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資訊網路與館際合作服務

文:宋瓊玲(輔大圖資所研究生)

【摘要】

  資訊網路在圖書館的應用已是普遍的趨勢。藉由網路資源,圖書館可更廣泛的提供各種資訊。不僅可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品質,更促使館際合作的服務邁入新紀元。館際合作是圖書館間跨越時空障礙,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服務。在今日資訊科技發達之際,館際合作可與資訊網路密切配合,擴展圖書館服務的新機能。

關鍵詞:館際合作、資訊網路

一、前言

  資訊科技在圖書館的應用,隨著電子傳播科技的進步而顯著的改變。從傳統的紙本印刷,到今日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發展與應用,資訊科技對圖書館服務的影響的確深遠。由於網路化的資訊日益蓬勃,讀者只要透過電腦網路便可輕鬆取得所需的生活資訊。資訊科技不僅可讓人們取得資訊,也能讓人與人之間超越時空的障礙,彼此交談、分享資訊,它還能夠加速知識的成長等。

  經由網路,圖書館可更廣泛的蒐尋資訊,不僅可提升圖書館服務的品質,更促使館際合作的服務邁入新紀元的開端。傳統圖書館的主要任務為蒐集資料、保存資料,以供讀者使用,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主要任務並無太大的改變,但在達成任務的觀念、過程及工具卻有著極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來自於電腦與通訊科技的強力發展與廣泛應用。

  本文主要是從網際網路的功能及範圍,說明其對圖書館館際合作服務產生的影響,並舉例說明目前國內外一些圖書館在網路上所提供館際合作服務的項目,及探討館際合作服務資訊網路化後所產生的一些問題,最後則提出資訊網路在資源共享理念運用的一些看法。

二、網際網路的功能

  Internet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網路群體,大約有連接一萬五千個公共或私人網路,其範圍遍佈全球主要國家,截至一九九六年一月,全球已有三百二十萬台電腦主機與Internet連線,全世界至少有三千個萬Internet用戶,並且正以每月百分之十以上的比率增長中。據預測,至公元2000年時,全世界會有兩億人加入使用Internet。(註1)

 (一)網際網路的普遍性

  由於網路的普及,一般民眾只需接上數據機(Modem)透過電話,就可透過電子郵件(E-Mail)、電子佈告欄(BBS)互通訊息,或者利用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超連結(Hyperlink)的功能,尋找各項資訊。

 (二)網際網路的種類及其功能

    1. E-Mail:提供使用者線上討論、傳遞訊息。
    2. FTP:可做檔案傳輸之用
    3. Telnet:可檢索遠地系統
    4. BBS:電子佈告欄
    5. WWW:全球資訊網

  WWW目前幾乎已經是各圖書館基本提供服務的系統,由於WWW系統以超文件、多媒體的方式呈現資訊,普遍受到網路使用者的喜愛,再加上WWW系統的設置成本極為便宜,WWW可說是全球資源最豐富及使用層面最廣的資訊服務系統。WWW的快速發展,原因是WWW的瀏覽器功能較強,加上網路上有多個非常不錯的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提供線上相關網站搜尋,可快速尋覓世界各地的資訊,因此WWW為Internet具潛力的系統。

三、網際網路在館際合作的應用

  由於資訊網路的進步,使得資訊的取得更方便,而讀者的需求亦相對地提高,在此環境下,圖書館必須趨向合作經營,以合作分工的方式;節省經費、空間及人力。進一步地邁入整體發展的階段,形成一完整的資訊網絡。

 (一)Internet應用的範圍

  資訊網路化的館際合作服務,強調的是能針對使用者的需求,透過電訊科技等媒介,跨越館與館間的障礙,提供讀者所需的資訊。Internet其應用的範圍:

    1. Internet成為館際合作服務溝通的媒介:其溝通對象有三類,包括:圖書館館員與申請者之間的溝通、館際合作單位之間的溝通、以及館員在專業(或學術)上的溝通。
    2. Internet成為資訊提供的一個轉接站:當一圖書館對於無法解答或存有疑問的參考問題,可透過Internet廣闊的資源尋求解答。Internet是提供諮詢服務及文件傳遞系統另一絕佳管道,是現代圖書館進行館際合作服務的重要工具。
    3. Internet促進圖書館與學術界的交流及合作:在虛擬圖書館環境下的資訊取用權隨處可得,而取用權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網路連線(connection)
      (2)取用(Access,即進入該系統或資料庫的權限)
      (3)資訊查詢(retrieval)
      (4)取得查詢結果或原件(searching results&original documents)以及使用租金(License fee)(註2)

 (二)線上資料庫

  基於資訊取用權可以隨處取得與使用前提下,達成每一學術交流份子可以扮演多重角色,同時是資訊的提供者,促進學術交流的合作機會。電傳技術的精進,使得電腦得以分工作業;資源的共享、遠程資料的查尋以及網路的連線均有日新月益的發展。資料庫的整合建置與與線上查尋服務,使得圖書館不再強調館藏的擁有性,重點轉向資訊的可及性。

  如中研院史語所之文物圖象研究室正積極從事古籍文獻數位化的工作,其資料庫內容包含簡金石資料庫四十種、漢簡圖象系統、漢畫論文目錄、武氏祠畫像資料檢索系統等檢索系統介紹。電子資料庫的建置,不僅提供研究者進行研究,也使一般大眾可透過網路的傳播,利用到珍貴的古籍文件,使資源得以共享。

 (三)電子期刊之資源共享

  網路電子期刊的發展,縮短了期刊出版的時間,使得資訊的產生與傳遞,產生極大的變化。網路電子期刊是期刊以電子形式呈現,並藉由網路傳遞,具時效性、互動性等優點,因此圖書館對網路電子期刊寄予厚望,希望藉由網路電子期刊的發展與應用,為圖書館服務帶來新契機。

  一般而言,讀者可透過相關WWW站及Gopher站進行電子期刊的蒐尋,但是由於網路上的東西日新月異,因此沒有一個站能蒐集所有的電子期刊。網路電子期刊之合作館藏發展電子期刊可以容易的透過網路與其它圖書館共享資源,為避免遠端檢索電子期刊時網路的擁塞與不穩定,國內圖書館訂閱電子期刊,可採合作儲存電子期刊於具較大功能與容量之電腦主機之內,提供讀者使用。

四、線上文獻傳遞服務

  由於網路四通八達,因而網路使用者可以輕易查詢與取得任一所需的資訊。為配合未來館際合作的拓展,開發線上文獻傳遞系統,若能運用目前館藏目錄、期刊目次查詢系統,以及各類全文資料庫的檢索服務,搭配電子文件資料交換(EDI)的技術,協調各館進行文獻資料的傳遞服務,類似Ohio-Link之類的文獻傳遞服務將更具效率,同時,也能解決部分圖書館經費與館藏間之不足的窘境。(註3)

  過去圖書館間的館際合作,總是以國內的圖書館為對象。然而,今日情況卻大不相同。國外文獻供應機構,如BLDSC(British Library Document Supply Center)、CARL的UnCover、OCLC的First Search、Dialog,以及其他學術機構如CAS、ISI、University of Chicago的John Crerar Library等,紛紛提供電子化傳遞文件的服務,且供應速度反而比國內的館際互借(ILL)的速度快上好幾倍。(註4)以下為國內機構利用Internet來傳遞文件及提供線上資料庫的例子:

 (一)CARL的Uncover與Unvover2(期刊目次查詢及文獻傳遞服務)<http://www.carl.org/uncover/unchome.html>。UnCover是CARL系統公司發展的期刊服務系統,整合期刊論文索引、目次、聯合目錄及文獻傳送服務於一系統。目前資料庫內有17,000多種西文期刊,約600萬篇期刊論文,提供免費期刊目次查詢服務,利用該系統查得期刊目次後,可直接線上訂購期刊文章。使讀者檢索後能迅速取得原文資料。

 (二) 研究所圖書館聯盟(Research Libraries Group)開發的Ariel。除了國外圖書館及機構外,目前國內若干圖書館也已採用Ariel進行電子文件傳遞,如中央大學、清華大學等,加快了文件傳遞的速度。

 (三)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數位文件傳遞計畫(Digitized Document Transmission Project)

 (四)OCLC之FirstSearch提供人文社會科技書目性資料庫查詢資料庫,可線上訂購。

 (五)國科會科資中心之SticNet及國家圖書館之NBINet等,皆提供線上資料庫的書目索引及摘要。

 (六)國家圖書館之遠距圖書館服務(URL:http://read.ncl.edu.tw/cgi/m_normal):國家圖書館開發遠距圖書館服務系統,使用者可透過遠距閱覽證申請,成為該館遠距讀者。其功能如下說明:

    1. 文獻傳遞服務。
    2. 期刊論文、期刊目次、期刊指南。
    3. 政府公報、公報目次。
    4. 政府出版品。
    5. 行政院出國報告書。
    6. 當代文學史料、當代藝術作家。

  以遠距圖書館服務的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為例,此系統由國家圖書館建立,收錄台灣及部分港澳地區所出版的中西文期刊、學報,及近五年來所刊載的各類期刊論文篇目。提供最新期刊論文訊息,以促進期刊資料共享,便利學術研究發展。

五、資訊網路化後對館際合作服務的影響

  資訊網路化不僅使圖書館在獲取資訊的管道更具廣泛性及多元性,更對館際合作服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試以幾點簡單敘述:

 (一)館際合作服務形式的改變

  網路上的資源,其形式呈現多樣性,利用資訊網路的輔助,能使服務品質更具效益。圖書館引進資訊網路技術,固然是為節省人力、時間、及成本,但最主要的還是為了提供更完備的讀者服務。

 (二)館員的角色轉換與自我調適

  當網際網路資源愈來愈豐富時,館員便應去探討如何使用它,以及思索其對讀者服務的影響程度為何。圖書館館員在如此快速變遷的資訊社會裏,想要保持積極的服務功能,就須要自我調整與轉型。

  由於網際網路上資訊豐沛及使用者介面愈來愈人性化,讓研究人員可自由的擷取網路資源,面對資訊服務轉型的壓力,館員在整個資訊移轉的過程中,應自許為資料的提供者,而不只是資料的維護者,館員與研究人員或團體之間應有合作的認知,彼此之間做出實際可行互動與支援。(註5)

 (三)對圖書館的衝擊

  資訊的取得與整合是一大難題,圖書館相關單位應掌握先機,對網路資訊加以篩選、分類及整理。所以圖書館所負責的任務不只是傳統的印刷資料,對於網路上的多樣資訊也應訓練圖書館館員其專科的資訊素養。所以館員應是資訊過濾(Information Filtering)體系的一部分,在科學傳播與資訊尋求的過程中是扮演資訊分析師的角色,評估資料庫品質,掌握國內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提供相關文獻摘要,防止遺漏重要的資訊。(註6)

六、衍生的問題

  由於網際網路的使用,使得資訊分享、資訊公開、資訊交流等幾乎是無遠弗屆。然而是否所有的資訊都應該公開則各家看法不同。以下引述幾項網路資訊化後所產生的問題,提供我們做一番思考。

 (一)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在虛擬圖書館的環境下,任何電子化資訊及資源並未獲致一定程度的學術認可。同時這些網路上的資訊皆具有容易編輯的特性,任何人只須稍作修改,即可變成另一人的著作,引發資訊原著權等的爭議。目前圖書館面臨最大的問題有二,即是網路上重製的問題和傳輸的問題,目前在著作權法中只提到重製的問題,並未談及傳輸權。(註7)電腦科技產品的法律保護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即在於其係科技產物,變化極快,法律本身的制定及修改則常有曠日廢時本質,常常在立法者規劃出一套法則來規範時,實務界卻又因新技術發展快速進步下,引發了許多其他新的問題。

 (二)資訊收費的問題

  在網際網路上,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想免費取得所有資訊,能營利的線上網路,除了商業界的實物販售行為之外,資訊服務業者幾乎無從收費,導致資訊提供者與收受者的若干問題。

 (三)資訊遺失的問題

  Internet在高度使用的情況下,尖峰及離峰時間,最擁擠時資料會暫停傳送、甚至遺失。另外,因為這些資訊並未加以妥善保存及整理,導致資訊爆炸及遺失的問題較以往更嚴重。

七、未來及展望

  網際網路在圖書館館際合作服務的應用,固然可提高館方與讀者的互動,提供多元的資源管道與內容,然而如果沒有適度的引導則容易迷失在網路之中。而且,尋找資訊並不等於獲得知識,如何使資訊形成知識還需相當的能力,這其中就需要圖書資訊學界來集思廣益,共謀良策。

  圖書館負有蒐集、保存與傳遞資訊的使命,在面臨網路資訊泛濫的時代,圖書館仍更持守著這份理念而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圖書館可建立各式不同資訊服務中心,利用網路資源及其專業知識,提供顧客各式資訊或情報,扮演一個資訊提供者,直接進入資訊服務業。另外針對電子文獻傳遞服務引發的著作權及付費等問題,圖書館宜建構整合型文獻傳遞系統(Integrated document delivery system)。另外,圖書館必須決定那些館藏是在館內(on-site)存放,那些"館藏"是經由他處傳輸的文獻(medicated document delivery)(註8)。圖書館相關單位應仔細考量"使用者付費"與成本效益之間引發的問題。

  合作共享及資訊開放是共通的趨勢,各單位應匯聚眾人之力,進行資源的合作建構。圖書館館際合作組織是最好的溝通管道及機制,透過合作的組織建立良好合作關係,是達成資源共享的最好路徑。各館間不僅要貢獻資源,還要有合作意識,以達成資源共享的目標。而在學術界的專家學者也需要與圖書資訊傳播界充分互動,將研究成果經由電子資料庫及網路等媒體的傳播,與圖書館間進行相互合作支援,使得學術研究與圖書館資訊流通產生良性的互動,資源得以充分共享。

【附註】

  • 註1:劉錦龍,「在網路時代下科技館際合作之資源整合與共享」,在資訊網路時代館際資源整合與分享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民85年),頁10。
  • 註2:陳亞寧,「化危機為契機:試論虛擬圖書館對圖書館界的衝擊」,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4期(民84年6月),頁65。
  • 註3:王宏德,「WWW在圖書館的應用」,中央圖書館館訊17卷3期(民84年7月),頁1-6。
  • 註4:黃世雄,「Internet對我國應用國際文件傳輸(Document Delivery)服務之影響」,國科會專題計畫報告(NSC83-0301-H-032-009)(民84年7月),頁46。
  • 註5:Tuck,Bill;et al. Project Quartet.(British Library.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Report;76);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p.249。
  • 註6:傅雅秀,從科學傳播的觀點探討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專家的資訊尋求行為,台大圖書館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85年),頁214。
  • 註7:見張懿云,網路時代圖書館經營與著作權之因應座談會(台北:國家圖書館,民國86年4月29日)<URL:http://www.ncl.edu.tw/pub/c_news/73/4.html>。
  • 註8:Joan Chambers, "Determing the Cost of An Interlibrary Loan in North American Research Libraries : Initial Study",  62nd. IFLA Grnrtsl Conference, 25-31 August 1996。

【參考書目】

  • 何光國。「資訊社會中資訊供應之基本理念」。在當代圖書館事業論集:慶祝王振鵠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臺初版(台北:正中,民83年)。
  • 黃明月。「電子傳播科技在教育上應用之研究與發展」。成人教育雙月刊31期,頁20。
  • 陳亞寧。「World-Wide Web:網網相連的網路世界」。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2卷2期(Winter 1995),頁195-209。
  • 潘泰吉。區域網路技術實務(台北:和碩科技,民85年),頁273。
  • Sharyn J. Ladner and Hope N. Tillman,”Using the Internet for Reference,“ Online 17:1(January 1993): 509。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