作者對談的過程所展現出喜悅滿足的神態,就會覺得這樣的服務是有代價的。」

打造快樂閱讀 熱愛學習的城市

嬰幼兒父母閱讀學習講座,參與人數熱烈。  一個城市如果少了閱讀文化,而只擁有經濟發展,其城市面貌只會面目可憎而沒有熱情活力。臺北市政府對於圖書館的相關預算一直以來相較其他市縣算是相當支持,因此才會大力增加經費,在2011年一口氣增加了1,000萬讓臺北市擁有7,800多萬的購書經費,未來10年並且期許臺北市民辦理市圖借書證超過80%、每位市民擁有圖書冊數達到3.5冊。洪世昌表示,希望臺北市圖書館「每一本書都有它的讀者,每一個臺北市民在館裡都能找到他心目中理想的書。」如此一來,就閱讀方面來說,臺北市就是能讓人感到幸福、滿足的城市。

  除了期望臺北市民可以提升借閱率以及擁書率,面對臺北市之外四都,目前正如火如荼的新建總館,臺北市56個據點分布在各行政區,有些館已有20~30年的歷史,每年都會編列經費整體改造,而總館建築已經超過20年,建築斑駁可見,典藏空間也有限,因此洪世昌表示會盡力向市政府爭取經費,讓市民享有更優質豐沛的閱讀環境,營造臺北市為快樂閱讀,熱愛學習的城市。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