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生活的智慧-讀「作自己的主人」

文:劉湘蘭(蘭語讀書會會員)

著 者:鄭石岩
出版者: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一月

  「這社會提供的資訊令你目不暇給,呈現的誘惑和激情令你心情激盪,如果你作不了主,就等於缺乏生活在現代社會的能力。」

  著者的這段話是否讓忙碌的你我,不經意停下腳步思考片刻?生活在科技的時代裡,人們不斷的學習成長,然而在心靈生活中,我們是否也不虞匱乏呢?<作自己的主人>告訴我們,除了專業知能的汲取、個人訂定的目標達成之外,精神生活的灌溉也是同等的重要。如何作自己的主人?如何活得健康有尊嚴,活得有創意、有喜悅,活得心靈有自由,肯定是我們共同追求的。

  本書是由著者四篇演講稿整理集結而成,分為四大章,第一章是「作生活的主人」,第二章是「培養強壯的自我」,第三章是「紓解心理壓力」,第四章是「心懷感恩與惜福」,共有三十九篇文章,筆者擬列舉五篇作介紹,以引領讀者閱讀。

第一篇-「作一個莊嚴的主人」

  著者自敘做一個莊嚴的主人,必須具有以下特質:

一、獨立思考
  作得了主的人,他的第一個特質是能獨立思考。在《阿含經》裡有個故事,解釋了人應該獨立思考,才能夠作得了自己的主人。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個猴子的世界,其中一隻猴子突然站起來說:「我們要追求發展,尋找傳說中的雪山世界,該世界充滿希望,各種資源豐富,我們要去追求它,有誰願意跟我去呢?」當時有五百隻猴子被牠說動了:「好,我們跟你去!」雖然,牠們沒有真正了解那個世界在哪裡?但是牠們卻出發了。

  有一天,牠們走到了一個海邊,這海邊是一個斷崖,底下就是海,有一條河不斷流入海裡,也不曉得這條河是什麼樣的水,它沖到海裡就產生泡沫,這泡沫越積越多,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一座泡沫山,好大,白茫茫的泡沫山。這隻新的猴王對著牠的夥伴說:「各位,我們要尋找的雪山就在這裡,傳說中的雪山是一片白茫茫的,那裡面有我們要吃的蟠桃、水果。你們在這裡等等,我過去看看,如果沒有什麼吃的,我會回來;如果我過去看到很豐富的食物,那我就停在那邊享受一番。所以,你們過一會兒看到我沒有回來,就可以跟著跳過去了。」

  當然,那是一個泡沫山,底下是海,猴子跳下去,就滅頂不見了。牠沒有回來,其他的猴子就想著,那邊一定有很多吃的東西,我們該過去了!第二隻猴子就說:「且等,我再過去看看吧!如果真是個好地方,我就不回來,你們就通通過來。」牠跳下去一樣是沒有回來,所以,所有的猴子統統都跳下去。

  佛是一個作家,祂只講到這裡,其餘留待後人去思考、反省。你曾否遇到過泡沫山呢?你會不會在泡沫山前跟著大家一起跳下去呢?

二、主動的人
  著者在青少年輔導個案中,深深覺得現在的青少年主動性比較差,其原因是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保護太多而磨鍊太少,未能從適當的挫折中學到對挫折的抵抗力。下面的例子,提供更具體的說明:一個孩子來對老師說:「老師,這個答案是這樣子的。」老師回答他說:「是嗎?我不認為如此。」如果那個小孩子還是定定地說:「老師,我覺得我已經作過很仔細的計算。」不管對或不對,這位教師應該明白這個孩子是作得了主的,他的主動性很好,他的信心也很夠,光憑這件事就該給學生讚美。

  假使另外一個孩子,他的功課雖好,而他的回答是:「是這樣嗎?我可能看走眼了!」,「啊!老師,那錯了嗎?」這個人他就是有再好的智能也發揮不出來,因為他只要一碰到挑戰,自己就沒辦法掌握。人在生活過程中,本來就要面對許多挫折,遭遇諸多困難。若我們只稍碰到反面的事物來時,馬上作不了主,失去主動性,就算再有智慧,也是沒有用的。

三、實現的生活
  著者自敘人要學會在平常可及的事物中,感受到愛與喜樂,這就是實現。

  或許你會認為著者的志氣太小了,事實上,志氣沒有大小的分別,生活是實現的。也只有如此,我們才不會疲於奔命,我們就是因為過去一直都要「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所以今天的學生都要背負著一種成敗的責任,要拚到底,拚到狼狽的模樣,你就不難明瞭那是怎麼回事,人必須要照自己的條件好好去生活,要有耐心,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好好地走出自己的路,那才是正確的。

第二篇-「培養恬淡的襟懷」

  著者自敘當我們的心陷在渴求之中,就會覺得緊張、焦慮。譬如,一定要在某時間趕到某處,必然感到焦慮。時間也是貪的對象,人並不只有貪愛錢財,還會貪求時間、貪求效率、貪得某一種甜蜜或希望的結果。

  人憂慮的事,如果越多,就執著得越厲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恬淡。恬淡中會產生智慧,所以智慧本身也是代表著一種恬淡。如果我們要把智慧和智能分開,把聰明和智慧區別的話,我們可以用聰明才智去賺很多錢,但是我們可能沒有智慧去花用那些錢。這兩個之間差別很大。

  你是要活得歡喜一點呢?還是要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呢?如果我們能夠學習恬淡的簡樸,很多事情就能掌控得比較好,從而能成為生活的主人。

第三篇-「養成刻苦的習慣」

  學習在生活中,生活在學習裡,面對人生無數挑戰時,若能養成刻苦的習慣,必能克服困難,迎接光明。

  著者自敘「苦」是人生的本質,為了多學一點知識,就得多讀幾本書;為了要把孩子教好,就得有耐心;為了做更好的學習,就得下水滴石穿的功夫。人為了使身體健康,也必須受苦,必須願意去運動,願意給自己時間鍛練體魄,那才會有健康,一個人願意調整自己的生活秩序,願意建立自己的生活規律,建構好的習慣,他必會健康。健康和快樂,卻是從「苦」裡得到的,不是從「樂」裡面得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出發點先認為人生是樂的,要追求樂,那麼你的人生就必然堪慮!

第四篇-「紓解心理壓力」

  生活在壓力之中是現代人的悲哀,而如何有技巧地運用和處理這些壓力。著者自敘根據過去做心理諮商的經驗,思考之後整理出四點:

一、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若能不斷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壓力就會相對減少。因此,能幹的人所承受的壓力會比較少;而不肯改變自己,不願讓自己變能幹的人,只有乖乖承受壓力帶給他的痛苦。

二、培養堅毅的性情
  堅毅的性格表現出三個特質:
 (一)他們執著於工作,對工作抱持很高的肯定,並擁有投入與醉心於工作的基本態度。
 (二)他們對自己的工作與人生有一種把握感,我們稱之為操控感,也就是覺得自己能操控所面臨的問題,不會想把困難丟給別人。
 (三)他們樂於接受挑戰;所有困難對他們而言,都是一種挑戰,而不是災難,人有堅毅的能力就能夠克服困難,常常以逃避的方式思考問題的人,情緒方面也常常表現出沮喪的特質。所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古老的話,其實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環,它支撐著我們,讓我們有良好的情緒,以及幸福的人生和成功的事業。

三、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給予我們很多發展機會,有社會支撐的人,也就是人際關係比較好的人,其失業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降低了很多。原因何在?他的人際關係提供他機會。

四、保持運動的習慣
  運動能讓我們放鬆,降低我們的焦慮感,而且淡化我們的敵意,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僅我們的身心會得到調整,相對地壓力也會降低。

第五篇-「珍惜三個世界的三種福」

  著者自敘惜福是我們日常修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我們要惜什麼福呢?《華嚴經》的華嚴世界中告訴我們有三個世界,而我們要惜這三個世界的福。

一、要珍惜器重世間的福,也就是物質世界的福。我們當然要愛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要重視環保。
二、要珍惜有情世間的福,也就是感情的這一部分。什麼是感情上的惜福呢?第一個就是要惜緣。想想看,我們好不容易可以做鄰居,好不容易可以做好朋友,怎麼能夠不惜緣呢?我們現在有緣聚集到臺灣這條不沈的航空母艦上,還要去分誰是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或原住民嗎?這分惜緣讓我們有一種情同手足的感覺,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呢?
三、要珍惜正覺世間的福,也就是精神世界的福,一個人對其人生有所覺悟,能夠體悟生命的意義,就能夠明白人生之難得。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就會曉得,人生真的很短。小的時候,過一天就會覺得很久,但是年紀一大,就會發現,怎麼昨天才過年,今天又過年了,而人生又有幾十年可以過呢?通常也只不過七、八十個寒暑,人生既然如此短暫,我們能夠不好好珍惜嗎?

  從列舉的五篇文章中,讀者有什麼收穫嗎?事實上,要從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作自己的主人,在某些時候還真不容易。如何在隨波逐流中擁有自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從而獲得實際有用的生活智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