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肉之土
作 者:馬建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2010年6月
上官小明∕文
「六四」之後,一位母親在接受專訪時說道:「在那10年間,整整10年,都不淮談論這件事…」這些人被封了口,就如書中主角戴偉一樣有口不能言。長年壓抑使大家漸漸淡忘「六四」在中國土地上劃下的長長一道血口子。作者用筆尖將名為和諧的新生表皮挑起,讓人不得不直視這未曾癒合的傷口。
作者冷眼又直接的描述,寫著遭受苦刑的人們、駭人聽聞的戕害,都透著一種淡然,但又十分真實殘酷。
本書意圖並非要為歷史做辯證,它是要喚醒刻意被磨滅的記憶。如序所說「記憶使人們獲得心靈的自由,而回憶就更使人生變得永恆了。」作者將肉身喻為牢籠、喻為國家政治、喻為厚實土地,受肉體滋養成長的意志卻與之斷了聯結,被深深掩埋。失去身體的自主權,卻換得回憶的自由。相形之下,戴偉的親人朋友,雖有活動自如的身軀,個人意志卻已夭折。
故事始於「六四」過後,成了植物人的主角,一面尋找回憶的所有細節;一面憑著聽覺與嗅覺,觀察著中國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他隨著血肉神經,巡遊一回不再受意識主導的身軀,也藉由默讀自己最愛《山海經》將古中國山水在心中走過一遭。三條敘事線並行,相互指涉、借喻,當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的激情沸騰至高點,身處於1999的戴偉蜷曲著身軀無力面對週遭的混亂與變動。
最後,「六四」前後的故事,都回到一個封閉的舞台。一個是在天安門廣場,圍繞紀念碑開展出的一個政治中心;另一個則是孤立於拆遷中的廢墟的主角家中,正為了奧運而被迫改建為商業中心。10年前,他與同學們沸沸揚揚地投入學運,企圖改變國家。如今,推動經濟繁榮的企圖正一步步改變他的家鄉。
當包圍漸漸逼近,天安門的群眾躁動不安,家中崩潰的母親也正與拆房工人嘶吼對峙。越接近天明思緒越是混亂,回憶與現實中的聲音影像在腦海中快速地交錯浮現。在槍響後,主角自肉牢被釋放,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但又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