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芎林—瑞龍博物館話滄桑

文:萬峰(瑞龍博物館館長)

芎林志不窮

  芎林什麼時候有了個博物館啊?!芎林在什麼地方啊?!

  新竹縣芎林是一個面向頭前溪畔,背臨飛鳳山麓,遠眺大雪山的古老鄉鎮。你曾唱過聽過「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四季紅」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嗎?這些歌是曾服務於有一百年歷史的芎林國民小學—鄧雨賢老師的大作,他也曾經寫過一首「芎林小調」,歌詞的大意是庭院中的梅花綻放、滿山的橘花芬芳、採茶姑娘的歌聲飄揚,摘橘子的妹妹笑聲盈盈;稻熟金黃翻浪、遠望白帆點點、步行林蔭石板路上,登臨春光明媚的飛鳳山頂,芎林真是個好地方。

  芎林原稱竹北一堡九芎林庄,可能早期芎林地區、生長有成林的落葉喬木、淺白色平滑樹幹、新葉紅漸轉綠色、開淡黃白色小花、結茶褐色小葉的九芎,因此而得名,遙想二百二十多年前,先民未曾拓殖開墾時,這裡是洪荒曠野、古木參天、河溪縱橫,經先民們胼手胝足,客家人勤儉爭強的性格,開發成今日美好的家園。

  芎林鄉「芎」字的諧音近於「窮」字音,通達新埔鎮的道路,最近命名為「新芎路」,有民眾反映唸起來像「心窮」一樣,實在不太好聽,希望能夠更正。也讓人聯想誤認為芎林是貧窮落後的地方,事實上芎林是一個山明水秀,文風鼎盛的好所在,前清光緒十年前後,本地即興建有「文林閣」、「存仁院」、「永昌嘗」等建築,具有宣揚宗教,普及文化的功能和民間社團組織,因此前清時代出有多名文武秀才,新竹縣市教育界的精英,許多皆出身芎林國民小學,芎林鄉許多道路亦含有「文」字而命名,像「文昌路」、「文衡路」、「文山路」等,如今由北二高速公路,下竹林交流道五分鐘即達,經中山高速公路竹北交流道,也只要十多分鐘、新竹東西向快速公路亦可直達,交通甚為便捷、芎林鄉已有「瑞龍博物館」、「金雞蛋休閒農場」、芎林國小七十二年即已設置的蝴蝶館、芎林老街古蹟巡禮、飛鳳山的朝霞夕照美景,這些皆是週休假日的好去處,都市計劃中的芎林體育園區—芎林軍醫院舊址的改造建設,這些在芎林鄉親努力爭取,能夠早日實現光明的遠景,共同打造芎林的新風貌。

瑞龍博物館的往事

  瑞龍博物館誕生於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創建於雲林縣西螺鎮、創辦人萬峰先生曾任教高級中學地理科,經常帶領學生作地層地質的野外觀察,臺灣島有三次的陸沉紀錄,因此地層中常發現有各種海相化石,尤其貝類化石甚多,為了比對認識貝類化石,作斷年的參考,因此採集蒐購現生種的貝類,作為標本,進而了解貝類的生態,並作種的分類,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料,深入地加以研究解剖,並發行「愛貝園地」小刊物,提倡自然基礎科學,利用假日應各級學校、社教機構之邀請,攜帶標本展示,並作幻燈片欣賞和專題演講,七十二年提前退休後,舉行全島巡迴展覽活動,隔海的澎湖、偏遠的臺東成功鎮,皆有他夫人萬姚嬋女士,長子萬里與他本人歷時近兩個月的艱辛足跡。

  萬館長說在舉行展示活動中最值得回憶的有下列數事,前省立臺中圖書館馬廣亨館長,特別重視藝文活動,在重要節日曾舉辦過三次貝類展覽,因為參觀的群眾十分踴躍,他詼諧的說:「讓中部民眾也有享用海鮮大餐的盛宴」。民國七十年秋,在臺北市南海路國立科學館,為期一個月的展覽,有近二十萬人次,當時的教育部朱匯森部長,於展期結束前的一個星期六下午,前往參觀時鼓勵我們說:「這次非常成功的貝類展覽,因此次活動,參觀群中有青少年學子,有人因此一可貴的啟發動機,而將來成為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海洋學家,你們就是對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期間辦了許多場次的靜態專題演講,服務於永和國中教授生物課的蔡秋夏老師,炎熱天擠公車,帶一班一班的學生來參觀,她那教學的熱誠,令人難忘!也曾辦一次動態活動,到野柳附近海邊做採集,留下一幀在臺北火車站餐廳前集合的歷史鏡頭,最可惜的是那一處美好的教學採集場,為了開闢直達野柳的道路,現在已無情地加以破壞了。民國七十二年十月,於彰化市前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康樂廳,舉行慶祝「雙十節」的貝類特展,邀請當時任臺灣省省主席的李登輝先生前往參觀,因為他是一位學者,對藝術亦非常喜愛,因此參觀得很仔細,詢問關懷,令人感動。

  因為二十多年的蒐集,累積有數千種的貝類標本,為了便於收藏、研究和展示,興起為貝類標本建個家的念頭,限於經濟條件,克服種種困難,在已有的三百餘坪土地上,建築起一百二十坪兩層的「瑞龍博物館」,恭請雲林縣長許文志先生剪綵啟用,全省各級許多學校師生和民眾,終年不絕於途地到西螺看螺。萬館長說開館後也有幾件事值得記述:雲林救國團每年寒暑假舉辦活動時,常以本館為參觀項目之一,一批批的青少年對美麗珍奇的貝殼,大開眼界,也激起學子們對生物科學研究的興趣。七十七年二月師大李春生教授,帶領臺中縣七十六年度中小學科學指導教師研習營一百四十位老師,蒞館參觀,並作四節講解:「貝類生態」、「命名和分類」、「認識化石」等課程,老師們咸認為使他們在教學上大有助益。七十九年至八十一年間,與彰化社會教育館合辦兩年半之久,寒假舉行四個梯次,暑假有八個梯次的三天兩夜「知性之旅」活動最為成功。

瑞龍博物館的再生

  萬峰館長為了推行社會教育,提倡正當休閒生活,發揚貝學研究,啟發學子們對基礎科學研究的興趣,私自建立了以貝類為主題的「瑞龍博物館」,慘淡經營了十載,因為年事已高,子女們皆服務他鄉,因此結束館務,就依服務於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次子萬象博士,定居芎林鄉大矽谷名人山莊,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可是他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安枕難眠,惦念深藏在車庫中的六千多種貝類標本,近四十多年的苦心專研,這些微小的成就,難道就此我與它們草木同朽!也曾常在貝類專題演講時,對聽眾說:「你看貝類自古以來,它的肉供人們食用,死後還留下美麗的殼,供我們欣賞研究,而我們人死後留下些什麼給後代子孫呢?」這些也許別人認為是他愚笨的思考,但是他在夫人萬姚嬋女士和子女們的協助下,毅然地使「瑞龍博物館」得以重生,芎林鄉多了一座文化殿堂,更祈盼芎林鄉親們的支持和愛護。

  一幢造型特殊的三層白色建築,從北二高芎林標示牌向左右側看,就可看到它,館內收藏有六千多種世界各地的貝類標本,大的有一百多公斤重,小的要用放大鏡仔細地欣賞觀察,還有數百幀貝類郵票,配上地圖說明,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課外機會教學,各種相關化石標本,專人為你解釋說明,團體參觀時有幻燈片欣賞和專題演講。

  貝殼是一件神奇的藝術品,因為它的造型千變萬化,色彩美艷,圖案的設計之巧妙,人們也自嘆弗如,因此它對美術、工藝、建築造型、機具的啟發,堪稱人類的導師。而人為生態環境的遭破壞,河川海洋的被污染,許多貝類日漸絕滅,人們應加保護和收藏。

  人們常接觸到大自然的美,是人生的幸福,當你到瑞龍博物館參觀時,請仔細地慢慢地欣賞,才不虛此行,它是一座小而好、小而美、小而精的博物館。

  瑞龍博物館位於新竹縣芎林鄉文山路42巷21弄1號,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公休。電話(03)5922521,傳真:(03)5822521。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