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在一片棋盤式稻田中,被數十棵濃密大樹簇擁著;近看,宛如置身蓊鬱森林的情境,還成了騎單車遊鹿野的必訪景點。這,就是位於台東縣鹿野鄉的龍田國小,其跨越時空所散發出的日本移民村氛圍,相當迷人。
學生少,校園卻不小
目前龍田國小班級數有6班、學生只有98人,卻占地3.13公頃,教導主任羅登科自信地說,「學生少,占地卻不小。」龍田國小不僅是台東縣面積最大的小學,同時也是老樹最多的校園,更是名副其實的森林小學。
戴上帽子、準備尋訪由參天老樹所組成的8個「校園學習環境步道」,一場在校園內就能展開的戶外教學,連在龍田國小已擔任教職11年的羅主任也直呼,「擁有這麼多的天然資源,真幸運!」
也因此,當羅主任剛到龍田國小服務時,就辦理「校園老樹票選活動」來喚起學生關懷鄉土、認識故鄉的意識。與此同時,校園內的每一棵樹也因而各有編號,根據校方統計,總共530多棵樹木中,有68棵是樹齡50年以上的老樹。
行走其間,每走一步、就趕緊深呼吸一口,就怕辜負老樹所奮力散發出的芬多精。要不是行前早有心理準備,很容易因位於校門兩旁,日治時期的校長宿舍、台灣最早的托兒所以及公學校場址,而引發時空錯置之感。
其中,與百年老樹相互輝映的公學校場址,還隱約透露著日治時期,台日雙方的不平等待遇哩!現為龍田國小的校地,過去是提供日本小學生就讀的「尋常小學校」;而緊鄰小學的是現為托兒所,過去給台籍小學生讀的「公學校」。曾有老校友在回憶過往時說,「在地勢較高的尋常小學校,與地勢較低的公學校間來回穿梭,往事總能歷歷在目。」
由此可見,保存良好的日治時期場址還有承載著過往不少故事的老樹,也將成為每一位曾經在此成長小朋友的回憶標的。在樹葉窸窣的聲響中,繼續往龍田小學師生們口中的「後花園」走去,帶著一種獨享感受,去看待這一大片享盡私寵的綠樹,竟有著萬物皆取媚於我的暢快。
面對眼前悠悠然的景象,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有多少學生,曾視鐘聲為無物,而迷失在這片跨越時空的美景中?
創意課程—茶藝課,讓老校不老
還在這麼想著時,3、4年級的學生早已在小發財車上坐定,準備先告別他們眼前的動人美景,往鹿野鄉的茶園「找茶去」。當引擎發動那一刻,他們興奮的心情再也掩不住了,哪怕車子駛在蜿蜒的山路而使得每個小身軀都東倒西歪、天空逐漸陰暗大雨欲來前的氣味……,都與他們無關,只是顧著暢快地大笑、大聲說話。
這是龍田國小為配合九年一貫多元學習的課程,與台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的仙人掌鄉土工作室共同規劃的「福鹿茶產業文化推廣活動」。讓學生能在習得校內的本位課程外,學校也藉著與社區的合作,深入地介紹與當地生活緊密相關的人文歷史與產業。
「位處茶鄉,就得認識茶文化。」羅主任強調認識當地文化的重要。因鹿野鄉位處台東縱谷南段、鹿野溪北岸,在群山環繞、境內水源豐沛及土壤優良的得天獨厚環境下,而成為東部重要的產茶地。
加上龍田國小的家長很多自家也經營茶工廠,「於是,在認識在地文化與資源易取得的雙重考量下,茶藝課便成為校內最具代表性的創意課程。」羅主任補充。為了讓茶藝課的文化精神能扎實地傳承下去,校內會視年級別做能力的規劃,通常中年級的學生就已經能到茶園體驗採茶的樂趣了。
姑且不論龍田國小多元的教學方式,學生們究竟吸收了多少?可以確定的是,從一張張笑開懷的容顏中看見,校園內的古木參天景象、豐富的創意課程,已經足以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是件很開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