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編者的話─圖書館的輸入與輸出

文:邱奕嵩

  圖書館應呈現怎樣的面貌?一直是許多關心公共圖書館的人思索的課題。近年來,在行政院文建會、教育部與各縣市文化局積極推動下,圖書館除了在軟體館藏與硬體的空間改善有明顯提升之外,重要的是,許多圖書館已漸形塑出不同的營運特色,這些特色無可避免地與地方的產業特色與文化精神相互連結,發揮魚水互幫的相乘效果。

  在多元活力的台灣社會,經常孕育無限驚喜;在科技蓬勃的數位世界,也不斷創造許多可能;台灣的公共圖書館也很幸福的擁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得以不斷蛻變,與圖書館使用者做各種不同形式的接觸與交流。因為多元,所以許多圖書館可以各自發展不同的面貌;因為科技,所以更多圖書館得以利用數位工具開拓多樣的通路。

  我們認為,就是因為台灣的豐美多元與卓越成就,使得圖書館成為重要的「輸入」與「輸出」場域。以地方文獻收集來說,多數鄉鎮圖書館就扮演著地方上重要的收藏平台,各式不同的文獻資料不斷湧入圖書館,透過專業的篩選與整理,除了讓讀者參考利用外,還能為地方累積文化財,再經由不同的激盪,甚至衝撞,把地方的面貌梳理得更清晰。

  在這樣的條件支撐下,許多公共圖書館與地方的關係更趨緊密,甚至成為行銷地方、打造地方品牌特色的重鎮。也就是說,圖書館不只單純的扮演地方產業「輸入」的角色,甚至也積極成為地方產業特色「輸出」的一員,有如行銷地方品牌的要角。
  因此,圖書館已從過去「認識」地方的角色,兼而發揮「行銷」地方的功能,在不斷的「輸入」與「輸出」過程,滋養了地方、豐潤了土地甚至還能為當地人民創造更多利基,這樣的效益,不只是文化的,背後的經濟價值也非常可觀。

  現在的圖書館有的不只是四書五經,每一家都還有不同的「產業經」。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