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是讓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捷徑,在台灣各地除了有專門的說故事協會與民間社團,甚至在圖書館裡都有專屬、長期的說故事時間,而在苗栗縣這個美麗山城裡,現在也開始遍撒許多說故事的種子。
苗栗縣國際文化觀光局圖書資訊課課長彭秀珍積極推動故事推手的培訓課程,並且在今年暑假巡迴苗栗18鄉鎮圖書館說故事,就是希望未來這些說故事的種子能在苗栗開花結果,成為書香的大樹,讓孩童可以躺在樹蔭下自在閱讀。
這次培訓課程,文化局邀請到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苗栗縣閱讀推廣協會、親民技術學院幼保系、小青蛙劇團、愛莉媽媽說故事團隊及兒童文學工作者共同擔綱教學活動,以創意的寓言故事探討為基礎,用幽默的想像為大家介紹高層次的閱讀趣味,課程內容從兒童心理學到說故事道具的製作、肢體與聲音表演等包羅萬象。彭課長笑著說:「原本只預定招收40名學員,後來報名太踴躍而增加到55名,其中也有從其他縣市遠道而來和高齡六、七十歲的爺爺來參與呢!」
圖書館走透透
由於苗栗縣18鄉鎮,因地理位置之不同,鄉鎮公所之分配財產不均,許多圖書館也面臨一人管理的窘境,因此文化局從多元閱讀與館藏充實的相關活動著手,提供家庭親子共同學習的機會與管道,運用圖書館現有的學習資源,透過學習培育與世界接軌的能力。而今年更結合圖書館故事推手初階培訓種子課程及多元學習活動,增進運用圖書館等學習資源的能力,讓大人小孩都能從故事中快樂成長。
自己有3個孩子的彭課長感同身受地表示:「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的文化刺激越多,將來他的常識越豐富,視野越廣闊,成功的機會也越大。圖書館故事志工扮演著橋梁的溝通角色,由閱讀概念出發到活動帶領結合實作課程,大人小孩都可以感受到閱讀的神奇魔力。」
這次培育的55位故事推手,便從今年暑假開始巡迴苗栗各鄉鎮的圖書館,以5人一組的方式認養一所圖書館,將這次課程中學習到的技巧,實際展現,成為名符其實的說故事團隊,並且除了說故事外,還會運用志工本身的專長來設計互動遊戲,讓孩童藉由遊戲更加深對於故事內涵的了解,因此每一組的說故事方式都不一樣,民眾到不同的圖書館裡聽故事,就像是又看了一場新的表演。在後龍鎮立圖書館表演的故事團隊,其中一位故事媽媽曾學過撕畫,便藉由繪本故事《生日禮物》,來請每個小朋友動手撕畫,親手做一份生日禮物,同時傳達禮物的好壞在於用心,而非價錢的多寡。
幾乎對每一組所說的故事如數家珍的彭課長表示:「看著他們從課堂上青澀害羞的模樣,到現在可以在大家面前生動地說故事,而且材料、道具都是故事媽媽們自費準備,真的很感動!如果我們主辦單位能親自每場都參與,跟他們互動,這種尊重的感覺也是一種讓這個團隊可以延續下去的動能之一。」接下來,彭課長還要從這55位故事推手中挑選出十幾位來,成立「苗栗故事劇團」,希望能將這股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能量持續下去外,還可以創造出一種品牌口碑,吸引更多人加入說故事的行列,鼓勵更多家長帶著孩子到圖書館聽故事!
在說故事背後
在這次說故事團隊中,有位秀珠媽媽,之前就在國小裡說故事,有一次母親節時說了一個關於媽媽的故事,台下卻傳來啜泣聲,原來有位孩子是來自單親家庭,秀珠媽媽趕緊上前安慰他:「我就像你媽媽一樣,正在說故事給你聽啊!」後來就這樣過了3年,在國小畢業典禮上,秀珠媽媽收到一張來自那位同學寫的卡片:「媽媽,謝謝妳,請妳保重身體。」這時秀珠媽媽更深刻體會到,原來這樣說故事給孩子聽,可以帶給他們多麼大的溫暖和影響。
另外一位惟玲媽媽則是跟我們分享她的說故事技巧,她說:「故事媽媽不是只是拿著繪本念一遍的擴音器,而是需要不斷吸收新知,才能讓孩子真正從中獲得快樂。」由於苗栗縣有許多隔代教養或是新移民之子,所以可以藉由故事讓孩子知道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也能趁機來內化孩子的正確價值觀。而在說故事的同時也要觀察孩子的舉動調整說故事步調,可藉由DIY、手語、話劇等活動,讓孩子更融入故事內。惟玲媽媽偶爾也會故意將故事的結局賣個小關子,讓孩子自己上圖書館去找出結局,訓練他們資源運用的能力。
這55位故事推手,來自各行各業,不一樣的家庭背景,但卻都有著相同參與其中的理由,那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在五彩繽紛的快樂故事中成長茁壯。就像惟玲媽媽說的:「他們的笑容就是我們的power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