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作家身影─追憶李潼 看見生命的寬廣

文:陳婷芳 照片提供:陳婷芳

  「嘿!小朋友,請等一下!我喜歡你們,給我抱一抱吧!你們小時候,不都和我抱得緊緊的嗎?」老柳樹又哭又笑,「你們都長大了,個個都忙,沒時間和我招呼,這我知道的。可是我喜歡你們,想跟你們抱一抱。」舞台劇正演出著《水柳村的抱抱樹》。作者李潼以豐富的想像力,幽默的筆調,將嚴肅的社會主題包裝在輕鬆有趣的故事中,讓人從輕鬆走進思維,又從思維過後發出會心一笑。

李潼的作品將永遠屬於小孩的世界。  國立台灣文學館年度作家的主題特展「再見李潼──兒童文學的呼喚」,透過台灣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的作品,將屬於孩子的世界,你我曾經的生命記憶,再次連結。

創作類型廣泛 質量並重

  李潼,本名賴西安,出生於花蓮的後山之子,一個用生命寫作、用筆尋求溫暖與盼望的作家,寫下70多本作品。用心耕耘,辛勤灌溉、充滿「關懷」、「疼惜」、「包容」、「同情」、「歡喜」的生命力量,好讓每個進入他作品的讀者,都可以感受到生活原來可以這麼有趣,年輕的心原來是這麼寬廣。

  除了多篇少年小說作品被選入國小、國中、高中課本及大學國文選讀之外,包括《少年噶瑪蘭》等小說也相繼被翻譯為英文、日文、韓文、德文等多國文字,更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舞台劇與動畫影片等。

  1970年,李潼投入校園民歌創作,以本名賴西安發表歌詞,並由好友戴志行、蘇來譜曲,加上好歌喉的李建復、蔡琴等人演唱,其中<月琴>、<散場電影>、<廟會>至今仍是膾炙人口。在純創作的年代,一群愛音樂的朋友,在嚴肅的社會氛圍裡,唱出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此次特展也陳列出李潼填詞的黑膠唱片,從唱片封套到流轉的音符,喚起了一個世代共同的記憶和熟悉的熱情。

追憶李潼 有懷念有感佩

李潼民歌創作作品,至今仍膾炙人口。  李潼曾任教師,因對文學的熱誠與堅持,遂辭去教職,以創作為終生職志,但長久以來和教育界淵源深厚。同樣熱中兒童文學的傅林統校長相識李潼30多年,且曾為李潼少年小說《臺灣的兒女》撰寫導讀,他特別推薦《少年噶瑪蘭》一書,尤其是中高年級轉大人的青春期,提供青少年一個探索人生的心靈層次;蔡清波校長多次和李潼受邀出席教育觀摩研習,他透露《再見天人菊》一書廣受注目程度,不僅曾有韓國作家主動要求授權翻譯,還有一位日本70多歲老奶奶深受感動,特地走訪澎湖溫習那份老友和故鄉情懷。

  另外,屏東教育大學徐守濤教授感佩李潼能夠成為多產作家,卻不失品質水準,以李潼著作的圖書編號已達100號以上,而且每一本書皆能突破寫法和技巧,不只在台灣獲獎無數,甚至獲得海峽兩岸少年兒童文學獎少年童話優等獎等殊榮。鐵路童話作家陳啟淦對於李潼致力於少年小說之貢獻,最感敬佩。

生前矚將手稿捐贈台文館

  本次特展所展出的文物,皆由李潼夫人祝建太女士捐贈提供,包括李潼畢生作品手稿及珍藏的文物,另有聲音、影像展示。有關李潼資料彙整過程十分龐雜,除了小說、散文、童話等創作類型之外,還有繪本、傳記、報導文學、歌曲等,約有65種作品,總計約685萬言。祝老師表示,李潼生前遺言指明要將手稿捐贈台文館,尤其台文館的設備規格是百年收藏,也許未來2百年、3百年後,李潼的手稿又能展示在當代人的眼前,撫今追昔彌足珍貴。

  李潼的人生謝幕了,李潼特展也已在11月底謝幕,但李潼作品的精神還會在文壇繼續流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