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甫落幕的全國好書交換活動中,有許多民眾及企業把大批的書送往圖書館,分享書香之愛,同樣地,包括國立台中圖書館在內的都會型圖書館,也把成箱成箱的圖書送往偏遠地區,平衡城鄉間的知識流通,打破閱讀的空間障礙,讓所有的民眾都能公平享有親近知識的機會。
送書、換書是打造書香社會的基礎工作之一,多數人都能認同,也願意身體力行,這些一點一滴的付出令人感佩;不過,還有些人則是「化零為整」直接捐地蓋圖書館,甚至還扛上營運重責,對社會教育工作視為己任,這樣的大愛,更是值得尊敬。
雖然,台灣的公共圖書館已不在少數,但仍不乏闕漏之處,有心人洞察社會的需求,發揮義舉,宛如球場上的漂亮補位動作,令人喝采。以企業來說,他們善用個別公司的資源與專業,打造專業型的圖書館,並對外開放,提供大眾使用,一方面奠下企業永續成長的基礎,也是回饋社會的具體作為。
更令人叫好的是少數人士,以家族或自己的力量,從無到有的打造公益圖書館,不求名利,純為鄉里付出,這樣的精神也因此能發揮感染作用,社區民眾也多能用一己之力,協助圖書館內外的大小事,以欣榮圖書館為例,偌大的整棟圖書館,只用了四個專職人力,就能維持館務正常運作,還能讓借閱量不斷擴大,並經常舉辦研習與講演活動,這也是因為背後有龐大的義工群自動自發地來「鬥鬧熱」。
其實不只是「鬥鬧熱」而已。因為趕集式的奉獻輕而易舉,持續性的付出則要有不凡的毅力與決心。台灣就是那麼可愛,有一些人建造圖書館,也有更大一群人以實際行動「相挺」,這樣的良性循環,形成一個知識有機體,不但帶動社區知識力的提升,也為台灣國力的精進,持續播種,持續深耕。
感謝為公益圖書館付出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