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學校社區共讀站 讓閱讀推廣持續擴散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華南國小
學校社區共讀站的設立,讓國小、國中、高中(職)學校敞開大門,讓閱讀的推展由學校拓展到社區。


學校社區共讀站敞開大門邀社區居民一起參與閱讀活動。  在國小、國中、高中(職)校園裡的圖書館空間,除了一般所認知,用來提供師生使用的學校圖書館(室)之外,近來出現一個新空間,稱為「學校社區共讀站」。
 

  教育部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學校社區共讀站」,自2017 年起預計3 年內補助720 所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建置共讀站,經由校舍空間的活化,將學校圖書資源與社區居民共享,讓居民擁有更多且更為鄰近、便利的閱讀環境,並期許透過公共政策及公共投資,發展符合人民普遍有感的措施,讓學校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中心。
 

賦予校舍空間新任務 共讀站扮演閱讀推廣角色

舉辦「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學校社區共讀站」說明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提供)

  活化校園空間方式很多,為什麼需要設立共讀站?負責協助教育部執行此計畫的主持人、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副教授鍾松晉說,閱讀的推廣需要從各個不同面向切入,共讀站不僅能改善學校師生的閱讀環境,還能惠及社區居民,促進學校與社區緊密連結,並能達到區域性的公平,不論是偏鄉或城市,都能透過共讀站擁有更多閱讀與學習的機會。
 

  擔任審查委員的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教授林巧敏則指出,學校圖書館在臺灣整個圖書館體系中相對較為弱勢,經營體質長期以來就存在著資源不足的困境,但透過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不僅讓學校圖書館有了改善經營體質的契機,共讀站的設立更提供學校及社區一個嶄新的閱讀場所;再者,它也可以幫助學校走出圍牆與社區產生更好的互動,「我們常講要營造書香社會,但《親子天下》雜誌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在孩子眼中最不讀書的其實是父母,過去學校不容易把閱讀推廣深入到家庭,但將共讀站開放給社區居民,學校可以跟父母有更多的聯繫與互動,像是運用共讀站指導家長如何為兒童選書、如何為孩子說故事等方式,鼓勵家長參與親子共讀,無形中可促進家庭閱讀氛圍的建立,讓閱讀推廣存在更多可能性。」
 

打造優質閱讀環境 確保施工品質

連結社區資源,邀志工加入學校社區共讀站服務行列。(北新國小提供)

  提供優質、友善的閱讀環境,是建置共讀站的基礎,但要打造一個理想的空間需要考量哪些要素?鍾松晉說,雲科大身為執行者,也是個管控者,除了掌握共讀站施工進度外,也要管控品質。為提升學校承辦人員與建築設計師的專業知能,雲科大透過說明會指導共讀站在空間設計上的專業技術、機能需求、施工品質等,並要求審查委員至少要有一位圖書館專家和建築專家,透過他們的建議把專業導入實際的應用,以減少辦理期間遭遇困難,進而確保計畫執行品質及效率。
 

  林巧敏強調,共讀站的設計必須思考如何讓它發揮經營功能,閱讀功能要很足,不能把它視為空間裝修案,僅著重在視覺上的美輪美奐。首先是共讀站的區位選擇,雖然因為每所學校閒置出來的空間條件不同,不能強制、規範學校一定要選在離校門口最近的校舍空間設置共讀站,但它的設立宗旨是以開放社區居民使用為基礎,必須盡可能選在區位可及性高、動線相對單純、行進方便的位置,一來不會因動線複雜造成居民進出不便,二來可維護校園安全。
 

串接社區資源舉辦活動。

  在空間設計方面,林巧敏說,國小、國中、高中(職)因不同年齡段的使用需求,對空間的規劃也有所差異,但基本上設有安靜閱讀區,必須規劃在可安靜看書、不被打擾的位置,座位強調舒適、符合人體工學的閱覽桌椅或沙發,讓讀者可長時間自在閱讀,並且符合人的尋書習慣,減少取書動線,讓讀者可以隨手取書;再來因應未來教學趨勢,應打造一處適合教學,能容納整班師生的空間;另外,依閱讀活動需求,規劃一處多功能用途的活動場地,像是可以架高木地板、加入些許階梯設計,讓空間成為學校及社區辦活動的舞臺展演場地,不辦活動時,階梯也能當成閱讀座椅,甚至閱覽區可運用彈性組合桌椅,讓使用功能更多元,舉辦活動時可撤移,讓空間容納更多人。
 

連結社區資源 成為共同體

邀社區居民共享學校社區共讀站。

  有了優質環境,在這強調增進學校與社區連結關係的共讀站,該如何串連、整合資源,讓師生與社區居民產生實質的交流、互動,並且共同向上提升?鍾松晉說,「人類的文明就是靠著理性溝通,彼此間相互尊重,學校如何跟社區取得共識,彼此要有一個擬態,雙方透過這個擬態共同去實踐它,彼此之間就是共同體。」
 

  林巧敏說,開放社區使用便是期許能透過跟社區互動,產生實質上的交流,同時也互相幫忙、共用資源。好比在人力運用上,社區故事媽媽可以協助學校辦理說故事活動;在進行文史教學時,也可以把學校課程延伸到社區裡,去參訪在地文化特色景點,也能邀請地方文史工作者、耆老,為學生導覽、講解地方文史脈絡;或者是邀請社區長輩,到共讀站擔任真人圖書館,貢獻他們的生命智慧。
 

  林巧敏也期許,學校能藉此放開眼界,為社區做更多擴大面向的服務,這樣才會受到重視與關注,當人們意識共讀站的存在價值,才會願意繼續挹注永續發展的資源與經費,讓共讀站持續下去。

學校社區共讀站空間可融入教學設備,營造教學環境。 連結社區資源,由圖書志工媽媽為學生說故事。(村上國小提供)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