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金翅》裡的幾個社會面貌

文:賀廣義(馬祖南竿鄉介壽國中小學教師)

著 者:林耀華
譯 者:宋和
出版者:桂冠圖書公司
出版年:民75.11修訂新版

一、前言

  <金翅>是探索中國傳統家庭社會形貌一本重要著作,除了在社會學、人類學界有較多的關注和討論外,一般讀者翻看閱讀的人數並不太多;即使如此,<金翅>卻不是一部格式嚴密、文字生硬,需具專業學識能力方可讀完的研究論文集,而是以流暢的文字,近似小說的寫實方式,書寫社會科學作品─背景下,一個區域內鄉民社會變遷的事跡過程。

  本書著者林耀華,是早期成都燕京大學社會系教授,當時他以一個返鄉(福建)學者的身分,透過長期的田野調查,將前後二十多年見聞的事,忠實的記錄下來;成書大約在一九四五年前後,中譯本至一九七七年問世;以其內容和寫成的時間來說,稱不上合於新趨勢的書籍,但文中以家庭社會化過程為主要脈絡,同時論及了至今在中國人社會內普遍存在又仍具影響的幾個社會文化課題,故可視是一部民間社會史的縮影,相信對今天的人應有著相當的啟發與省思。

二、《金翅》裡的社會文化面貌

  書中縱的寫閩江流域的玉田縣,具有郎舅婚親關係的張芬洲、黃東林兩人家庭產業的興衰變遷,作為深入對照探討,推究獲致興盛的原因;橫的兼談民間對命理之態度、人際網絡情形、流傳習俗和信仰儀式、宗族內的權力與規制、新舊時期女性地位、鄉村的法治問題。

 (一)家庭及產業興衰歷程:黃東林在其兄排擠下,離家到茶館賣花生,在外頭結識一些下層社會人士,再與姊夫張芬洲合開藥鋪,兼賣酒和雜貨,又投資米、鹹魚商業;獲利後將祖父母遷葬風水良地,張也尋得一處福地建屋進住。不久,黃被捲入和祖上姻親的林地訴訟之爭,經由努力度過了一段牢獄之災,也在另一吉地「金翅」(依地名原稱應譯為「金翼」興居)。而後,張坐享良地,因憂傷兩子過世而荒疏事業,又發生婆媳失和,死後家道中落;黃遭到長侄分奪家產、幼子遭綁架,三子病死的危機,卻能順應情勢,拓展了木材和鹽業投資;張的次子因經驗不足,錢財被騙,導致人去家亡的命運。

 (二)獲致興盛的原因:張、黃兩人同時發跡,當同處風水良地時卻成了兩家興衰的分水嶺。張迷信風水,不求事業突破、不注重子女教育,不久就家道淪亡。黃具有務實、幹練、交遊廣、勞動精神的特質,肯面對兩個女兒早逝、牢獄之苦、長侄和其做對等危機,又重新出發;到中、晚年後因孩子成材,又聯結兩代的人脈,使其屢屢通過人生和事業的瓶頸。因此,兩家命運的分別,難道是「風水」全能說盡?

 (三)對命理的態度:張沈迷「龍吐珠」的風水,家業中衰時仍認為是龍脈被破壞,其次子為了尋找新的福地,趁夜偷葬他人土地上,而使祖先遺體遭雷雨襲擊,卻未能改變逝亡的命運;黃則對命理的態度比較穩健,幼時祖父替他看的面相,地理上居於「金翅」之地,八字先生算的吉凶,雖然都採取相信的方式,但卻沒有影響人生裡正常的行事和發展;黃、張兩種的命理觀在國人社會為兩類典型。

 (四)人際網絡情形:張的人際網絡屬於封閉式的,交往範圍不過是家人親友和員工;而在中國社會中,成功的商人常如同黃一般有複雜、多重的人際網絡,除了同鄉、同宗、同事外,並和販夫走卒、軍政大員、土匪幫派交往,協助化解了部分生涯上的危機,本書中有深刻的描述。

 (五)民國習俗和信仰:書裡呈現是一個區域性社會,因而閩江一帶信仰、習俗的特色就顯現出來。當地習俗包含了喬遷新居、嬰兒出生至週歲、婚娶前後、入學、掃墓、冬至、除夕和新年、清明、孝親節「過九」、七夕、端午、喪祭、分房、作壽等各種儀式的記事。鄉村裡的信仰部分有:舊式的拜聖母娘娘、祭玉皇大帝、敬祀灶神、禳祭龍王,新式的天主教信仰散播;對當時的新、舊民俗與民風,均有詳細的描寫。

 (六)宗族內的社會形態:透過書中看到傳統社會內部,宗族的族長或長輩在族裡的地位、權力與責任。族長是族裡自治的仲裁者,有清高的地位,對內主持晚輩婚娶、祖墳遷葬、宗族聚會、祠堂祭禮、世系的分房等儀式,向外帶領晚輩處理族內對外事務;凡是長輩皆應負起監督晚輩的責任,設法使絕嗣的世系、透過過繼來延續香火;晚輩則要服從各項生活禮儀,遵守族內規制,祭祀祖墳、輪耕祖地等職分。

 (七)新舊時期女性地位:<金翅>所描寫的社會背景是民初時期,在此新舊交替時期,呈現幾種不同的女性角色:(1)祖母是一家之主,掌握全家;母親順從祖母,努力持家。(2)家庭為減少開支,送女兒給人做「童養媳」,遭夫家虐待,甚至致死。(3)婆媳失和,媳婦吵著回娘家;媳婦間發生妯娌之爭,傷及婆婆。(4)新時期妻子,注重打扮,自己存有積蓄,並投資交通事業。

 (八)鄉村內的法治問題:書裡第三章<訴訟事件>這樣寫著:「鄉下的農人根本不諳法律,因此就在這種地方,官員執行反覆無常的律法。腐敗的官吏們,只想威脅這些訴訟當事人,將他們抓入監獄,勒索更多的賄賂。」,第十五章<鬩牆之爭>則寫;「在那個時代土匪和軍人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事實上大部分軍人都是從土匪中招募而來的,唯一的差別只是後者違法。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事實來區別他們,就是軍人有制服,住在市區和城鎮;而土匪則穿著破爛躲在山寨裡。村裡的麻煩並沒有這樣過去,自從他們嚐過軍隊的擄掠和土十的侵襲後,緊接著又發生了一連串的災禍。……」,可見鄉村法治問題的嚴重性。

三、結語

  <金翅>一書用獨特又引人入勝的筆法寫成,包含了社會、人類學領域內幾個有意義的課題,可以看出它在社會科學研究上的貢獻地位;不過內容中和書相關的地圖和圖片卻付之闕如(附有張、黃兩家的家譜世系表而已),以及如宋光宇教授所言「著者在書中對於某些問題做了明確的解說,對於某些方面僅是點到為止」的瑕疵,但畢竟瑕不掩瑜,本書不失為一部脈絡清楚的作品。

  筆者所寫的本文,不過是對<金翅>做了一些爬梳的工作,勾勒出的幾個面貌,於書而言,只算畫了些粗淺的輪廓。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