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經營是熱情、功德的事業,身處其中的館員們「想像有多大,夢想也就有多大,而需要做的事當然也就隨之增加!」每固圖書館分別尋求各式的營運策略與聯盟關係,不斷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並進而激發館員的使命感。
緊扣社會發展脈動
圖書館的發展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美國圖書館學家謝拉(Jesse H.Shera)曾說:「圖書館為社會公器,為環境所限制和塑造,」他認為圖書館本身的發展,必須考慮影響圖書館發展的外在社會因素,回顧台灣圖書館產生的背景與動機,或多或少都受到中、日兩國近代圖書館運動的影響。
1921年蔣渭水等人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發展教育及圖書館,在推動文化運動時提出,「台灣圖書館事業是因應社會的需要而發展。」過去,蔣渭水等人批評台灣社會有知識營養不良症,而大力疾呼要靠教育普及來改進。近來,則有資訊爆炸、劣質資訊充斥……等現象,亟需多元教育協助以穩定社會的需求。
至今圖書館的理念不曾改變,但是圖書館所處的社會環境,卻使圖書館的教育任務更具挑戰。然而,自從1994年地方自治法正式有了法源基礎後,鄉鎮圖書館的營運也因列為鄉鎮長的權限,而各自有不同發展。走訪各鄉鎮圖書館總能明顯感受,「只要地方首長支持,鄉鎮圖書館的營運表現就不會太差。」甚至台南縣山上鄉立圖書館館長徐淑珍還語出驚人地表示:「因為鄉長沈清發的重視,即便是做死也甘願。」可見鄉鎮長的決策,對圖書館的影響攸關重大。



地方首長重視 引爆閱讀熱情
今年9月中央部會為整合業務,宣布國立台中圖書館將從文建會所轄單位轉移到教育部,預定明年2月1日正式實行。於此同時,為讓鄉鎮長重視圖書館的想法能彼此交流、更為擴散,並希望館員能從中激盪出營運創意,特別請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於10月中,與國立台中圖書館、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共同辦理「公共圖書館創新服成長營」。
當天受邀分享的地方首長有南投縣埔里鎮鎮長馬文君、彰化縣埔鹽鄉鄉長陳慶煌與高雄縣湖內鄉鄉長黃炎森。他們不僅與會參加還肩負報告圖書館營運的重任,對圖書館業務嘹若指掌的程度甚至還不下於館長,讓一旁擔任主持的陳昭珍教授也不禁地表示:「如果每一位鄉鎮長都這樣重視,多好!」
雖然國立台中圖書館將於明年正式回歸教育部已定案,不過,受限地方自治法的規定,鄉鎮圖書館的權限還是在地方首長的手中。為避免換鄉長就會換館長的情形出現,許多圖書館的學者專家已建言教育部,並在取得共識後寄給各鄉鎮長「圖書館法」,例如其中第十條明列:圖書館置館長、主任或管理員,並得置專業人員辦理前條所規定業務……等規定,希望鄉鎮長都能依法行事。
由於文化事業是長久的工程,又不像造橋鋪路能立即被感受到,因而時常被忽視。所以能於公共圖書館研習的場合,邀請鄉鎮長出席分享格外令人欣喜,也強烈感受到,「他們關愛的眼神,的確讓館員越做越有勁!」
埔里、埔鹽的動人故事
台灣五星級的鄉鎮圖書館非埔里鎮立圖書館莫屬,除了硬體建設的過人,館方集結地方藝術家、文學家的軟體投入,也是名氣響叮噹。而在鎮長馬文君「要讓圖書館成為地方資源資訊中心」長年的規劃下,埔里鎮的有形與無形資源,似乎都以圖書館為依歸,也以此為發射站。
埔里鎮立圖書館不僅完整收錄埔里的各項歷史文化、地理資訊、旅遊資訊、藝術文化、終身學習、市井人物以及產業經濟等資訊,鎮內社區的人事物也在馬鎮長的號召下,共同讓這座「民眾免費使用的圖書館」成為地方財政惡化下「最甜蜜的負擔」。
而談到營造屬於大家圖書館的概念,彰化縣埔鹽鄉鄉長陳慶煌也是力行者,「承先是為啟後,繼往是為開來。」自從就任後,便企圖將圖書館打造為文化推廣的中心。尤其是邀請駐鄉藝術家打造的社區人文風貌,進而集結圖書館共同推出「歡樂埔鹽,魅力景點」的票選活動,都企圖帶動居民的文化意識。
如此由外而內層層推進,再將埔鹽經文史工作室、埔鹽駐鄉藝術家、藝術家聯誼會、公所團隊、社區發展協會等組織地力量,推出「在地人寫在地事」的地方文史專輯。目前,這些專屬埔鹽鄉的鄉土歷史、動人故事以及珍貴畫作,也陸續集結成冊,為埔鹽鄉立圖書館最寶貴的資源。
高雄縣湖內鄉鄉長黃炎森也極力將鄉內資源納進圖書館,而「蚊子電影院」具有一場吸引3、4百人前往觀看的魅力,至今仍是湖內鄉立圖書館的大招牌。不過,談起那段圖書館空間重新改造的評選過程,至今他還是略顯不平,「幸好,文建會最後以典範型計畫進行補助,才讓原本被評定為第十名、或許申請不到補助經費的湖內鄉立圖書館,有了補助500萬元的空間改造機會。」因為民眾的親近,才讓圖書館的潛力更為渾厚。
總之,圖書館在揮別了藏書閣的概念後,透過館員們一點一滴的積累,圖書館的閱讀風景也愈發繽紛多彩。有機會,好好拿起住家附近圖書館的文化菜單端詳一番會發現:「鄉鎮圖書館真是個會讓腦袋吃飽,身體練好的好去處。」
結盟 讓圖書館準確抓到讀者
然而,館員們的貼心服務不止如此,他們還希望能讓更多讀者從中得到「愉快的感覺」與「問題的解決」。擁有豐富創業顧問經驗、擔任公務人員人力發展中心專業講師的呂仁瑞指出,「創意是企業的生命活水,也是解決問題的要素,而圖書館的經營也是如此。」
所以,由台北市立圖書館與信誼基金會率先辦理的bookstart「閱讀起步走」活動,也因頗受好評而延伸至台中、嘉義。設籍於此縣市的民眾參與辦證,就能免費獲贈的閱讀禮袋,內附《寶寶愛看書》父母導讀手冊一本、兩本0歲兒童圖書,還有一份「寶寶閱讀的第一份書單」。
隨著台灣社會少子化的影響,北市圖還針對嬰幼兒辦理「推廣多元閱讀計畫」,除了館內自行成立工作小組並尋求文宣曝光的機會,館員們還多方邀集社會資源與專業團體,共襄盛舉。北市圖推廣組組長莊俊凱表示,「結合政府與社會的資源,活動才能順利推動。」
以北市圖推動的過程來說,政府部門的經費補助占總經費的20﹪,其中文建會贊助新台幣10萬元,教育局補助36萬元。另外,民間單位經費贊助占總金額的47﹪,信誼基金會等9個民間團體共贊助新台幣166萬5千元,加上北市圖自行籌備其餘33﹪的經費,嬰幼兒的多元閱讀計畫才得以持續。
「多元嬰幼兒閱讀計畫」的內容包含,贈送寶寶的第一份書單、嬰幼兒專屬借閱證、嬰幼兒父母學習講座、嬰幼兒說故事、嬰幼兒閱讀指導、新手爸媽育兒講座與不定期專題講座。莊俊凱說明:「活動的初期人數成長有限,直至今年3月份與民政局合作,取得北市嬰幼兒的戶籍資料後,參與人數才大幅攀升。」
計畫中的「新手爸媽育兒講座」也邀請小兒科醫生、嬰幼兒教育專家,以嬰幼而生長的發展、教養及健康照護為主題,提供家長適當的教養與嬰幼兒健康保健觀念。如此一來,不僅提升館員的專業形象,圖書館也確實將「閱讀從小扎根」的觀念轉化為行動,其社會價值也愈顯重要。
從讀者需求出發
儘管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圖書館經常被質疑功用何在?而館員也常被歸為「涼缺」,如果進一步將今昔的圖書館作對照,新時代的圖書館除了協助讀者解決問題以滿足需求,還隨著社會演進而推出更多貼心的服務。如同很多鄉鎮因新移民人數漸增,也開始辦理研習班與收集相關館藏,不只提供新移民終身學習的新選擇,並促進台灣民眾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
所以,圖書館不只是人類知識保存的場域,館員總能隨著時代脈動想像並激發讀者的需求,而圖書館館員總是從讀者的需求中,看見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