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普及經典古籍閱讀風氣,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連結106 個合作單位,自9 月8 日國際素養日起,推出為期3 個月的「民國一百.享讀『經』彩——發現古人生活美學」活動,透過多元形式,引導民眾走入數百年前的書卷世界,去探索古人生活美學的文化底蘊,進而愛上閱讀古籍。

提到閱讀中文古籍,常讓人望而生畏,但「民國一百.享讀『經』彩——發現古人生活美學」計畫, 徹底扭轉古文艱澀難懂的刻板印象,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特別邀集各公共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或系所、機關團體與文教機構等106個合辦單位,透過全國大連線,舉辦演講、導讀、書展、徵文、網路猜答等相關活動,吸引民眾加入賞析中文經典名著行列,悠遊古人生活場域,藉以擷取古人生活美學經驗,普及漢學閱讀風氣。
國家圖書館輔導組主任高鵬於活動主旨中指出,中華歷史的長河悠悠流淌已逾5千年,最讓人玩味不已的就是歷經時代淘洗、淬煉後的經典書籍。這些經典不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使我們原本平庸的心靈感受出境界的提升,更具有普世價值,現代民眾亦能藉由精采絕妙之古籍經典作品,發現古人豐富的生活美學面向,從而修養德性、變化氣質。
10部經典古籍 以生活美學為基礎
有鑑於此, 為了增加民眾親近古籍的機會,有別於較難入門的中文經典,國家圖書館與臺灣閱讀協會經過謹慎討論後,篩選出《世說新語》、《茶經》、《東京夢華錄》、《三言》、《老殘遊記》、《鏡花緣》、《閒情偶》、《幽夢影》、《裨海紀遊》、《唐人小說》10部以生活美學為基礎的經典古籍,作為活動推薦的圖書書目。由於撰寫內容較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經驗,讀者可透過與歷史的對話,探究古人多面向的生活樣貌,厚植閱讀能力,提升親炙古籍的樂趣。
你可知道北宋開封時期的市井文化與現代的生活型態有何異同?高鵬舉例,好比當時的中秋節與除夕習俗相仿是要玩通宵的;租車業也不是近代才創立的,北宋時期就有租馬車出遊的記載;喜宴辦的外燴,後來稱呼的辦桌文化,皆是700~800年前就存在的民俗風貌,這些繁華景象在《東京夢華錄》都有詳盡的撰述。
由南北朝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也可從1000多則簡潔有力的故事中,找到許多耳熟能詳的名言佳句。高鵬指出,「覆巢之下無完卵」的典故及由來,便是出自於此,成語故事是描述東漢孔融因才智出眾,遭曹操忌妒,假借莫須有罪名將其逮捕入獄。被捕時,他兩個年幼的孩子正在嬉戲玩耍,於是孔融向捕吏求情,希望放過孩子,保全他們的性命。但小孩很聰明,自知之明回答說:「鳥巢從高處翻落到地面,巢中的鳥卵是不可能完好如初的。」不久,孔融一家果然遭到抄家問斬。
其它,像是《裨海紀遊》,以多元視角記錄300多年前的臺灣歷史、地理、原住民風貌;《幽夢影》、《唐人小說》中,文辭華麗的寫作技巧與功力;《三言》集中古代的白話短篇小說精華;《茶經》全世界最早、最有體系的一部專業茶書;《閒情偶寄》展現出飲食烹飪、行樂養生等居家生活品味;《老殘遊記》歷遊各地所見所聞的生動文筆與《鏡花緣》寫海外經歷各國的奇遇想像力,皆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透過展覽 發現經典
針對這些精選的古籍,國家圖書館特別於館內文教區一樓展覽廳,展示出難得一見的古籍真跡,以10部經典古籍為主軸,同時選出其它相關古籍,總計約50餘種的典冊,如實呈現在觀者眼前。此次古籍經典特展中,又以10部經典為範疇, 規劃出5個單元的主題, 包括「文人興懷——名士.風度.文薈」、「生活游宴——品味.養生.花草」、「繁華落盡——城市.記憶.藝趣」、「山水遊歷——旅行.奇幻.異域」與「情愛生死——俠義.愛情.傳奇」,搭配古代書房的意境陳設、茶具的擺設乃至先進的電子古籍書,讓民眾透過古籍導覽的角度,去尋找古人生活中所蘊含的智慧寶藏,提升生活美學的品味。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黃文德引用電影《食神》的經典名句「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食神,也可以說人人都是食神」傳達展覽的宗旨,他說:「世上根本就沒有經典,也可以說本本都是經典。」藉以提醒大家,經典古籍並非全然是嚴肅的人生大道理,特展中不少古籍在幾百年前皆稱不上經典巨作,多為小品,但是面對不同的人,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也有屬於每個人的經典古籍,像是《隨園食單》記錄了許多清代詩人袁枚到處作客,獲得的佳餚食譜,其中至今尚未失傳的鱔魚意麵與刀削麵,便可供現代的廚師參考,甚至深入研究書中的食譜,對一位廚師來說,《隨園食單》就是他品味古人美食的經典書籍。
於入館閱覽區,國家圖書館也設有經典主題書展,擺放館藏中10部古書原典重新再刊印的各種書籍版本,並挑出比較不錯的刊校本或白話譯本,如《三言》、《唐人小說》皆有用淺顯白話再改寫的版本,《世說新語》甚至還有中翻英的譯本與詮釋竹林七賢的相關書籍,促使讀者進一步探索六朝文人雅士的思想。而《東京夢華錄》除了原典再印版本外,為了讓民眾體會北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或更詳細的了解當時的經濟、社會民風狀況,館方特別挑選出《行走在宋代城市》與《宋人筆記》,佐以延伸閱讀。
講座活動 遍及臺灣各地
為吸引更多民眾閱讀中文古籍,國家圖書館聯合合辦單位舉辦閱讀古籍相關的演講與10部中文經典的導讀活動,目前於臺灣各地,已有77位講師,115場演講。國家圖書館也與趨勢教育基金會聯手,於館內國際會議廳舉行4場不定期的「經典趨勢講座」,並從9月10日起至11月26日,每週六下午2點到4點在一樓簡報室開辦共10場的「經經樂道——經典導讀講座」,可透過線上報名參加活動,無法前來現場的民眾也可至活動網站收看由趨勢教育基金會製播的線上影音檔,「經典趨勢講座」更有國家圖書館數位影音系統的現場實況轉播,供民眾觀賞。
在國家圖書館的努力下,從目前舉辦的「經典趨勢講座」場次已顯現效益,由辛意雲教授主講的「跨一步海闊天空——略談道家思想」,活動當天全場爆滿, 儘管圖書館外颳起強風陣雨,400位民眾依然湧入會場,專注聆聽辛意雲的演講, 領悟老莊道家以自然為師的中心思想,體會擁有生命喜樂的良方。高鵬指出,除了現場來賓之外, 目前舉辦過的3 場講座經統計,海內外各地,已有逾萬人,上網收看「經典趨勢講座」的線上影片,活動效益持續發酵中。
不單單如此,國家圖書館也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臺合作,進行「經經樂道——文人雅士專訪」。編印專輯與專文部分,則刊登在國家圖書館第150期至152期的《全國新書資訊月刊》中,還有國家文官學院發行的《T&D飛訊》電子報,第128期至131期。
徵文猜謎
獎勵民眾閱讀古籍為了豐富活動內容,增加民眾參與度,國家圖書館甚至於活動網站上設置「答古通經——發現古人生活美學」猜謎活動,共10組問題,全數答對,參加抽獎就有機會獨得平板電腦1台。高鵬補充,每一題選擇題均有經典簡介與提示,民眾有不懂之處,皆可點閱觀看再答題,猜謎活動目的不是在考倒參加者,是希翼透過多元有趣的活動,提升大家對古籍的喜愛。同時館方也與臺灣閱讀協會一起舉辦「閱讀古人生活美學」徵文活動,題目自訂,參加者必須從10部經典中,選出1部經典,以經典故事結局改寫或經典內容如何應用到現代生活進行創作改寫,並以論說文呈現,首獎可獲獎狀1只及獎金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