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小鎮館長化身社群小編 分享日常打開閱讀新契機

文:梁雯晶 攝影╱王士豪 照片提供: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FB粉絲專頁
「校長兼撞鐘」的館長小編工作事

處於數位科技洪流時代,社群網路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平台與媒介。雲林縣土庫鎮立圖書館館長彭冠綸創立「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FB粉絲專頁,透過溫暖的文字、生活化的視角,讓大眾看見一座小鎮圖書館的日常,打開閱讀新契機。

 

  下課鐘聲響起,雲林縣土庫國小學童迫不及待地衝往學校側門,進入緊鄰的土庫鎮立圖書館,短暫的10分鐘下課時間,孩子們各自看書、借書、使用電腦,沉浸在書香中。


  土庫是一座人口不到3萬人的小鎮,卻書香滿溢。不僅有連結學校與圖書館大門的「下課10分鐘」計畫,圖書館還主動幫國小、國中學生辦理借書證,積極推廣閱讀行動,使土庫鎮立圖書館連續4年獲得教育部「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的肯定。


彭冠綸(左3)致力推廣閱讀行動,土庫鎮立圖書館已連續4年獲得教育部「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的肯定。  土庫鎮立圖書館館長彭冠綸是閱讀行動的重要推手,她笑說:「閱讀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希望降低大家走進圖書館的門檻,只要你願意走進來,一定能帶走一些東西。」


  降低門檻的努力不止於此,事實上,彭冠綸還有另一個身分―她是擁有7.6萬追蹤者粉絲專頁「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的管理者。她希望,除了藉由實際行動推廣閱讀,也能透過無形的數位社群能量,將閱讀的種子散播於讀者的日常生活中。

 

館長兼任社群小編 疫情期間粉絲專頁爆紅

  打開「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粉專,貼文內容多樣且生活化,涵蓋讀書心得、圖書館事務等,其中最多的,是小編的日常生活點滴,包括親子對話、日常瑣事、小鎮生活等。


彭冠綸一篇紀錄國小學童缺乏電子設備,帶著弟弟到圖書館借用館內電腦上課的貼文,受到社會注目,引發熱烈討論。  這位每天更新發文的「小編」,就是擔任館長的彭冠綸。大學開始就喜愛在社群平台上紀錄生活點滴的她,2018年於FB創立「職業婦女的閱讀日記」粉絲專頁,紀錄日常生活及閱讀心得。2019年接任圖書館館長一職後,因為工作轉換,她將粉專更名為「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就像學校的校長兼撞鐘,小鎮圖書館編制不大,活動、採編、讀者服務都是館長1人負責統籌,粉絲專頁的小編,自然也是館長兼任了。」

 

  剛開始,追蹤按讚的人數並不多,直到2022年COVID-19疫情3級警戒期間,全國各級學校停課改採遠距教學,彭冠綸一篇紀錄國小學童因缺乏電腦平板設備,帶著弟弟到圖書館借用館內電腦上課的貼文,受到社會注目,不僅按讚數破萬,媒體也紛紛報導,讓粉專一夕之間爆紅,粉絲人數迅速成長。


  彭冠綸樸實溫暖的文字,在疫情期間陪伴鼓舞了許多人,身處臺灣各地的粉絲,因此認識土庫鎮立圖書館,並成為讀者。「我們雖然只是一座遠在土庫的小圖書館,但透過社群的串聯,打破地域限制,我們面對的讀者不僅是土庫的2萬7,000多人,而是全臺灣、甚至海外的人。」

 

從小編的視角觀事物 引領讀者認識圖書館

彭冠綸經常在館長與小編的身分中來回切換。  彭冠綸經常在粉專書寫圖書館日常,包含開會、整理書籍,與學童的互動等,甚至是自己的生活。「有些人會覺得這些瑣事有什麼好寫的?但隔行如隔山,很多人會好奇圖書館館長、館員平常在做什麼。」


  書寫方式也有訣竅,讀者想看的內容並非官方活動的宣告布達,小編更像是與讀者站在平等的視角,擔任「轉譯者」角色,將日常中的觀察告訴讀者,進一步認識圖書館的好玩之處,並在內容中加入個人心得感想,甚至是鏡頭外的漏網花絮,引發讀者的共鳴與討論,平易近人的貼文往往引起大眾共鳴。

 

  彭冠綸經常在館長與小編的身分中來回切換,「館長經營圖書館,需要決定事情,因此會略顯嚴肅;小編的角色比較柔和,可以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挖掘出圖書館有趣的地方。」


  透過館長小編細膩的觀察,圖書館展現出生活化的一面―小朋友下課後背著書包來看書,等媽媽來接;白沙屯媽祖遶境成為小鎮上的大事,鎮民瘋媽祖……種種日常中的「小」事,使圖書館化身為小鎮裡的大客廳,擁有人情味與溫度。也因為小編的分享,讓許多過去不曾踏入圖書館的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興趣,進而開啟接觸圖書館的契機。

 

  彭冠綸認為,閱讀就是一種日常。當代閱讀的形式已不限於紙本書籍,社群網路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媒介,無論是FB、IG,或是以數位格式儲存的電台節目Podcast(播客)、短影音,現代圖書館員應該善用這些工具,以貼近讀者的小編視角,吸引更多人認識圖書館。
 

 彭冠綸透過社群平台分享日常點滴,也藉由社群能量讓大眾進一步認識土庫鎮立圖書館。 3月正值全民瘋媽祖,連帶相關貼文引發廣大網友討論,紛紛在底下留言互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