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人都曾到日本旅行,但或許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日幣5千元上的肖像人物是文學家樋口一葉,她在日本近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惜僅僅24歲就不幸早逝,成了日本文壇的遺憾。

明治5年3月25日(1872年5月2日) 樋口出生於現在東京千代田區,戶籍登記為奈津,部分作品署名夏子,筆名一葉,在家中排行第五。父親原為來自山梨縣的下級武士,明治維新後曾任職警視廳與衛生會,也曾經營不動產買賣。父親健在時樋口的家境稱不上富裕,1889年父親事業失敗,加以同年父親過世,家中頓時失去經濟支柱,之後樋口就一直為生活經濟來源所苦。樋口在小學校畢業時以第一名畢業,無奈母親以女孩不必接受太多教育為由,不讓女兒繼續升學。後來樋口則到知名歌人中島知子主持的「」學習和歌創作,1892年發表處女作〈闇櫻〉於《武藏野》雜誌創刊號。
幼年貧困 創作幫助家計
1893年8月,樋口為了生活所需搬到龍泉與母親經營雜貨店,同時利用空檔時間創作小說,但是生意不佳不到一年就結束。樋口從事文學創作,除了興趣,更希望藉由稿費多少改善家庭經濟環境。從1894年12月發表〈暗夜〉,在短短的14個月創作出她最佳的作品,包含〈比肩〉、〈大年夜〉、〈濁江〉與〈十三夜〉等傑出作品,在文壇被稱為奇蹟的十四月。1896年8月病重,11月23日因肺結核去世。(1887年樋口的哥哥泉太郎在23歲時同樣因結核病去世)
日本第一座女性作家紀念館
一葉紀念館在昭和36(1961)年5月12日開館,去年剛好屆滿50周年。能夠出現如此傑出的作家,所以當地居民期待能夠成立紀念館,因而在離樋口故居附近設立了一葉紀念館,也是日本第一所單獨女性作家紀念館。紀念館位於東京市台東區龍泉三丁目,這是樋口舊居也是代表作〈比肩〉的舞台,從日比谷線的三の輪車站大約走8分鐘就可抵達,紀念館是三層建築,一樓是受付處,門票(成人300 日圓,兒童100日圓),受付處旁有簡易圖書館,收藏了樋口的作品,以及周邊商品例如小說集、明信片、紙籤與糖果的販賣及事務處。二樓為展示室,三樓為展示室與收藏室,地下室為研修室,研修室作為動態活動,例如朗誦樋口作品或是樋口作品的介紹與研究成果的發表。筆者在去年10月29日參觀了一葉紀念館,主題是「樋口一葉ゆかりの人々」,就是與樋口往來的人們,主要介紹樋口的家人與生前交往的朋友、師長與文友等,這是50周年紀念特展之一。
這次特展從一樓開始先有樋口大事表,對於樋口不是很熟悉的參訪者是極好的入門介紹,二樓的展示則是此次展覽的重心,從樋口的家人開始介紹,包含樋口家庭的藏書目錄,父親則義與一葉的日記,文壇往來包含提攜、推介樋口小說的半井桃水、坪內逍遙、森鷗外與島崎藤春等文學名家介紹。
雖然紀念館占地不大,但是相關資料收藏豐富,且由於樋口當時書寫的文字「くずし字」,對於現代日本人閱讀上較為不易,因此紀念館也會開「くずし字」講座,相關動態活動設計也是國內文學館的學習對象。
穿梭舊居 體驗創作場景
紀念館與樋口的舊居,兩者相距不到100公尺。參觀完樋口紀念館,漫步於館前的小路,十分寧靜,想像著100多年前樋口在此生活的樣貌,若順著紀念館提供的資料,還可走到小說〈比肩〉舞台的大音寺,繼續延伸文學場景的想像。
200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剛發行新版樋口肖像的5千元鈔票時,剛好我也在東京,還記得發行隔天就拿到新鈔,店家找零時還特別強調這是新鈔哦,仍然記憶猶新。當時為新鈔的發行,利用各種媒體上做了許多樋口的介紹,包含電視台請知名演員戲劇演出。當時覺得有點諷刺,經常為生活經費所苦的樋口成了5千元新鈔的肖像人物,但也讓樋口的文學作品再次發熱。臺灣同時也有林文月教授的傑出譯筆《十三夜》,每篇作品都有相關的社會背景註解,可感受樋口描寫庶民生活的文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