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盧博士信箱 Reference Service

文:國立台中圖書館

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最近常聽聞「保護主義」,保護主義是因何而起?
答:

利用關稅、補貼、進口配額或對外國競爭者的進口品加以其他限制或障礙以保護國內工業免受外國競爭的政策。通過主要的保護措施,政府徵收關稅,提高進口品價格,使進口品較之國內較廉的產品,對消費者不再具有吸引力。一國發生經濟衰退或不景氣時,往往採用保護關稅來刺激本國工業生產。

從歷史上看來,戰爭和經濟衰退或不景氣則導致保護主義熾盛,而和平與經濟繁榮則促進自由貿易發展。歐洲各君主國在17和18世紀採取保護主義政策,目的在於增加自己的貿易並以損害別國來建立自己的經濟。19世紀上半葉,英國在取得它在歐洲的工業優勢後,開始唾棄保護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引起的損害和失調引發了歐洲20年代不斷提高關稅壁壘,及至30年代中的大蕭條,創紀錄的失業率造成相繼採取保護措施,其結果是世界貿易急劇縮減。1947年包括美國在內的23個國家簽署了互惠貿易協定——《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到1990年約有100個國家是該協定的締約國。根據該協定,世界上多數貿易大國大大地減少了它們的關稅,到20世紀後期,《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已成為管理幾乎全部世界貿易的章程。相互間的協定一般只是限制各種保護主義措施,而不是完全取消它們;在一些工業遭受外國競爭嚴重損害的國家中,仍能聽到要求採取保護主義的呼聲。

【資料來源】: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http://erm.ntl.gov.tw)

問: 植物受到傷害的時候,如何防禦敵人的侵襲呢?
答:

圖片。以玉米為例。當毛蟲爬上玉米,開始大嚼玉米的莖葉時,遭受傷害的玉米釋放出某種化學物質,召來了毛蟲的敵人。也就是說,毛蟲咀嚼葉片時,可以從植物那裡吃到一種叫亞麻油酸的化合物。毛蟲的新陳代謝,使這種化合物轉化為另一種化合物,產生的這種新化合物透過毛蟲咀嚼時產生的唾液又回饋給植物。正是這種化合物幫助植物得知是誰在啃食它們。於是植物開始釋放特定的化學資訊,引來恰當的毛蟲捕食者。所以,在甜菜行軍蟲吃玉米葉時,玉米就召來寄生黃蜂。

【資料來源】:亞馬遜的殺人樹:世界植物未解之謎/王怡著。台北市:驛站文化,2006。
       電子書服務平台(http://ebook.ntl.gov.tw/mp.asp?mp=1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