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我的爸爸是流氓》《基因複製》《螢火蟲之歌》《揭開老化之謎》《伽利略》等介紹

文:劉水抱(省立臺中圖書館研究員)

書 名:我的爸爸是流氓
著 者:張友漁
出版者:小兵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十月

  <我的爸爸是流氓>這是一本兒童書,當然不是著者張友漁的爸爸是流氓。張友漁向來就是得獎高手,他曾分別得過省教育廳兒童文學創作獎童話類和少年小說類的首獎,也曾獲得九歌文教基金會現代兒童文學獎第一名。他過往的經驗更是豐富多采,他曾經當過打字員、送報生、花店司機、電視臺採訪記者、作文老師,現在則專事創作。

  張友漁第一次想寫<我的爸爸是流氓>這個故事,是因為七年前教小朋友作文時,張友漁注意到班上一個學生手上常有新舊夾雜的傷痕,他直覺這個小朋友的家庭可能不單純,也想試著和他交朋友,但始終未能打開這個孩子的心扉。這件事使得這個故事有個模糊的形狀,但直到四年前,他才逐漸將情節想得更具體,張友漁這本書是希望強調,孩子們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即使有個不好的父親,還是應該拋開遺傳的迷思,找尋自己不同的方向,他希望讓小朋友知道,即使爸爸是流氓,自己也可以不要變成那樣。

  <我的爸爸是流氓>一書的主角是陳大樂,他爸爸是一個整天無所事事的流氓。喝酒後會毆打媽媽、責罵孩子,而且經常積欠賭債,使得整個家庭籠罩在被追討債務的陰影當中。著者選擇以第一人稱(流氓的孩子陳大樂)的角度來敘述這個故事,使得作品焦點集中在這樣一個孩子的生活是怎麼過的。作為一個流氓的兒子,陳大樂雖然功課好、品德優良,但是仍會讓別人感到害怕或排斥。而一般孩子覺得無關痛癢的作文課;課堂上隨意的抽樣調查;邀請朋友到家中來玩等,卻成為陳大樂的困擾,因為作文題目可能是「我的爸爸」;抽樣調查可能會問「爸爸是否抽煙喝酒?」;而帶朋友到家裏可能會讓他們看到爸爸身上的紋身圖案……。

  著者擔心或許有人主張,為兒童而寫的書籍,不應該將現實殘酷的一面呈給孩子。但是著者認為,如果兒童文學只交給孩子一把希望與愛的鑰匙,當他們長大以後,面對現實的缺憾與不完美,會不會造成心理上極大的落差呢?<我的爸爸是流氓>或許已經找到了一種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方法,在時而恐懼與哀怨之中,著者選擇讓陳大樂看到爸爸善良的一面,而即使最後母子三人決定離開流氓爸爸,也還是保留了爸爸會改過自新的可能性……。如此一來,在呈現不完美現實的同時,也為讀者及故事中的主角創造了希望與愛的力量。


書 名: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
著 者:吉娜‧科拉塔(Gina Kolata)
譯 者:洪蘭
出版者: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一月

  自一九九七年複製羊桃麗(Dolly)問世以來,關於複製此一議題的辯論便熱烈展開,吸引了全人類的注意。一般人對於此項生物醫學科技上的大突破,有著過度浪漫和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基因複製技術的成熟不過是一步之遙,創造出如同你我的人類副本也指日可待。於是生物醫學領域、宗教界、法界等各方人士,均對相應而生的哲學、道德、技術問題,熱切的爭論不休。然而,如果我們對於基因複製此項技術欠缺清楚的認識,對於目前此一領域的進展也不了解,許多討論會流於空談,無法對焦。<基因複製>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深入淺出的理解基礎,使一般讀者可以透過著者吉娜‧科拉塔(Gina Kolata)的豐富知識和生花妙筆,一窺此一重大突破的堂奧。

  <基因複製>一書的著者吉娜‧科拉塔為<紐約時報>「科學與醫療」版的資深科學記者,擁有馬里蘭大學微生物學士及數學碩士,並修習過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的博士課程。她於一九八七年自馬里蘭大學畢業以後,為<紐約時報>撰寫了超過六百篇的醫學報導,其中有許多作品為封面故事,在她所報導的醫學題材中,廣泛的涉獵充滿爭議性而重要的話題,<基因複製>只是其中之一。

  「複製人」的技術現在還沒有出現,但是最近「複製羊」(桃麗)已經成功,一般的科學家都認為「複製人」技術來臨的日子也不遠了,人類無性生殖的時代顯然即將來臨,它會帶來什麼樣的風浪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楚無性生殖本身並非什麼邪惡的事,無性生殖在生物學中是很普遍的。假如人類本來就是以無性生殖的話,「複製人」就無所爭議。假如人類沒有社會道德及法律制度的話,是建立於異性婚姻所組成的家庭單位上(同性婚姻仍未被接受)。很多道德、法律也是依賴家庭的觀念。所以我們可以想見人類的無性生殖一旦來臨,會帶來多麼巨大的社會衝擊?

  現在市面上適時出現了兩本討論這方面的好書:吉娜‧科拉塔著的<基因複製>(洪蘭譯,遠流出版)以及李‧希爾佛著的<複製之謎>(李千毅、莊安祺譯,時報出版)。這兩本書都告訴我們複製動物的技術,不像核能那麼地需要鉅額的經費及高科技的機器,所以幾乎無法加以管制防範。「複製人」的技術將如試管嬰兒一樣,很快地降臨我們身邊,而且很可能會如這些著者所預料的,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須要經過多少辯論爭執,多少風浪事件?在這演變的過程中最怕的是我們對主題缺乏正確的了解,以致無法理性地面對它,處理它。


書 名:螢火蟲之歌
著 者:陳月文
攝 影:陳燦榮
出版者:紅蕃茄文化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四月

  在以前大家耳熟能詳的「火金姑」,曾因為經濟的發展而淡忘了。不過,如今螢火蟲卻成了炙手可熱的小昆蟲。有人投身螢火蟲的學術研究,有人為了發現新種而夜夜跑遍山林郊野,有人大量繁殖螢火蟲來販賣,有人開螢火蟲觀光農場來供遊客欣賞,甚至以復育螢火蟲為名來行營利之實,今天就請大家一起來欣賞與了解「火金姑」。

  首先就從<螢火蟲之歌>的攝影陳燦榮先生介紹起,直到去年之前,陳燦榮一直是「業餘」的螢火蟲研究者。這些年他擔任某家公司的業務主管,但是卻在高雄租了一間房子充當螢火蟲的生態研究室,他很得意自己培養出了臺灣一些學術單位都還養不出來的特殊螢火蟲,每隔一兩天,他也總會去觀察與照料牠們。但是去年年中,因為公司業務忙碌,他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沒辦法去看他的螢火蟲,等到終於能抽空探望牠們時,他的螢火蟲早已全軍覆沒,他的心血也毀之一旦。因為這件事,陳燦榮決定辭職。他打算給自己兩年時間看能不能作出一些成績來。這本<螢火蟲之歌>,除了照片是老早就拍好的之外,其它文字敘述部分正是陳燦榮辭職之後,與陳月文一起合作完成的,陳燦榮先生最大的期望是將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其次介紹陳月文小姐。陳月文是陳燦榮的姊姊,她曾寫過<媽媽故事寶典>(天衛出版)等多部作品,勸陳燦榮出書,正是她的主意。閒暇時,陳月文常帶著孩子陪陳燦榮觀察螢火蟲,她一直很惋惜的是,螢火蟲的美除了置身現場或觀賞幻燈片的人之外,很少人能欣賞得到,於是她建議陳燦榮將過去的研究心得整理成書,而擅長說故事,文筆又好的陳月文,也就義不容辭的成為當然的執筆者。

  <螢火蟲之歌>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童書,著者陳燦榮是個標準螢火蟲迷,在這本好書中,透過許多拍攝精緻的作品,將臺灣四種常見的螢火蟲,按成蟲的型態、雌雄的交配、產卵的環境、幼蟲的食性和棲息環境、生活史的蛻變過程等精采的生態,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給讀者進一步探索螢火蟲的世界,這是螢火蟲迷們不可不讀的入門好書。

  認識螢火蟲之後,陳燦榮先生希望國人能夠體會想要保護螢火蟲,首要之務是保育牠們的棲息環境和食物的來源;而人工飼養或其他地區抓來、買來很多螢火蟲,再將牠們放野到某一個定點,這根本不算是復育螢火蟲,因為這些螢火蟲無法在這裡生生不息的繁殖子孫,要不然只要我們在總統府廣場放出萬隻螢火蟲,也可以宣布總統府門口的螢火蟲復育成功了。


書 名:揭開老化之謎
著 者:史蒂芬‧奧斯泰德(Steven N.Austad)
譯 者:洪蘭
出版者:商周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臣民對帝王的頌辭「萬歲、萬歲、萬萬歲」;晚輩對長輩的頌辭「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頌辭。而在當今一片追求健康、長壽的歡呼中,<揭開老化之謎>從科學證據出發,對於一般大眾的健康問題,提供有理論依據的看法,相較充斥坊間的無稽說法和毫無藥效的商品,本書是一帖治療「恐老、畏死」時代病的良藥。

  <揭開老化之謎>的著者史蒂芬‧奧斯泰德是一個「老年研究」的研究者,深感自己背負著教育社會大眾的責任。目前在這個領域中,確實累積了許多令人興奮的研究成果。但是他明白指出;絕大多數在市面上廣告、販售,號稱可延年益壽的產品,都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由於人人希望長生不老,所以我們對於這些誇大不實的廣告和產品,格外缺乏抵抗能力;許多人將大把大把的金錢和心力,花在這些毫無效果的「仙丹」上,實在是一種無意義的浪費。然而,在和老化競速比賽中,我們不會永遠屈居劣勢。他在這本書介紹了目前專家們對於「人為什麼會變老?人如何變老?」所抱持的看法,而隨著這些研究成果的快速累積,我們對於延緩老化藥物的問世,的確可以有著樂觀的期待。

  若說這個世紀是物理學最盛,那麼下個世紀也就是生化學及分子生物學領軍的時代了。研究為何老化,洞悉其原因,並發展出延緩老化的方法之後,至少兩大老化疾病(癌症和心臟血管)消滅後,人類必將延年益壽,益壽(老年生活品質提高)比長生不老更可貴。

  大家關心的,什麼造成人老化?著者驗證三種理論:物種利益理論、生命速率理論和演化論,其中前二者已被反證。而氧和生命關係如何?氧化劑和人類衰退關係如何?節食對延壽效果又如何呢?老年學家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韓汀頓症、老人失智症、閹割、延後生育年齡、筋纖維的老化、環境危機……等等,種種課題都有助於我們對老化的了解。新陳代謝必需的兩個成分:氧和葡萄糖,製造的副產品都有害人體。細胞能量製造所(粒腺體),在老化中是否扮演了什麼角色?焦黃化是老化主因的理論,可完全解釋或部分解釋了限制熱量可以抗老化。而繼續這類研究是必然趨勢,大家也一起來關心老化的問題。


書 名:伽利略-星星的使者
著 者:彼德‧席斯
譯 者:郭恩惠
出版者:格林文化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四月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這是一本適合國小中高年級和國中生閱讀的青少年圖書。伽利略,一個響亮的名字,無論在物理、天文或影響思潮方面,都具有大師級的成就。<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一書以簡潔的文字、典雅的圖畫,介紹伽利略的事蹟,圖畫內容很有意思,具體卻又富有抽樣的涵意,這讓與孩子一同閱讀的父母可以有發揮想像力的空間。

  <伽利略>一書的著者彼德‧席斯是一位電影導演卻投身電影創作。生於半世紀以前的彼德‧席斯,在做一個童書作家之前,是一位電影導演。他生於捷克,在布拉格長大,父親是電影導演,母親是藝術家,他從小喜歡畫畫,並且得到父母的鼓勵。他在布拉格的藝術學院讀動畫與插畫,最後念完藝術碩士學位。由於家族中有好幾位電影導演,這奠定了他往後做一位電影導演的想法。他開始拍電影的時候,捷克的許多電影導演都盛行拍動畫短片,並在各種影展上大放異采。

  八十年代,他的電影(Heads)在柏林影展中獲獎後,「世界的大門在我面前打開了」,他說當其他人仍無法自由出國旅行時,他可以到瑞士、英國,甚至最後到了美國(當時仍是冷戰時期)去拍片。一九八二年赴美國洛杉磯拍攝一部動畫,他原本想拍完就回去,但一九八四年夏季奧運的抵制事件讓事情有了巨大轉變,他留在美國,從此不再回去。

  在美國卻讓他了解到他所拍的藝術電影無法受到商業電影製片的擁抱,他決定轉而從童書著手,等童書獲致成功時再改編成電影。可是當他涉入童書的創作愈多,他發現在這裡可以獲得更多創作的自由,而且每一本書都真的像是一部電影。「雖然我仍希望有一天能回到電影,但我也真的很高興我的書能為許多孩子帶來喜悅與訊息。」

  <伽利略>一書說明文字分為兩部分,一是附注音符號的簡短故事,一是較具知識性的補充說明,在補充說明部分中,交代了背景、思想與伽利略本人的觀點。整體來說,<伽利略>介紹了伽利略主要的思想與當時的環境,看來簡短,但圖文頗有深度。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