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平鎮市立圖書館 朝生活學習中心邁進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平鎮市立圖書館位於社教文化大樓內  踏進桃園縣平鎮市立圖書館仿如身陷知性與感性的國度,當知識源源不絕地匯入腦海時,一件又一件的藝術作品,也讓恬適的心境徜徉於俯拾皆是的美感經驗中……。在館長張泰峰有效運用館舍空間的發想下,平鎮市立圖書館首創公共圖書館創意經營的「認養區」制度,也就是館方除提供基本的借、還書服務外,還邀請地方藝術家針對館內的走道或樓層間的空地,進行藝術教學與展覽。而這地盡其用的創新作法,創造了圖書館、藝術家與讀者間的三贏局面。

大而多功能的藝術文化空間

  以「潔淨、安全、文化城」為發展目標的平鎮市,光從平鎮市立圖書館的營運也似乎就能體現一二,時常與藝文界有接觸的館長張泰峰就說:「市長陳萬得的支持與地方民眾不計成本的投入,是目前圖書館朝知性與感性雙軌發展的兩大動力。」

  「小而美」的館舍空間是對一般鄉鎮市立圖書館的直覺印象,然而,卻不適用於位處桃園縣的平鎮市立圖書館。該館已成立近32年,期間因地方首長的重視,曾多次地調整設施、充實設備,以提供市民良好的環境與服務。2002年更因社教文化大樓的完工,而讓原本老舊、空間狹小的平鎮市立圖書館正式遷入新館。目前,由張泰峰館長負責管理的社教文化大樓,成了平鎮市立圖書館與市民大學舉辦研習活動、展覽與藝文表演的絕佳場地。

  因此,備受地方首長重視的平鎮市立圖書館就成了「大而美,美而多功能的藝術文化空間」。覆蓋在館外的綠色草地與貼在建物上的紅色磚塊,形成強烈對比,其中,散發出的「圖書館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抽離的一部分」企圖心似乎也益發堅定。而入口處詳載著藝術展演訊息與文化資訊的跑馬燈,便成了圖書館與讀者相見歡的橋樑。

館舍規劃以讀者為主要考量

  越過了這座橋樑,走進館內,一樓所見是以孩子歡樂身影為妝點的「兒童室」。一落落透明清澈的玻璃窗是館內納進自然光線的大功臣,輔以窗外綠樹與草皮合而為一的開放空間感,很容易可以感受到兒童室內孩子的臉龐,散發出的盡是徜徉於浩瀚書海與尋幽探訪大自然間的快意。流線型的書架上擺放著豐富的藏書,張泰峰還滿足地說︰「之前募款所購得的新書,也將一批一批慢慢地進駐兒童室內。」因有感於閱讀從小扎根的重要性,所以,無論是地方托兒所以班訪的方式或是居民全家一起出動,館方希望能夠發揮圖書資源的最大功效。

  而二樓的書庫區雖不同於兒童室的大面玻璃窗的自然採光,不過,由館方用心設計貼在每一座書架旁的「如何找書?」指引,也提供不熟悉圖書館使用的讀者貼心的服務。再走上三樓,閱覽室內則聚集了準備考試的眾多莘莘學子們,其中將書庫與閱覽室規劃在不同樓層,不僅能維持閱覽區的安靜秩序,也能讓讀書讀累的同學們能暫時放下教科書,走下樓,翻閱課外讀物,而「走下樓」的動作,也正好能適時的舒展久坐僵硬的筋骨。

「認養制度」活化也美化空間

  幾乎多數進館的讀者都認同「平鎮市立圖書館是市內地方文史團體、文教機構與機關團體……資源共享的場域。」從到訪期間,文化館與市民藝廊展出的「市民大學師生藝品書畫聯展」就可得知張泰峰努力集結各方力量,以經營圖書館的資源共享理念。特別的是,除了原先規劃的展場空間外,他還邀請地方藝術家在館內閒置的空間或角落認養「藝術品的教學與展覽」。

  在張泰峰的熱情邀約下,現今認養的區塊有陳文雄老師負責的「粉臘筆師生認養區」與紀月嬌老師主導的「花藝師生認養區」。優游館內,除了探索豐富的知識寶庫,也能將所見的藝術作品內化為觀賞者美感經驗的一部分。還是覺得不過癮的話也沒關係,只要有心想學,還可向長時間進駐認養區的老師們請益。所以,只要抱著一顆探索的心到平鎮市立圖書館走一遭,在飽覽群書之餘,還能學得一身的絕技回家喔!

館際交流 相互激勵

館內展出市民大學師生書畫展。托兒所老師帶領小朋友一同念詩,極具教育意義。  就這樣平鎮市立圖書館在有心人士的共同經營下,已經有了「地方生活學習中心」的雛形。尤其館內美侖美奐的演藝廳每年平均有200多場國樂、管絃樂…超水準的演出。而去年鄉鎮圖書館生活學習中心營造員方忍因的加入後,更為建構文化學習平台、凝聚社區力量注入了一股活力。

  對於鄉鎮市立圖書館未來的發展,張泰峰建議:「多舉辦館際間的交流與分梯次的教育訓練,將會激盪出圖書館多元的營運特色。」他相信,圖書館的營運「人」是關鍵,但各方的刺激也不可少。正如,好幾次在假日與花藝班學員到山上撿石頭的他,就是因為個性豪爽,熱愛大自然且能放下「館長的身段」參與館長事務以外的種種戶外休憩活動,以及經常融入畫家、藝術家的薰陶,才得以有那麼多創新營運的想法不斷應運而生。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