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影像開麥拉─台瑞影像交流 柏格曼影展登場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對柏格曼來說,導演的工作不是去安排布置一個完美的敘事邏輯,而是去舖設一條透過不斷發掘周遭事物,而通往想像世界的道路……。」台灣電影文化協會今年推出「柏格曼影展」,回顧瑞典影壇大師的電影語言與角度。

國民戲院系列「柏格曼影展」

透過柏格曼影展,回顧瑞典影壇大師的電影。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策劃執行的國民戲院系列,2008年第三檔「柏格曼影展」,於11月28日至12月14日在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映演,12月16日至12月24日也將巡迴至台中萬代福戲院。影展收錄了去年甫過世的電影導演柏格曼經典影像,其中包含早期從未在台灣放映的作品,以及三部受其影響至深的伍迪.艾倫與沃克‧雪朗多夫的佳作,是罕見大師回顧影展中,最具承先啟後意義的電影。

  繼去年國民戲院推出義大利大師「完全費里尼」影展後,今年度又再次推出大師回顧展,希望透過影像的交流,讓國人重新認識國際重要的導演以及誕生大師的國家—瑞典。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提到,「一個好的導演可以藉由電影來溝通大眾的心靈,讓觀眾體會藝術的處理手法,更深的去了解、思考每一部影片裡導演想傳達的訊息。」

  協助柏格曼影片拷貝的瑞典貿易委員會台北辦事處代表畢恆利打趣地說,「其實瑞典人很樂觀又熱情,不太像柏格曼電影中的人那樣冷漠悲觀,若能進一步了解瑞典的台灣民眾,一定能感受瑞典人自由且開放的心胸。」而影展期間12月13日適逢瑞典的「露西亞節」,當天為瑞典寒冷而漫長的冬天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光點臺北也將擴大舉辦慶典,預計有兒童合唱團、瑞典傳統歌舞的表演,以及美食美酒招待,可以是認識瑞典的起點。

深度刻畫人性的一面

《芬妮與亞歷山大》片中融合柏格曼的童年記憶。  同為導演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理事長侯孝賢則表示,柏格曼與他一樣,都是「耍冷」一派,只是兩個人耍冷方式不同,但都是屬於「人性」的一面。他同時表示,「雖然此次影展未能放映全部影片,但在全世界都在搶拷貝的情況下,國民戲院能集結15部精采影片,已不容易,希望影迷可以要把握機會來欣賞。」

  擔任柏格曼影展策展人王派彰將影展作品分為:不良少女、婚姻難題、宗教質疑、受大師影響的其他大師作品等部分。」其中《莫妮卡》為柏格曼早期最有名氣也最多人看過的作品,歸功於女主角荷莉葉安德森多場毫不忸怩的袒露演出,她也是柏格曼的情人,美國發行商甚至取了個引人遐想的英文片名《不良少女莫妮卡》。而《女人的秘密》是柏格曼較早期探討婚姻關係的電影,靈感來自於他的第二及第三任妻子,內容為四個妯娌秉燭夜談,訴說著自己的婚姻生活與私密心事。

  此外,《穿過黑暗的玻璃》輔以低抑規律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為柏格曼個人首次嘗試以室內劇的形式創作,也影響不少日後的劇場表現。而《喜悅》開場音樂即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與心酸的夫妻關係劇情呈現強烈諷刺。宗教色彩濃厚的《第七封印》與《處女之泉》曾奪下坎城影展的大獎,影迷更是不容錯過,後者也是柏格曼最詩意的作品之一。

  導演李安曾說:「他從未看過如此安靜卻又如此暴力的電影。」《野草莓》則影響了伍迪艾倫,影展中更搜羅其《我心深處》、《曼哈頓》與沃克‧雪朗多夫勇奪坎城金棕櫚獎的《錫鼓》,向柏格曼致敬。

  別以為柏格曼影展都是耍冷之作,《夏夜微笑》是柏格曼最成功的喜劇電影,迪艾倫1982年的電影《仲夏夜性喜劇》(A Midsummer Night's Sex Comedy),靈感也是脫胎自本片,劇情為三男三女,在夏日夜晚充滿妒意與愛意的愛情追逐。而柏格曼和荷莉葉安德森(本片演出風騷女僕一角)的感情卻意外觸礁,也是大師另一段大師感情的小小花邊。

  (有興趣觀眾可以到影展官方網站http://www.twfilm.org/bergman/,查詢詳細影片資料與場次時間或至光點台北免費索取影展手冊。)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