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給他(她)一個機會─《她只是個孩子》讀後感

文:周孟香(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新聞報導「一個六歲小女孩綁架了鄰居小男孩的事件。在那個冷冽的十一月的夜晚,她帶走一個三歲小男孩,將他綁在樹上,放火燒他。這小男孩目前正在醫院中,情況很危急,而小女孩被拘留。」如果您正在看此報導,您心裡有何感想?您會希望小女生永遠被拘留,不要出來危害社會?還是您覺得人性本惡?小女孩做出此事一點也不奇怪。以上是美國的社會新聞,再來看看我們生長的環境─臺灣,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犯罪新聞駭人聽聞、犯罪年齡愈來愈往下,對於這樣未滿十八歲的小孩做奸犯科,是不是處以極刑常在社會上造成兩極看法。如果我們能如本書著者桃莉‧海頓一樣,用另一個角度來了解,有機會甚至幫助他們,不僅可救贖一個心靈,更可減低社會犯罪率。

  本書著者桃莉‧海頓是位特教老師,她在學校所帶的班級是特殊教育班,即所謂的「垃圾班」,在她的學校中有最受重視的資優班、有智能不足班、情緒失調班、行為失調班、生理殘障班、學習障礙班,最後才是她的班級。她有八位別人挑剩的孩子,是這所學校中特殊孩子的最後一站。我們來看看她的八位學生:彼得八歲大,是身體粗壯的黑小子,行為異常的粗暴,剛來時都是滿腔怒火的衝進教室,口中不斷的叫嚷咒罵說他恨老師、他恨這個學校,他不要待在這個地方;泰勒也只有八歲,是個女孩,有兩次自殺紀錄;馬克斯是個六歲小孩,典型的幼兒自閉症,常在課堂上不停的拍著雙手在教室中又叫又咬的到處打轉;弗萊迪雖然只有七歲,但只要一有機會躺在地上,他就會一動也不動,好似已沒有了生命一般;莎拉是一位生理及性虐待的受害者,終年未曾開口說過一句話;蘇珊娜今年才六歲,根據醫生說法是兒童精神分裂症,鎮日不是哭泣便是前前後後的搖晃身體等等其他症狀的孩童。且在某一天又新加入一位,那就是之前新聞報導的小女孩「席拉」。如果你是位家長,若家中有小孩具有前述的任一症狀,你會怎麼辦?若你是位老師,班級中若有幾位如此特殊的小朋友,你會怎麼帶領他們?

  桃莉‧海頓沒有放棄,當她看到「六歲的席拉被打得跪在地上,但仍直挺挺的任人打,她沒有眨一下眼睛,沒有叫也沒有哭。席拉說:『如果我不哭,他們就不知道我受到傷害,沒有人可以使我哭。』」桃莉‧海頓訝異是什麼樣的生長環境,使得一個六歲小女生有如此深沈的吶喊!因此她一步一步的去了解「席拉」的生長背景,慢慢的探入「席拉」的內心深處,進而去影響並試圖改變「席拉」的生長環境(包括人及物的環境)。

  翻看此書一頁一頁,小女孩的遭遇會讓你心疼垂淚;桃莉‧海頓對於她學生的付出,會令你覺得人類至真至善的情操表現。

  現今社會上很多非行少年,我們看到的常只是結果,而事實上有些非行少年都有自己一段苦澀的成長,有些可能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中,有些生活中沒有得到愛、沒有希望,但他們除了接受現實外,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只能用放棄自我的方式來對抗他的環境。就如此書的主角─席拉,在六歲以前的生命歷程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還好她遇到了桃莉‧海頓,從此改變了她的生命,也救贖了從小被禁錮的心靈。

  這本書只是在提供一個答案,一個對心智疾病的工作上感到力不從心的問題解答。它也是一首人類靈魂之歌,因為這個小女孩一如我們所有的小孩一樣,一如我們所有的人類一樣,她是個生還者。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