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現在的鹿草鄉立圖書館,你很難想像原本這裡是被淘汰的鄉公所辦公室,因為老舊的日式建築,屋瓦牆壁都會滲水,館長鄭宏毅說:「以前是外頭在下大雨,裡面下小雨。」雖然在民國71年便改建成圖書館,但實際上只是一間堆放書籍的倉庫,當地居民回憶起以前的圖書館說:「以前這裡連一盞燈都沒有,也沒有書架,書全部都放在紙箱裡,想要借書還得自己翻箱倒櫃一番,書沒找著倒是流了滿身大汗,所以很少會有人想要來這看書,或許大部分的鹿草人根本都不知道這裡有個圖書館。」但是經過了3、4年,鹿草鄉立圖書館竟獲得全縣圖書館評鑑第一的殊榮,更代表嘉義縣角逐全國優良圖書館的評比,並且在去年成立了鹿仔草故事劇團,也獲教育部頒發閱讀推手團體獎,到各地表演,成為鄉親們的驕傲,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國中圖館長捐贈電腦與書籍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鹿草圖書館,共有兩層樓,和一間還保留日式建築古貌的K書中心,原本舊式的鐵製書櫃邊角容易刮傷人,但是沒有多餘經費可以購買新的,鄭宏毅便用木板自製書櫃板,再由學美術出身的館員黃麗芬與志工媽媽們一同彩繪木板,用圖案來分類書籍,有別於其他圖書館的制式模樣,反而讓每個書櫃有了獨特風格,成了這裡最美麗的裝飾品,也勾勒出濃濃鹿草圖書館的溫馨人情味。也正因為即使經費拮据,卻還能創造出令人驚喜成果的精神,深深感動來參訪評鑑的國立台中圖書館館長蘇忠,當場捐贈5部電腦設備與書籍,期待鹿草鄉立圖書館能變出更多魔法,讓書香傳播。
不過,這裡的人情味還不止這些,鹿草有一群家庭主婦,平時就有來圖書館借閱繪本回家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習慣,後來在館長的號召下,開始把說故事的場所,從家中臥房搬到圖書館,可以讓更多孩子有聽故事的機會,就這樣持續了3年,故事媽媽陳怡惠就說:「親子之間的對話老是充斥著,功課寫了沒、房間整理沒、幫忙做家事等指導味道,但是說故事的時候,與孩子間的互動,則洋溢著一種甜蜜的滋味。」每個禮拜六上午的說故事時間,已成為鹿草小朋友盛事之一,有時候故事媽媽走在路上,小朋友還會特地提醒她:「APPLE阿姨今天要去說故事喔。」令人會心一笑。鄭館長表示:「鹿草鄉因為人口外移,有許多隔代教養家庭,由於爺爺奶奶不知道圖書館的用處,導致隔代教養家庭的小孩比較難以接觸圖書館。為了解決此問題,故事媽媽在說故事的時候,希望小朋友能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法,來宣傳鹿草圖書館。」



鹿仔草故事劇團
而在前年嘉義縣圖書館提倡說故事劇團,讓鹿草鄉立圖書館有了新的想法,「何不讓說故事加上生動的肢體表演呢?」就在鄉長的支持、鄭館長的策劃,與故事媽媽的大力協助下,終於排除萬難在去年成立「鹿仔草故事劇團」,由於團員大部分為家庭主婦,有些還有工作,所以排練都是必須在晚間,團長湯麗芳就笑著說:「都要先把家事做完才能出門排練,有次去高雄表演,我還一大早就把早、中、晚三餐都給煮了,才安心出發。」他也一手扛下編劇、導演的工作,並且從每次表演與孩子的互動慢慢學習,他認為參與劇團不只是能帶給孩子們快樂,也帶給自己更多新的人生啟發與愉快的回憶,每次看見台下孩子們發亮的眼神、純真的笑靨就覺得十分滿足,有著無可取代的成就感。
湯麗芳說:「雖然我們道具陽春,志工也都沒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可是發自內心的表演,孩子們都可以感受到,同時給予我們回饋的反應,我們就像是在一同玩耍般,演過一場又一場。」今年鹿仔草故事劇團也將推出新的故事,取材自鹿草鄉立圖書館所出版的《變身蘋果》與《鹿兒吃草樂逍遙》兩本繪本,讓小朋友從故事中了解故鄉的由來與文化,想必也是精采可期。
鹿仔草民俗文化學堂
鹿草鄉立圖書館去年更與鄉公所及民間藝文人士通力合作,將一旁閒置10多的年老舊衛生所,改造為「鹿仔草民俗文化學堂」在藝術家盧銘世妝點下,原本斑駁的外牆重新彩繪後,如今色彩繽紛,將閒置空間再利用,讓原本荒廢的場域注入新氣象,二層樓建物除提供展覽空間外,還將作為教學使用,此外,學堂頂樓還將規劃成觀景台,讓鄉親可一覽鹿草景致。希望藉此提升鹿草文化氣息。
鄭館長表示:「學堂定調在提升地方文化氣息,本來將陸續展示在地藝術家的作品,但發現如此一來,卻造成學堂與鄉親之間的距離感,所以目前先展出周遭國小學生的作品,期望能藉此吸引民眾能攜家帶眷走進來,更貼近鹿草鄉親的生活。」為了塑造鹿草意象,盧銘世還特地在學堂外牆妝點9隻鐵雕梅花鹿,希望能重現鹿草早期景致,同時期待配合鹿草鄉街景改造工程,再現風華。
雖然對於全縣評鑑第一的這個榮譽,鄭館長不斷謙虛地表示:「我們整體績效比不上竹崎、大林與朴子等鄉鎮市,會得第一名是因為我們進步幅度最大,我倒是希望能慢慢進步,追著冠軍跑,而非一下躍升第一名。」十分低調的鄭館長認為讓鹿草在地鄉親人人都能走進圖書館,這才是他的終極目標,也就是這樣的老二哲學讓他能帶領著鹿草圖書館,不斷進步,努力地邁開大步向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