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的時光長廊裡,無數書本古籍在圖書館裡歷經歲月的淘洗,仍然熠熠發光,繼續與讀者交會與激盪,讓知識的美好得以源遠流長。
對一般讀者來說,圖書館只是借還書或參與活動的所在,殊不知在書架的背後,有無數的無名英雄,他們致力於書籍的守護工作,從保守到修復,過著與時間賽跑的生活,為的就是不讓經典迭失流散。因此,圖書文獻保存與保護也是圖書館的重大任務之一。
圖書修復是硬底子的工程,師傅們必須兼具多項知識與技藝,這種跨領域的學習精神著實令人感動,他們畢生於斗室內點點滴滴累積,才能讓一本本美好的經典著作傳承下去。
不過,這樣的工作也面臨培訓人才不足的問題,在多重壓力下,他們的擔子更重了,但工作的成果卻是令人驚艷的。
也因此,現在的讀者可以透過國家的圖書守護系統看到千百年前的古籍善本,甚至上網閱讀,目前國家圖書館已經將許多重要經典上傳至世界數位圖書館,未來國立臺中圖書館轉型為國立級公共資訊圖書館之後,對於數位典藏的工作,想必也將挑起大樑,這些成果,都將是指日可待的。
事實上,不只圖書館為建構完整的圖書體系而在努力,在學術單位,如中央研究院、臺灣大學或其他機構,也致力於數位典藏的努力,他們一步一腳印,以聚沙成塔的愚公精神持續深耕,因而能讓臺灣在數位典藏上持續創造驚奇,造福無數後繼的研究者或使用者。
守護經典的工程極其浩大,目前儘管有許多單位與個人在不同崗位上努力,但時間是無情的,有些工作拖不得,未來還需仰賴政府更多資源的挹注,包括經費的提升與人員的培訓,這些動作不能停滯,經典書籍的保存才不會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