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姊妹牽手創業 共創女人經濟

文:陳雅莉

  女性創業勢力正在崛起,尤以知識產業、微型及社區服務等新興產業最受婦女青睞。但更重要的是,女性創業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理想和願景奮鬥!

圖片  為了鼓舞更多女性勇於追尋夢想,內政部、婦權會及婦權基金會特別規劃出版「姊妹牽手來創業──女人經濟學」套書,透過台北的女書店、高雄的好書店、南投仙鹿巷壹號布工房及屏東高樹鄉青春不老隊等婦女團體的創業經驗和心路歷程分享,提供姊妹們另一種圓夢的模式。

  台北的女書店、高雄的好書店皆是以知識經濟起家的女性創業典範,不僅首創以女性主義為主的專業書店,同時也是提供女性議題交流的討論平台。仙鹿巷壹號布工房在九二一大地震後,藉由縫製布娃娃成為婦女微型創業典範,更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而屏東高樹鄉青春不老隊則是由一群高齡婦女組成,不但是社區創業最佳模式,也建立了一個溫暖的老人生活社區。她們的成功經驗,不僅展現了女人幫助女人的真摯情誼,更在為理想加油打氣中彼此交流成長。

女書店 屬於女人自己的房間

照片  在《紫色桃花緣──女書店故事話從頭》中,由創辦元老、歷屆員工詳細述說女書店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七日成立至今,屆滿十一年的創業故事。

  當時一群婦運領袖號召二十餘位股東,募集了四百萬元,開辦華文地區第一家女性主義專業書店。婦權會委員、知名律師暨女書店創始股東尤美女回憶說,一九九○年時婦女新知訪問團在美國看到女書店,有感而發地問台灣什麼時候才會有女書店,於是大家就出錢,推舉蘇芊玲擔任董事長。

  女書店主編鄭美里表示,女書店雖小,但志氣大,創業特色是合議制,任何決策都要經過執行股東充分溝通、互相說服,有時甚至激烈辯論,最後做成共同決定。

  「紫色是女性主義的代表顏色,桃花緣指的是一個理想的書香烏托邦、人與人、人與書相遇交會的空間,桃花則是代表熱情、創意、新點子,」鄭美里道出取書名的背後故事。

圖片  因此女書店是屬於女人「自己的房間」,也屬於所有來到女書店的顧客,在善意、無歧視的空間中,女人可以盡情分享經驗和想法,並自在地書寫、閱讀與圓夢,可說是一個女有、女治、女享的書鄉。

  而且女書店蒐集了「由女人所寫、為女人而寫、寫關於女人」的書,書的種類從嚴肅的女性主義理論、婦運歷史、性別文化研究、文學作品、各婦運團體出版品,到生命經驗及輕鬆實用的生活書籍等。

  不過,在成立九週年時,女書店面臨了關閉或轉手的危機,最後還是撐下來了。因為對許多女性而言,女書店是一個捨不得放掉的地方,姐妹檔、朋友檔、甚至是母女檔都喜歡結伴來這裡互相瞭解和支持。

照片好書店 南部首間性別主題書店

  北部有女書店,南部則是有好書店。在《南國女人讀書夢──好書店在流離與縮小間長大》中,可以看到南台灣唯一一間性別主題書店的堅持與韌性。

  好書店董事長傅孟麗表示,一九九九年由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催生,召集了六十三位以女性為主的各界精英,集資五百四十萬元,二○○○年九月三十日正式誕生,以女書與童書為主題書,因為女+子是「好」的組合。

  原本以為公開募股是創業過程中最困難的一件事,沒想到在媒體報導下,「第二天反應非常熱烈,讓我們電話接到手軟,這代表了婦女對婦女運動的肯定,而且女人愛看書,在飄著咖啡香的書店裡看書是很多女人的夢想,」傅孟麗分享說,因此好書店的股東有退役女軍官、大學教授、律師、會計師、醫生、母女檔。

圖片  婦權基金會董事、資深婦運者暨知名主持人黃越綏曾對傅孟麗說:「一個女人什麼事都不敢做,一群女人在一起什麼事都敢做。」女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也會犯很多錯誤,因為大家只是愛看書的女人,沒有人有過經營書店的經驗。

  剛開始,以為書店要開在人聲鼎沸的地方,選在漢神百貨斜對面,一個月房租四萬五千元,又經營餐廳,一個月人事費就高達二十四萬五千元,兩個大洞讓好書店每個月都嚴重「失血」。

  此外,好書店又生不逢時,成立時剛好遇上對出版社打擊最大的兩次颱風納莉、桃芝水災浩劫,後來又碰上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但傅孟麗堅持說:「當初我們獲得很多婦女的信任,所以不能關門,這也是使命感。」

布工房 打造農村婦女新經濟

  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台灣後,南投中寮的媽媽們組成了仙鹿巷壹號布工房,藉由縫製融入台灣味道、生命力和親切感的手工碎布娃娃,致力於災後重建。在短短的四年時間,布工房打響了國際知名度。

照片  在《舊針線‧新創意──布工房打造農村婦女新經濟》中,可以看到歷經多次颱風與地震侵襲的南投災區,中年婦女們憑著堅忍毅力創作出動人的「土石流娃娃」,成為從賑災中重生的傳奇。

  更特別的是,布工房的媽媽們來自不同社區、甚至不同國家,有在地女兒、外地媳婦,還有中國大陸、越南的新娘,嘗試一起學習、工作,發現自己的價值,也開始關心社區發展及其他婦女。

  布工房負責人馬麗芬表示,布工房的資本額只有三千元,很幸運地有政府和民間的資源可以運用,包括勞委會重建大軍補貼十一個月的薪水和利用向九二一基金會申請的二十萬元,買了八台縫紉機。
  
  布工房是營造一個家,以人為首要,所有的媽媽都是家人。雖然在布工房是不同工同酬,薪水一天五百元,一個月工作二十二天,月薪一萬一千元,「但我們的過程是很快樂、很有趣,大家都是做自己的主人,事業是自己的,現在布工房的品牌已經建立起來,」馬麗芬強調。

  去年布工房到智利參加APEC(亞太經合會)外圍會議──婦女領導人網絡(WLN)會議時,曾有一個外國部長問:「如果有大量訂單接不接?」十分重視主體性的馬麗芬很坦白的告訴對方:「如果讓布工房的媽媽最後變成女工,有再多的錢,我也不接,我寧可不接!」

青春不老隊 阿嬤創造釀漬傳奇

  由屏東縣高樹鄉一群超過六十歲的阿公阿嬤,帶著一群三、四十歲的中生代媳婦所組成的青春不老隊,以老阿嬤承襲婆婆訓示媳婦勤儉持家的精神,專門釀漬檸檬醋、鳳梨醋、蘿蔔乾、客家福菜等,藉由農產品加工成為增加婦女收入的社區創業模式,開創了事業第二春。

照片  在《黃昏的朝露──青春不老隊釀漬傳奇》中,可以看到促成青春不老隊成立的重要推手鍾秋香,嫁到高樹近二十年,目睹當地人口結構老化、年輕人紛紛外移,漸成為凋零農村的悲哀。

  鍾秋香表示,高樹鄉是農業鄉,加上菸葉曾是最大宗的經濟作物,但九二一地震、台灣加入WTO與二○○二年公賣局結束購買菸草,都使得農民無法掌握農產品的價格,再加上高樹鄉被劃設為水源保護區,更加速農民對農業的絕望。

  深刻體會到高樹鄉農業必須轉型的鍾秋香認為,農產品應商品化,以因應社會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於是在去年三月成立了青春不老隊,看準喝醋養生的潮流,選定DIY釀造檸檬醋、鳳梨醋為旗艦產品,並配合當地客家人傳統醃漬手藝,名為「青春釀」的系列產品逐漸打響名號,有效提升當地農村收入。

  「一開始青春不老隊不是想要創業,而是要營造和諧,」鍾秋香強調,希望透過社區經濟型組織的方式,照顧農村老年人口,讓老年人可以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走出家庭,擺脫獨居、寂寞的生活型態。

創業套書 讓女性被看得見

圖片  這四本套書清楚說明了女性用集體力量創造女性就業機會,而且女性創業不是只為了賺錢,還要富含社會意義與價值。「更重要的是,這套書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讓台灣社會看到女人的創業經驗,」婦權會委員暨政大法律系教授陳惠馨解釋。

  黃越綏也說,從這四本套書中所獲得的最大啟發是,非營利機構在做營利組織的事,證明了女人之間是可以合作,而且女人的一生是有機會圓夢的。

  婦權會委員暨台綜院副院長李安妮則指出,這四個案例最重要的是傳達人與土地之間的關懷,婦女創業都是懷抱著理想,並且要讓女性被看得見,「還告訴我們除了資本主義市場最小成本、最大利潤的運作邏輯之外,還有另一個創業的選擇和模式,就是以理念來經營,創業過程中互相扶持、彼此分享,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放棄、必有新希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