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空間配置與動線規畫

文:周欣鶯(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生)

【摘要】

  圖書館空間規畫與設計必須著重功能性,以服務讀者、提供便利且具親和力的服務環境為目標。然而圖書館空間的配置安排是否得當則與其動線規畫流暢與否有密切關係。本文針對空間配置、噪音問題、使用者習慣、環境心理學與標示系統等議題提出相關之設計原則,並實際列舉數項例子供圖書館規劃空間與動線時參考。

【Abstract】

  The arrangement of library space should be functionality-based in order to provide patrons with convenient services and a user-friendly environment. A good arrangement requires appropriate allocation of interior space and smooth flow of traffic pattern. This article suggests guidelines for arranging library space based on issues of space allocations, noises, usage pattern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studies, and sign systems. In addition, examples are given to support the above guidelines.

關鍵詞:空間配置;動線

Keywords:space arrangement;traffic pattern

壹、前言

  圖書館是一服務性的機構,所以在圖書館建築規畫過程中,所強調的空間規畫與設計必須著重功能性,以服務讀者、提供便利且具親和力的服務環境為目標。然而圖書館空間的配置安排是否得當與其動線規畫有密切關係。動線規畫與設計除與空間配置大有關係外,尚與圖書館噪音干擾、讀者使用習慣、館員工作效率等問題互有影響。換言之,要成為一具功能性的圖書館建築,其動線安排是否流暢就顯得格外重要,這除要思考圖書館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外,更要兼顧使用者使用各項資源的親切性與簡捷性。

二、圖書館動線規畫設計原則

 (一)動線的意義
  圖書館建築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動線的規畫設計。動線是指連接各機能空間之路線,亦即由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的路線。從使用者的觀點來看,動線就是以「讀者的利用行為」為基礎來組織各個服務空間,在動線設計上要連結館外和館內以及館內各服務空間的水平(同一樓層)與垂直(不同樓層)的聯繫。從服務接觸的角度來看,動線規畫不僅要考慮前進的利用路徑,更要考慮回流的利用路徑;換句話說,不僅要考慮讀者進館後要往何處去,更要考慮當讀者到了某個服務空間之後,如何回到之前經過的那個服務空間。(註1)

 (二)流暢的動線規畫設計原則
  圖書館動線規畫與空間配置、噪音問題、使用者習慣及環境心理學等有很大的關係,以下即逐項提供設計原則以供圖書館規劃建築設計時參考:

  1. 維持和諧的空間機能
    任一空間都有其單獨之機能,空間與空間之間直接或間接地存有相互之關係,任一空間均為整個系統之一部分,設計完美之建築物會使各空間之間維持和諧與平衡的關係,此種關係之連接即是『動線』」。圖書館在分析空間關係規劃動線時,宜從讀者、館員及圖書資料的觀點來設計。
    基本動線規畫原則是不交叉、不迂迴、不重疊,對讀者而言,移動路徑愈短愈好,為滿足大多數讀者的需求,宜賦予利用率較高之空間較短之路徑,而讓少部分讀者走較多的路,將使用率較低或限制使用的空間賦予較長之路徑。對館員而言,動線的安排影響其工作效率甚鉅,移動頻繁之垂直或水平路徑愈短愈好,但不可為了工作人員的方便而造成讀者的不便,或降低服務的品質。此外讀者與館員的接觸及服務點的設置,也是值得討論的課題。(註2)
  2. 減輕噪音干擾
    圖書館在讀者、館員及資料三者互動的環境下,一定會產生「聲音」,如果這些聲音是工作中、生活中不想聽到的,即稱為噪音。人們在圖書館的走動與談話都會引起聲音,而這些聲音常會干擾到館內其他的讀者。控制噪音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一項就在於各空間動線模式的處理。一般而言,動線最頻繁的地方就是噪音程度較高的區域,為此動線設計時應注意到(1)在動線較為頻繁的區域最好能採取正方形的空間型態,不但空間的利用較具彈性,同時也具有較好的隔音效果。因為正方形的空間型態,各點至中心都等距,故能使讀者的移動頻率減至最低,聲音不會從角落反射而造成噪音問題,不過也有人從其他觀點切入認為矩形空間更佳(註3);(2)動線頻繁的區域應儘量鄰近圖書館的主樓層與主要出入口,而動線頻繁的部門最好靠近主要通道,不須經由另一部門便能直達主要樓層,因為動線的重疊會造成噪音問題。(註4)
  3. 配合使用者習慣
    環境與人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如果服務環境與其行為習慣相同,則讀者很容易就適應了,如果與其行為習慣相反,則格格不入,需要多次反覆的學習和提醒才能奏效。出入口設計,最好能合乎一般人的習慣,如在美國或是台灣地區,其交通路線規畫是右進左出,故圖書館右邊大門宜規劃為入口方向,而左邊即是出口。又如進入大廳後,右設參考諮詢台,左設出納流通台,亦可使入館諮詢的讀者與出館前借書的讀者自然地靠右行走,互不干擾。(註5)
  4. 環境心理學的應用
    圖書館是機能性建築,大部分的讀者都曾有利用其他圖書館的經驗,通常讀者會將其過往經驗移植到新的圖書館,如果中間的差距太大,會造成讀者適應不良,嚴重的會使讀者產生變節行為而不再利用圖書館服務。
    事實上,圖書館建築對讀者滿意和館員滿意有同等重要的影響。愉悅的環境可以改善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整體印象,甚至影響讀者的停留意願和停留的時間。所以,圖書館的書架安排若符合讀者的利用習慣或是找書邏輯,不但讀者找到所需圖書、期刊的時間縮短,成功率提高,讀者的借書冊數和頻率也會提高。(註6)
  5. 標示系統的有效搭配
    如果是一座按照讀者利用行為規劃設計的圖書館,標示系統可達到畫龍點睛的提醒效果。但如果是依照館方提供服務的邏輯設計的圖書館或是建築師個人設計的圖書館,標示系統要扮演的則是矯正行為的工具。尤其當圖書館的空間規畫及設備配置與讀者利用習慣相左時,圖書館的標示系統就應該更為用心設計,提供更多的資訊,協助讀者適應新安排,以及導引讀者的每個利用行為,在每個服務空間接續時,利用明顯清楚的標示提醒讀者。(註7)例如在方向轉換時,利用方向指示版指引讀者可到達之目的,讓搜尋者判斷是否應該折回或繼續,減少猜測、猶豫的時間,免除讀者對圖書館懷有迷宮式、需要頻頻試誤的不良印象。

三、圖書館空間配置與動線規畫關係舉隅

 (一)避免選擇使用厚重家具
  書館是家具密集的建築物,家具和設備所佔的空間超過一般的建築。近年來,許多圖書館已改採大空間設計,減少內牆設計,除了洗手間周圍和可能將技術處理區域分開來的部分外,多半係由家具形成所有的走廊和走道。利用家具的巧妙布置,可以形成清楚的動線,家具牆可以在轉角指示方向並形成館內的走道。此外,人們多喜歡捷徑,如果館員看到一個小空間變成主要的走廊時,彈性的家具布置亦可以輕易的做出一條較佳的通道,只需簡單的移走在路上的設備即可。(註8)故在選用家具時,宜避免使用厚重家具,而選擇易於移動調整適合多種彈性組合以降低移動時產生的噪音干擾。

 (二)主樓層配置
  規劃讀者服務內部空間可由圖書館的主要服務或稱圖書館之鑰著手,所謂圖書館之鑰包括:書目和索引、目錄、參考部門、現期期刊、流通部門等。這些主要服務點必須讓讀者很方便很容易地接近,沒有長距離的水平或垂直路徑。大部分的讀者動線集中在主樓層,是動線規畫的關鍵,通常出入口、出納台、目錄查詢和參考服務均集中在此,所以動線密集。良好的動線規畫能讓讀者順利找到所需的圖書資料而不會造成困擾受挫。規畫要點需考慮到讀者的右行習慣,並避免動線交叉重疊的干擾或是造成交通癱瘓,留有足夠的走道空間,以免造成擁擠現象。(註9)

 (三)期刊區
  期刊是圖書館中使用率頗高、提供新資訊的重要館藏之一。由於期刊區同時有閱覽雜誌的靜態行為及走動尋找雜誌之動態行為,因此在規畫布置時需注意動線的明確性,以免動靜之間相互產生干擾(註10),影響讀者閱讀品質。

 (四)閱覽席位之安排
  閱覽桌椅依人數多寡有個人座及兩人以上的多人座之分,座位排列方式又有橫列式及縱向排列、風車型排列等各種型式。配置方面需考慮整體的動線規畫,一般來說,個人座因連續使用時間較長,為減少干擾之產生可配置在遠離書架的地方(註11);閱覽席位的安排應盡量鄰近主要動線,並為讀者入口視線可及處較能方便讀者使用,提高使用率,因為一旦離得太遠,往往容易為讀者所忽略。但也不要剛好在主要動線上,否則來往頻繁的人影,在讀者前後一直穿梭晃動也會帶給使用者相當大的不安全感,對讀者情緒妨礙甚大。(註12)

 (五)書庫入口安排與排架方式
  圖書排架原則為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換句話說,一群書架的第一本(起點)應該是在第一座書架的左上角,書庫入口越是接近這個點越好。從(圖一)、(圖二)看,如入口在A或B處,F1為排架起點,則排架以(圖一)為優,動線最流暢。如入口在C或D處,則(圖二)也是一選擇。(註13)

圖一 圖二

(圖一)     (圖二)

 (六)資料處理空間
  資料處理空間包括採編組、閱覽組、資訊組等其他辦公室空間。辦公室為圖書館之司令部,有聯絡、管理之功能,其位置設計需考慮便於對外聯絡、管理、書籍的流通及採購等。因此宜設置在建築物的第一層或底樓,且有獨立的館員出入口。尤其圖書館設計的目標,不只是單純設計一棟圖書館建築物,而是設計一套圖書館的「運作」流程,諸如管理方法、服務內容、圖書性質與數量、閱覽方式等事項(註14)。故其資料處理空間安排亟需與圖書館組織編制和各部門之作業方式與流程、圖書處理程序等相配合。

四、結語

  在圖書館建築中,動線規畫只是其中一部分,然而卻輕忽不得。事實上動線規畫是一門大學問,在整個規劃思考過程中,需要結合經濟學與統計學、環境心理學、行為學與時間管理(註15)等觀點,客觀的模擬各種可能性,方能為讀者創造友善、流暢、清靜的服務空間,並為館員提供高效率的工作環境,提升服務品質。

【註釋】

  • 註1:蔡佳蓉,「從館員觀點談圖書館建築在規畫及設計階段的幾項問題」大學圖書館1卷4期(民國86年10月),頁66。
  • 註2:謝寶煖,大學圖書館內部空間配置之研究(台北市:漢美,初版,民國79年),頁66-67。
  • 註3:參見俞芹芬,「公共圖書館建築設計淺談」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6卷2期(民國77年12月),頁21。認為矩形空間最節省走道所需的空間,而且書架和檔案櫃多為長條形的,容易安排;矩形也較易控制入口,便於安排圖書館活動路線,減少交通量,避免空間浪費,矩形空間的長寬最佳比例為3:2,出入口最好位於長邊的中點。
  • 註4:陳秋枝,「圖書館噪音控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1卷4期(民國83年),頁433-434。
  • 註5:David Kaser,「The User-Friendly Academic Library Building」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1卷4期(民國84年6月),頁10。
  • 註6:謝寶煖,「從服務行銷觀點談圖書館建築之規畫與設計」載於1999海峽兩岸圖書館建築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季刊社,民國88年)頁197─200。
  • 註7:同上註,頁199。
  • 註8:徐金芬,「協助找路的圖書館建築技術」社教雙月刊25期(民國77年5月)頁61。
  • 註9:謝寶煖,「公共圖書館之內部空間配置」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6卷2期(民國77年12月),頁34。
  • 註10:曾思瑜,「大學圖書館的空間規畫與佈置」載於公私立大學校院圖書館館長聯席會會議論文集(雲林:雲林技術學院主辦,民國84年),頁40。
  • 註11:同前註,頁41。
  • 註12:易明克,「圖書館內部規畫與細部設計經驗談」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6卷2期(民國77年12月),頁28-29。
  • 註13:同前註,頁26。
  • 註14:楊美華,大學圖書館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初版,民國83年),頁59。
  • 註15:Handy, Alice Evans," Take Time to Manage," Book Report 12:2(Sep/Oct 1993):11-12.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