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飄進矯正機關 帶收容人迎向希望曙光

文:蘇士雅、梁鴻栩 照片提供:蘇士雅、梁鴻栩

高雄女子監獄門口以親子共讀雕刻品作為意象,標榜閱讀的重要性。

  公共圖書館將書籍送往犯罪矯正機關,以閱讀教化久禁囹圄、需要撫慰的靈魂,讓收容人在書中遇見人生導師,走向光明之路。

近年,公共圖書館開始將書籍送往監獄、外役監獄、戒治所等矯正機關,讓閱讀不只是受限於館舍內,更跨越高牆,成為收容人的人生導師。
 

柯安正奉獻於矯正機關 與高市圖串起合作關係

  學貫古今、滿腹經綸的大社觀音山人文工作協會前理事長柯安正,原本任職於大社國中負責學生諮商輔導工作,還未退休前,他就利用假日在法務部矯正署所屬的監獄擔任榮譽教誨師,退休後,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奉獻在人文導覽工作及全國各矯正機關。
 

在高雄市立圖書館支持系統下,監獄收容人的閱讀自由度和豐富性都擴展很多。(高雄女子監獄提供)

  面對收容人,柯安正總是鼓勵他們要多閱讀、多進修,利用這段時期取得證照或文憑,為將來重新出發的人生打下根基。在他的鼓勵與輔導下,很多收容人的生命有了新轉機。
 

  經常出入矯正機關的柯安正,了解監獄內的書籍有限,為了引發收容人更大的閱讀興趣以及學習各種專業技術,他擔任高雄市立圖書館評鑑委員時,便提出將書送進監獄的建議。這個想法立即獲得認可,並且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落實了。
 

  將書送進監獄,象徵著兩個意義:收容人享有自由閱讀平等權以及學習無礙!
 

柯安正擔任高雄市立圖書館評鑑委員,串起公共圖書館與監獄的合作關係。

  高市圖在2012 年與位於燕巢區的高雄第二監獄進行合作,在高市圖鳥松分館主任蕭素玲帶領下,圖書志工們合力將第一批書送進監獄。這個案例創造了熱潮,各圖書館也紛紛響應,矯正機關在見識到閱讀所產生的效益後,開始積極推行多元性的閱讀方案,各界募書、送書到監獄的活動一波接著一波未息。如今,高牆內的閱讀風氣高漲,「你今天看了哪一本」似乎已經成為收容人之間的問候語。
 

  高市圖為了精準掌握監獄收容人的閱讀需求與量數,送進監獄的書籍全是館內編目管理的典藏書,這代表著借還書必須依循規範而行。為了克服技術與障礙,分館主任與獄方分別依照監獄屬性進行嚴謹的討論,各自發展出獨有的程序。
 

  高雄戒治所資訊人員為此特別開發一套系統與高市圖燕巢分館的館藏書目做網路連線,收容人可以透過電腦進行瀏覽、搜尋圖書館藏書目,自主性的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籍,甚至還可以在網路上開立有興趣的書單以及推薦購書清單,這項「網路書香閱讀推廣計畫」成為全國首創。


  戒治所收容對象以毒癮犯為主,借閱統計顯示親子類的圖書最為搶手,其次是知識類以及專業的工具書。因應需求,燕巢分館每月依據收容人透過網路的借閱登記,整理出書籍專程運送到戒治所。


高雄市立圖書館將書籍分裝在方便搬運的書箱中,送進監獄。(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為了配合獄方的圖書行動服務管理模式,高市圖各分館都貼心的將送進監獄的書分裝在方便搬運的書箱中,每箱詳列書目,方便分布在不同場區。


  高雄監獄與高雄女子監獄在圖書館支持系統下,收容人的閱讀自由度和豐富性都擴展很多。這兩座監獄的書,全由高市圖大寮分館配送,為滿足閱讀需求,大寮分館主任周黃俊達總是親力親為挑選書籍,這是非常耗大的工程。即便高雄監獄因幾年下來累積了豐沛的外界贈書資源,獄方以感恩的心主動向高市圖表示可以暫停繼續供書的服務,讓圖書館將資源轉給其它矯正機關,今年起停止高雄監獄的服務,不過在女監的部分供應業務仍然不輕鬆,但他卻甘之如飴。
 

深化閱讀推廣 讓收容人重生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寮分館主任周黃俊達親力親為挑選送往監獄的書籍。

  由於監獄中有非常多收容人識字不多,因此高市圖也會特別挑選以圖為主的繪本,這些書籍不僅可以在家庭支持日親子共讀時派上用場,也成為國文基礎不好的收容人作為閱讀的入門款。


  為了協助收容人能夠閱讀,獄方長期來都有開設「識字班」,一位女子監獄的越南籍收容人在監獄中靠著識字班學習加上閱讀,服刑2 年多來中文提升很多,「超開心的!自己不再是個文盲了,可以走文青路線了。……」因為識字,所以能夠閱讀;因為閱讀,她有了新的視野,對未來充滿希望。
 

教誨師辦理讀書會引導收容人閱讀。(高雄女子監獄提供)

  高雄女子監獄的收容人將近8 成是毒品犯,依據評估分析,家庭支持度較高者比家庭支持度低的人再犯率少很多。
 

  高雄女子監獄教化科科長許智維表示,家庭支持是收容人未來能不能洗心從善的重要關鍵,所以在閱讀推廣上,獄方從收容人和家屬雙方著手,聘請專業老師到監獄內開設「親職教育」、「媽媽說故事」課程和讀書會,並且在家庭支持日安排親子共讀,平日也鼓勵收容人以書信與家人分享閱讀心得,這些作為都是為了提升雙方的健康思想、建立親密的連結。


高雄市立圖書館將送進監獄的每箱書箱詳列書目,方便分布在不同場區。(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  在高雄第二監獄的部分,也進一步透過持續鼓勵收容人書寫閱讀心得來深化閱讀,鳥松分館主任蕭素玲更熱情加碼贈送獎狀獎品給佳作者作為獎勵。


  而高雄監獄曾有過一位黃姓收容人曾經因吸、販毒,先後入獄4 次。1999 年至2000 年高雄監獄開辦了2 年的寫作班,他報名參加,從此養成每天記錄心情和閱讀的習慣。


  2002 年他假釋出獄,在工作處處碰壁下,靠著寫作和閱讀支撐最艱辛的日子,並於2017年把這些寫了將近20 年的文稿取名為《獄火重生》結集出版,贈送國內矯正機關,以過來人經歷鼓勵收容人勇敢再生。他在書中表示,因為寫作和閱讀,讓原本已經完全放棄人生的他有了重生的機會……。


花蓮市市長田智宣( 左) 與法務部自強外役監獄典獄長劉世添共同為收容人打造一處充滿書卷味的接見室。(花蓮市立圖書館提供)  在行為心理學中有所謂的「21 天效應」,意指只要持續做同件事超過21 天,就能內化成為習慣。


  監獄中的生活具備了制式的步調,最能貫徹習慣的養成。圖書館提供的書冊浩瀚無邊,十大類齊全的圖書涵蓋了每種需求,高市圖的支援讓收容人願意拿起書籍,建立閱讀、甚至是寫作的習慣!
 

花市圖設圖書旅行驛站 發揮心靈教育功能

花蓮市立圖書館特別挑選企管、休閒、文學方面的書籍,分置在18 個書箱,以流動的方式設置在各作業區。(花蓮市立圖書館提供)

  然而,因地理環境的限制,東部的文化資源特別貧瘠,為了彌補這樣的困境,花蓮市立圖書館在2014 年起便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立臺灣圖書館、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單位合作,闢建東臺灣第一個「圖書資源分享中心」,藉由分享概念提供驛站平臺,不僅發揮圖書效益,更滿足了東部民眾對閱讀的需求。


  資源中心平均一年約有1 萬6,000 本書次的流通量,這些書成為「後山」的豐沛滋養。花蓮是座慢活的城市,為了讓旅客和在地民眾隨時遇見好書,花市圖館長蔡淑香發揮巧思,在市區自由廣場、舊鐵道徒步區、日日有魚生態溪……戶外區設置造型可愛的「小小書驛站」,每個書箱可放20 本書。


花蓮監獄「圖書旅行驛站」,為收容人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花蓮市立圖書館提供)  除了戶外小驛站,花市圖也在許多特殊場所設置室內「圖書旅行驛站」,其中包含了自強外役監、花蓮監獄這些與外界連結較少的矯正機構。


  監獄內部圖書驛站服務對象身分較為特殊,花市圖特別挑選企管、休閒、文學方面的書籍分置在18 個書箱,以流動的方式設置在各作業區。花蓮市市長田智宣表示,這類型的書可以增加收容人與外界接軌的機會、提高社會競爭力。另外,獄方也在會客室中設置了大量兒童繪本,讓前來會客的親屬一家大小都能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為了增強收容人與家人的知性交流,花市圖早在2010 年就開始將0 歲至5 歲適讀的「閱讀禮袋」送進監獄,讓家有幼兒的收容人利用懇親機會時,把書送給孩子或者一起共讀。
 

花蓮市立圖書館將0 ~ 5 歲適讀的「閱讀禮袋」送進監獄,讓家有幼兒的收容人利用懇親機會,把書送給孩子或者一起共讀。(花蓮市立圖書館提供)

  「與其說流動書箱對監獄的戒護和教化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先去探討它對收容人的意義。」花蓮監獄的管理人員認為,由外而內的控制,遠不及由內而外的改變。


  從監獄的讀書心得徵文中,我們發現收容人喜好的書籍種類非常多元,連醫學、科學這種看似冷門的書,竟然也有人看出精采之處。一位獄中的收容人表示,他經常因為無法控制情緒而遭受懲罰訓誡,後來從閱讀中學習了情緒控管的方式,大大提升了EQ 力,因而建立了自信心,「人生的冬天,是為了迎接春天」,這位收容人已經能夠平心接受目前禁於囹圄的處境,並利用這段期間學習成長,徹底去除了過往充滿憤怒、消沉、恐慌交織的情緒。
 

「書香傳愛贈書活動」讓圍牆內的收容人閱讀無礙。(花蓮市立圖書館提供)

  另外一位收容人阿偉,父親早逝,母親艱辛獨力扶養一家4 個兄弟姊妹,排行老大的阿偉結識了一群同樣家庭背景並不健全的朋友,幼小的年紀還沒在國民義務教育中得到正統知識與文化的啟蒙,便先受到社會邊緣文化的影響,觀念越來越偏差,甚至在壞朋友誘導下鑄成大錯。
 

  在外頭社會沒有好好念書的阿偉進監獄後終於能夠心無旁鶩地開始學習,尤其在花市圖大幅更新了圖書驛站中的書籍後,更激起閱讀的興趣,他對於勵志散文與心靈教育的書特別感興趣,累積了許多閱讀心得的阿偉,還經常勸導其他收容人,甚至推薦可以從哪些書籍中尋找調整心態的方法。
 

  監獄管理員發現:「原來我們一直想要達成的教化功能與穩定囚情的戒護功能,居然也存在於一箱箱的圖書驛站之中。」
 

新北市圖萬里分館 以閱讀實踐教化理念

基隆監獄典獄長吳信彥(中)、教化科科長葛梅蘭(左)、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館員翁竣霖(右)展示「鐵窗漂書香」活動海報與好書推薦。(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提供)

  去年8 月,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在他的個人臉書PO 了一則心情記事,介紹了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的館員翁竣霖以及監獄收容人親子共讀的動人畫面,這則貼文引起非常多人的迴響。
 

  2016 年10 月才任職萬里分館的翁竣霖曾在基隆監獄擔任過4 個月的管理員,在監獄期間,雖然是職務代理人,但一度想考監獄管理員正職的他曾認真讀了監獄學、犯罪學、監獄行刑法之類的專業書,有了囹圄的隔離對收容人而言僅僅是懲罰而非改造的深刻心得。
 

  「我想,只有讀書是對收容人最好的懲罰,也是最好的教育!」翁竣霖這麼認為。
 

  畢業於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以及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的背景,翁竣霖對於閱讀的功效有更深層的想法。監獄管理員與圖書館員兩者都有教化的功能,基於圖書館能夠發揮終身教育的功能,他決定改換跑道回歸到自己專業的圖書館領域,開始推動圖書館分享館藏資源、讓收容人閱讀的計畫。
 

結合行動書房與懇親會的「野餐閱讀趴」,讓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的收容人,有了親子互動的時間。(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提供)

  會與基隆監獄合作的原因,是翁竣霖一直念茲在茲著一件事:
 

  有位收容人曾經情緒失控把穢物塗在牆壁上,後來在獨居房監禁,因為擁有很多時間,只好用看書打發時間,一天至少看了3 本至5 本書籍,這些書提供了很多知識跟想法,甚至收容人也藉由某些作家更悲慘的生命經驗與轉折而獲得啟發,於是他開始敞開心胸,和管理員交流想法,反芻自己犯罪的背後因素……。


收容人陪孩子一起挑書,一起閱讀;彼此之間享受過去從未有過的心靈交流。(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提供)  基隆監獄以收容輕刑犯為主。翁竣霖認為,這些收容人大多數都不是惡意犯罪,而是像小朋友一樣不懂是非或情緒失控鑄成遺憾。這些人也許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一路上都沒遇到對的學習機會;於是,這些人在不成熟的心智下輪迴於被遺棄與挫敗之中。因為確實見到受刑者因閱讀而改變的成效,他抱持著希望更多監獄中的收容人能達到思想矯正與學習,因此,想辦法充實監獄中的書籍成為首先任務。
 

  翁竣霖在去年5 月特別為圖書館策劃「鐵窗漂書香」活動,精心挑選了200 本涵蓋職涯發展、人生勵志、家庭經營、健康養生、歷史文化類別的書送進監獄。接續在8 月父親節前夕,又與基隆監獄合作為收容人舉辦了一場結合行動書房與懇親會的「野餐閱讀趴」。
 

館員翁竣霖精心為收容人挑選多樣性又適讀的書籍。(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提供)

  在監服刑的收容人無法陪伴孩子成長,錯失了親子互動時間,為弭補這樣的缺憾,萬里分館首度將裝滿童書的行動書房搬到監獄,獄方也特別在這天規劃了溫馨的野餐閱讀空間,讓收容人有機會善盡父親的角色,陪孩子一起閱讀野餐。


  面對這樣的感性場合,有位收容人還不習慣表達感情,一開始他很不自在的低聲叨唸著「讀書沒用啦」,可是後來他陪著孩子一起挑書,一起閱讀;彼此之間享受了過去從未有過的心靈交流。
 

  翁竣霖很開心自己能透過職務之便實現「教化」理念,但他認為,這只是微薄之力,希望所有圖書館員們能繼續發掘需要閱讀的角落,透過閱讀教化更多缺乏愛的人。
 

發行溫馨雜誌 帶出改變生命的力量

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從2017 年5 月起不定期送書進監獄,讓收容人透過閱讀達到思想矯正與學習。(新北市立圖書館萬里分館提供)

  那麼有心將閱讀推動到矯正機關的公共圖書館,未來還能怎麼做呢?
 

  《蒲公英希望月刊》一本小小薄薄的雜誌,以對生命積極、正面的小故事所組成,藉由清新雋永的文字、溫馨感人的故事,傳遞正面、積極與愛的力量。這32 頁發行量為80 萬本的小冊子,除工商場所、醫院、學校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外,更進一步吹進了高牆,在臺灣的一些監獄裡發揮閱讀的影響力,撫平許多收容人生命的傷害,並且以徵文比賽活動,使得更多的收容人閱讀、動筆,分享自己在生命的改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執行長余維靜與主任陳韋彤分享他們的經驗與觀察,提供給圖書館參考借鏡。
 

  談到為什麼會將監所作為推動閱讀的場域,余維靜表示,因為基金會認為,生命軌跡不是朝夕可改,需要長期的陪伴與修正,而閱讀正是可以長期持續產生改變的最佳歷程,《蒲公英希望月刊》因為正向的內容、易懂的文字,以及適當的篇幅,各方面都是適合收容人閱讀的文本選擇;事實上,從活動回饋中,閱讀帶來的不只是字義內容知識上的幫助,更能影響對生命的思考與定位。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透過《蒲公英希望月刊》發揮閱讀影響力。  陳韋彤進一步分享推廣閱讀的經驗,她指出,基金會目前已在高雄市第二監獄、高雄市女子監獄與青少年矯正學校明陽中學裡舉辦過「閱讀蒲公英 看見希望」徵文比賽,很令人驚豔的是,一些收容人的字體、文字都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分享作品的同時,真誠的情感流露而出。陳韋彤回想在高雄女監一位參與徵文比賽的收容人,帶著口罩,在臺上分享她因為有兔唇的關係,一直被霸凌,在大家的鼓勵下她卸下口罩,也卸下心防,她分享,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能知道她是被肯定的,也是美麗的。在場許多的收容人都一同流淚,同理與體諒流溢於會場,見證了誠摰的文字中會帶出真心的分享。在高雄二監的場次裡,收容人的太太表示,她的先生開始在思考、也在改變行為,將《蒲公英希望月刊》裡的文章精神,帶到他的生命中,這些,都是閱讀帶出來的力量。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執行長余維靜(右)與主任陳韋彤分享將閱讀推動到矯正機關的經驗與觀察,提供公共圖書館參考借鏡。  因此,當談到對於圖書館建言時,余維靜認為,不論閱讀或是其它的服務,最重要的是從關懷出發,持續思考服務對象的需要,並在過程中持續用心與修正,更重要的是有耐心的陪伴,假以時日必然帶來改變。而服務者(館員),會接收到正面的訊息,就能支持與堅持下去,進而付出更多,這是一個向上的循環,過程中服務者(館員)的確是服務的執行者,但是力量的來源,卻是服務的對象,是相輔相成的同生關係。


  在了解「療癒閱讀」時,究竟閱讀療癒了多少,怎麼確認成效一直是一個討論議題,但是,在與蒲公英基金會的訪談中,從收容人的見證影片裡,可以清楚的看見,閱讀,影響生命、影響思考;也許,也影響了未來。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