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行政院研考會舉辦的第二屆國家出版獎頒獎典禮,於7月7日舉行;今年行政院院長吳敦義特此受邀蒞臨為優秀得獎作品頒獎。本屆得獎作品充分體現台灣文化內涵,也承如優等獎《水中蛟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作者程延年博士表示,「累積、傳承、創新」正是所有作者們為政府出版品發行努力的指標。
優良作品 傳遞書香之美
今年的第二屆國家出版獎頒獎典禮上,由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最具代表性的豐年祭舞蹈拉開頒獎序幕,不僅是為研考會向今年所有參賽作品對於台灣的文化紀錄及貢獻致謝外,也代表著所有參賽團隊的長期文化紀錄播種後,為每一滴成就收穫所歡慶的舞蹈;出席頒獎典禮的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出版不僅攸關知識與文化的傳承,更是文化創意的泉源,同時也已成為推進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能量之一。」政府出版品有別於一般商業出版品,其對於保存台灣文化資產深具意義。行政院研考會主任委員朱景鵬致詞表示,研考會為讓政府出版品更具價值及提升品質,並獎勵優良政府出版品編輯好書、出版好書、行銷好書,而設置國家出版獎,希望透過國家認證,讓優秀政府出版品傳遞書香之美,朱景鵬主委說:「優良的政府出版品,應給予更高的鼓勵。」
閱讀可以讓人提升自我價值及成長,所以,一個好的出版品,必須投入相當龐大的時間及研究觀察,這也是獲獎作品的一大特色。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行《黑色舞影-鸕鶿生態紀實》影片導演即表示:「製作期間,我們跑遍了歐洲、大陸、香港,甚至遠赴荷蘭記錄鸕鶿生態,時間實在難以估計。」
得獎作品 傳達「四物」之美
這次出版獎中由優秀作品集結而之的「四物」最受矚目,即植物、動物、文物、古生物,分別是特優獎《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民族植物》─描寫原住民與山林草本資源的互動,及優等獎《黑色舞影-鸕鶿生態紀實》─紀錄冬候鳥─鸕鶿的生態變化、《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一本民俗文物的辭典、工具書、《水中蛟龍:史前水棲爬行動物》─精緻細膩的重現史前化石至今的演變。
特優作品 累積10年心血
在本屆6千多件參賽出版品中,獲得特優獎作品是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出版的《邦查米阿勞—東台灣阿美民族植物》,與其說它是本民族植物誌,更是一本台灣原住民文化紀錄的民族誌。利用文字與影像的結合,完整重現出十餘年間的田野調查結果,深刻體現了阿美族人與台灣土地植物的密不可分,對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紀錄功不可沒,並希望藉此喚起讀者們對原住民的認知。作者董景生博士表示,除了感謝評審單位的肯定外,對於書籍的撰寫過程也表示感到不易且辛苦,但卻深感值得;對於如何完成一本好的作品,他認為除了時間的投入以及團隊合作外,最重要的是「用心」,即用心看待一個文化;他也感慨的向大家表示,在寫作及資料蒐集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在於不同部落的族語詮釋不同,採訪製作的過程時間雖長且辛苦,但往往卻是收穫最大的部分;也因為豐年祭的意涵因近年觀光熱潮高漲,而喪失了原本的全貌,落入觀光俗套。因此,董景生博士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問世,政府可以從旁協助重建阿美族豐年祭典的文化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