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多歲的媽媽眼裏,邱貴芬自小就是個絕頂認真的孩子。在17歲的兒子眼中,「認真」同樣是她不變的特色。擁有博士學位的邱貴芬,將西方文化論述裡的女性主義思想與台灣社會的兩性觀察相辨證並實踐於實際生活中。當西方文化理論與個人生活經驗一路撞擊、辨證相隨而來時,她深刻意識到身為女性的不自由。
學術基礎深厚 文學論述深入
邱貴芬以深厚的學術理論為基礎,進入台灣文學的論述圈,又以後殖民女性主義觀點,分析探討台灣文學與女性文學現象,她不以為女性主義者該沒有國家,反特別關注台灣女性,尤其台灣女性書寫裡的國家認同與鄉土意識。她更被認為是一個九十年代前期方始出現於台灣文學的論述圈,卻一出現便引起評論界注目,一直致力為台灣文學與女性主義建構,甚至仲介出對話場域的本土派女性主義菁英。
就在邱貴芬剛拿到博士學位不久,台灣社會呈現著解嚴之後百花齊放的蓬勃生機,她急切地想加入當時的文化對話,希望能藉著外文系的背景為台灣文學與文化理論提供整合的參考,於是她相當勤奮的寫作。
許多同為外文系背景的大學老師陸續引進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譬如強調顛覆父權文化的正當性等等理論,相較之下,邱貴芬卻相當異質而獨特的著重論述與歷史意識的緊密結合,她關切著女性主義文學是否落實台灣本土。而事實上這樣的關切本是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