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摸索紀錄片出路

文:卓怡君 照片提供:文建會

文建會主委陳其南主持雙年展台灣獎入圍影片記者會,表示未來文建會將推動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成為亞洲重要藝術活動。  由文建會所主辦的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雙年展,剛於93年12月17日落幕,就讓我們回頭來看看這個襁褓中的初生之犢,為台灣的影視產業開闢出了一條怎樣的道路,也讓我們在向前展望的同時,檢視紀錄片的未來。

從扶植到獨立之路

圖片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創始於1998年,由作家兼立法委員王拓先生奔走發起,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至2004年時,影展活動已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負責執行,聘請獨立策展人規劃專題節目,並成立諮詢委員會,負責監督影展各項籌辦和實際執行之工作。顯見在文建會的扶植下,紀錄片雙年展已漸見成長。

  影展公關吳星翔表示,今年徵展影片達一千多部,再由評審團選出122部影片〈共來自四十多個國家〉於影展期間展出。顯示影展已逐漸在國際上打開知名度,奠定紀錄片影展一定的名聲。其次,本屆影展也有多部紀錄片皆獲得全球或亞洲首映權,包括德國新電影大師-荷索《白鑽石》〈The White Diamond〉、坎城導演新人獎得主河瀨直美《影》〈Shadow〉,更請到法國電影新浪潮知名導演艾格妮娃達〈Agnes Varda〉來台。更重要的是,影展能在展出期間於院線放映〈欣欣晶華影城、台北光點〉,不但增加曝光機會,也打開紀錄片放映的通路。

  紀錄片發展前景似乎一片看好。文建會站在政府的角度扶持有功,以及逐漸累積聲望的影展,對於影片的儲存與推展也作出一定貢獻。

  紀錄片雙年展策展人王派彰對於影展期許甚深。在他的策劃之下,影展作為創意展現的窗口,打開國內市場的同時,也能募集國外資金,作為與市場接軌的重要平台。影展期間舉辦的座談會,便集合了亞、歐的製片人到場,除了交換彼此重要、珍貴的製片經驗之外,也能藉此讓歐洲的製片人看到亞洲的創意與發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