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走讀 打開閱讀新想像

文:梁雯晶 攝影╱高國展 照片提供:新北市立圖書館

文化走讀,無疑是近年來圖書館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新北市立圖書館平溪分館、蘆洲長安分館近年來參與「在地知識學」計畫,分別以具地方特色的鐵道天燈、神將信仰,策劃文化走讀活動,吸引讀者參與的同時,也打開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新想像。

 

  走進位於鐵道旁的新北市立圖書館平溪分館(以下簡稱平溪分館),館門前以臺灣花布打造的大型天燈藝術裝置吸睛顯目,拾階踏上2樓,閱讀座位區的大片落地窗引進明亮採光,每個座位上放置著平溪鐵道支線時刻表立牌,提醒著讀者當火車到站時,不妨抬起頭,欣賞窗外奔馳而過的火車,讓這座位於山中小鎮的圖書館化身為賞火車的祕境。

平溪分館開發出在地特色的小天燈與黑金瓶燈DIY模組,民眾參與完走讀後即可免費體驗。 平溪分館開發出在地特色的小天燈與黑金瓶燈DIY模組,民眾參與完走讀後即可免費體驗。


  文化走讀的形式非常多元,不僅有步行導覽、火車漫遊的形式,甚至傳統民間信仰的神將文化,也能成為走讀體驗的一環。新北市立圖書館蘆洲長安分館(以下簡稱蘆洲長安分館)亦負起保存與推廣文化的社會責任,在館內一角闢設以神將為主題的地方知識學專區,藉此推廣蘆洲神將文化讓更多讀者了解。無論在地居民或外來旅客,都能透過參與圖書館舉辦的活動認識當地文化特色。

 

匯聚地方文化 讓圖書館成為平溪的客廳

閱讀座位區大片落地窗引進明亮光線與視野,民眾閱讀之餘,不妨抬起頭欣賞窗外奔馳而過的火車。

  「平溪因為有了煤礦才有鐵道,有了鐵道才有人定居,漸漸形成獨一無二的人文風情。」平溪分館主任表示,平溪位處偏鄉,沒有大都市常見的娛樂場所,圖書館就如同社區裡的大客廳,匯聚地方上關於文化知識的休閒娛樂。


  平溪分館於2014年進行整建,除了把原本位於1樓易淹水的館址遷至3樓之外,也特別將天燈、鐵道元素融入至圖書館的空間設計中。平溪分館主任表示,整建過後的平溪分館,不僅空間舒適明亮,也期待能與地方建立更加密切的連結性。

 

  平溪分館主任先鎖定地方上超過30%的老年人口,每週二於圖書館舉辦「樂齡日」活動。在資源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他與館員捲起袖子自己當講師,教阿公阿嬤跳健康操、插花、剪紙、品茶……「長輩需要的是陪伴,我們將圖書館打造成一個備有茶水點心、固定舉辦活動的客廳,阿公阿嬤自然就會養成前來聚會的習慣。」


  當在地居民走進圖書館之後,平溪分館主任開始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圖書館的能量更加擴大。除了響應「在地知識學」計畫,積極梳理平溪的人文歷史脈絡、於圖書館建立專區之外,他也期待能擴大活動的能量,打開平溪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圖書館成為大眾認識平溪的窗口。

每週二舉辦「樂齡日」活動,照片為講師帶領阿嬤們手工編織。 平溪分館主任期待能擴大活動能量,讓圖書館成為大眾認識平溪的窗口。


開創閱讀新契機 以不同視角認識在地之美

  為了讓大眾能深入了解平溪的地景歷史,平溪分館自2020年開始策劃各種主題走讀活動,透過專業講師解說,帶領民眾以不同視角認識平溪,包括「平溪山城廟文史走讀」、「我用綠竹筍讀新北」、「平溪山炭之旅」、「平溪十分之美小旅行」等。
 

  為了加深走讀活動的趣味性,平溪分館還開發出具在地特色的小天燈與黑金瓶燈DIY模組,民眾參與完走讀活動後,至平溪分館辦證借書,即可免費體驗乙次。2023年,平溪分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舉辦「平溪線列車走讀」,以別開生面的形式,於火車上陳列平溪人文歷史書籍,遊客可邊搭火車遊覽平溪支線風光、邊聆聽老師講解,開展走讀活動更多可能性。


  列車走讀活動於週間舉辦,參與的民眾以外國遊客為主,「平溪為知名觀光景點,許多外國遊客本來就計畫搭火車前往平溪觀光,每站旅客上車後我們都會主動詢問他們要不要參與活動,大多數的旅客都相當樂意參與,既獲得免費深度講解,又能體驗好玩且具特色的小天燈DIY,為這趟臺灣旅行留下美好的記憶。」


  平溪分館為偏鄉圖書館,地方人口又面臨高齡化、少子化的挑戰,未來閱讀人口勢必愈來愈少,「現在的圖書館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靜靜地等讀者上門來看書,我們要主動走出去,把讀者帶進來,讓文化走讀成為圖書館推廣閱讀的新契機。」平溪分館主任期待地表示。

平溪分館與臺鐵合作舉辦「平溪線列車走讀」,沿途導覽平溪線的迷人鐵道風光及歷史人文。 蘆洲長安分館入口處展示了一尊從忠義廟借來的三太子小神將。
 

走讀神將的故鄉 傳承蘆洲特色文化

  在新北市的另一端,走進蘆洲長安分館,位於入口處的在地知識學專區,除了陳列多本蘆洲人文藝術書籍之外,一尊面方目圓、紅唇燦笑、身披鮮豔戰甲,肩上繡有代表蘆洲獅球樣式的三太子小神將也展示於其中,活靈活現的模樣特別吸引人注目。「這尊小神將是我們跟鄰近的忠義廟借來展出的,因為經過開光點眼,每天閉館時都要以布條遮住祂的眼睛,讓祂晚上好好休息睡覺。」蘆洲長安分館主任莊小逸笑著表示。


  蘆洲又被稱為「神將的故鄉」,相傳百年前有一位福州商人來到此地,他將帶來的數顆神將頭販售給當地的軒社曲館,成為蘆洲開基神將。隨後在各軒社互相拚場較勁的情況下,神將數量逐漸增多,相關組裝製作工藝也愈發精進,奠定蘆洲神將文化的濫觴。


  為了讓大眾更加認識蘆洲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蘆洲長安分館以神將文化為主軸參與在地知識學計畫,逐步建構特色館藏,並與地方文史協會、廟宇合作,於2024年推出「蘆尚神氣」系列活動。
 

打破同溫層 以走讀吸引新世代加入

  9月為開學期間,為了讓孩子們擁有好體力、智慧力面對新學期的各式挑戰,以及拉近孩子們與傳統信仰文化的距離,蘆洲長安分館針對親子族群策劃結合神將體驗與廟宇文化的走讀活動,包括邀請擁有「人間國寶」之稱的傳統彩繪藝師莊武男帶領學童彩繪祥龍筆袋、至忠義廟體驗小神將操作,以及走讀蘆洲重要信仰中心湧蓮寺等。一位參與活動的民眾分享,他原本非傳統民俗信仰者,對於神將文化更是陌生,但跟著學員一同在香煙裊裊的忠義廟大殿中席地而坐,聆聽講師述說蘆洲神將文化與宗教信仰的發展,是一次既深刻又感動的體驗,引發他後續想要進一步深入了解相關文化的想法。


  蘆洲長安分館也鼓勵民眾參與活動後可以來圖書館借書集點,獲得精美小禮物,「這也是我們舉辦走讀活動的目的之一,藉由活動的舉辦,促使民眾對於背後的文化知識產生探索的興趣,進而走入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莊小逸說。

蘆洲長安分館的書本放置在以飛碟為中心的放射狀書架,讓讀者在館內任一角度,都有置身太空中的感覺。 蘆洲長安分館的書本放置在以飛碟為中心的放射狀書架,讓讀者在館內任一角度,都有置身太空中的感覺。
 

化被動為主動 建立多元知識與視角

  走讀活動不僅促使圖書館打破過往被動的框架,主動打開門走出去,在與不同單位合作活動時,也逐步建立起更多元的在地知識脈絡視角。


  蘆洲宗教信仰文化熱絡,除了神將文化之外,也擁有歷史悠長的基督教信仰。蘆洲長安分館在2024年與蘆洲長老教會合作舉辦走讀活動,在策劃的過程中,爬梳出《馬偕日記》裡記載著近百年前牧師馬偕如何跨過淡水河,沿著五股進來蘆洲傳道的路線,為蘆洲歷史發展脈絡增添另一種視角。


  莊小逸表示,現今已是多元閱讀時代,圖書館不再只是收藏書籍的場域,應該更積極地扮演推廣地方知識的微型文化中心,主動觸及與連結地方各種資訊,「無論是在地人或者遊客,如果想要進一步認識一個地方,都可以從當地的圖書館著手。未來我們會持續策劃書展、舉辦走讀活動,搭建起帶領民眾了解地方的橋梁,讓圖書館搖身一變成為在地知識學的傳播站。」

莊小逸希望藉由活動的舉辦,促使民眾對於背後的文化知識產生探索的興趣,並走進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 2024年推出「蘆尚神氣」系列走讀活動,拉近孩子與傳統信仰文化的距離。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