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整頓不良動線 重塑空間新秩序

文:蘇士雅、陳婷芳、潘云薇 照片提供:蘇士雅、陳婷芳、潘云薇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臺南市龍崎區圖書館以及南投縣水里鄉立圖書館,分別藉由內部空間的變動來改善動線規劃,並為讀者提供更理想的尋路服務。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老厝窗花造型書櫃打造出饒富地方特色。  你是否曾感到疑惑,為什麼公共圖書館內外到處都是標示,卻還是迷路了?或是困在圖書館迂迴的動線設計裡,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事實上,這關乎著圖書館對於讀者使用行為的關注與否。館方對於使用行為了解越多,越能適切規劃出良善的動線設計,進而經由標示系統誘發、引導讀者的尋路決策。
 

南投縣水里鄉立圖書館 劃分出明確行徑

  「從無到有,是我們想要營造的氛圍。」南投縣水里鄉立圖書館館長徐玉玲回憶,她就職上任時,初踏入圖書館的第一印象是陰暗、雜亂,館內外完全沒有任何標示指引,該往哪個方向移動簡直是一頭霧水;加上當時圖書館的單一門口設置在二樓,沒有考量到無障礙環境的設計,導致行動不便的長者或身障讀者被拒於門外。
 

水里鄉立圖書館幼兒閱讀區、兒童區與廁所、哺集乳室位置鄰近,方便孩子、親子使用。  徐玉玲發願要讓水里鄉民擁有一處舒適的閱讀場所。在許多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她毅然決然帶領館員向教育部申請「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著手進行空間改造工程。首先徐玉玲規劃在平面位置開一道門,設置無障礙空間,便利有需求的讀者進出,再劃分出明確的空間動線,以分區分齡運作,新增青少年區、樂齡閱讀區…,來避免區域間交錯相互干擾。而過去位於角落地帶距離服務臺最遙遠的兒童區,對於小讀者而言,不但有安全上的疑慮,孩子上洗手間還必須具備跑百米的精神,從圖書館的一端跑到另一端,穿越層層書架與閱覽區才能抵達廁所。透過這次的空間改造,她特別將兒童區挪移至離廁所、哺集乳室與服務臺鄰近的位置,大幅改善了不良的動線設計。
 

水里鄉立圖書館大門外設有地圖標示。  不重疊、不迂迴是圖書館規劃空間動線的基本原則,尋書的移動路徑也是越短越方便。徐玉玲指出, 館內的幼兒閱讀區、兒童區、青少年區、樂齡閱讀區,皆設有各自專屬、合宜閱讀的書籍,方便讀者就近尋書。開架閱覽區則運用降低書架的方式,讓視野一覽無遺,讀者可依編目類號尋書,直接於書架上或一旁的桌椅閱讀。


  對於初次踏訪或是不熟悉水里鄉立圖書館空間配置的讀者。徐玉玲在空間中加裝上標示設計,讓尋路資訊成為解決尋路問題的關鍵要素。讀者站在大門外,即可透過地圖標示,了解圖書館的空間規劃,入門一抬頭,方向性標示版便能指引讀者前往目的地,並設有中英文雙語區域標示,協助讀者辨識所在區域。


水里鄉立圖書館青少年區設有專屬書籍,方便讀者就近尋書。  徐玉玲對於標示系統的重視度,反映著她對讀者的服務態度,使得一開始不被看好的負面聲音,轉為讀者的讚賞。徐玉玲說:「雖然比不上都市的圖書館建設,但對水里來說,這就是一個改變,讓鄉民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地方。」
 




臺南市龍崎區圖書館 重現挑高優勢

  封館整整歷時一年之久的龍崎區圖書館,在引頸企盼之下,於2016 年尾聲重新開館,並以全新的面貌迎接2017 嶄新氣象。龍崎區公所民政及人文課課長施梅寬透過龍崎區圖書館改造前的照片紀錄解說之際,完全對動線規劃影響所及的空間侷限性一目了然。事實上,龍崎區圖書館因位處山坡地保護區,建築單層樓高達4 公尺之多,長度40 公尺,室內空間又高又深,卻因6層櫃的雙面書架排列擁擠,原本挑高空間及採光優勢盡失,另又有龍崎國小數位學習中心以及階梯教室、兩間倉儲室,導致空間配置更零碎。經由全數淨空之後,設計師得以針對動線流暢與空間配置通透明亮施展作為,尤其創造樓中樓的夾層,不僅顛覆公部門正規正矩的刻板印象,且克服繁瑣的法規建照流程,僅僅單一樓層的圖書館也能展現宛如3D 效果的立體感。


龍崎區圖書館階梯教室因使用率低,改造後規劃成為開架閱覽區,形成更優質的閱讀環境。  館內由「分齡、分眾」主要目標進行空間整合規劃,創造動線流暢、視線通透,首先服務臺移至數位學習中心位置,並與兒童區成為圖書館進門兩側平臺,保留3 公尺寬的走道空間,一直延伸至樂齡區,不僅是為年長者設想周到的無障礙環境,也使得視線延展至書櫃區,加上服務臺背牆新增新書展示牆長達20 公尺,宛如書店的設計感,令人進門就心生好感。
 

  施梅寬表示,館內早期使用的6 層櫃書架不只取書困難,且造成採光不足,現改由4 層鋼製書櫃適當降低高度,青草綠色書架在陽光與燈光投射之下,顯得十分自然舒服,並可清楚辨識電腦網路區、期刊報紙區、樂齡區所在位置。


龍崎區圖書館長達20 公尺的新書展示牆,呈現宛如書店式的亮麗設計。  另一方面設計師將階梯教室與會議室、視聽室隔間打掉重練,在全開放式空間原則之下,卻仍維持分齡、分眾互不抵觸,善加運用樓層挑高結構,打造夾層的青少年區、漫畫區、討論區的獨立空間,夾層下方依舊是書櫃區,施梅寬強調,區域型的小型圖書館空間運用不在大小,而在於巧妙之處。


  而素有「采竹之鄉」美名的龍崎擁有獨特地質的自然景觀,必然成為不可或缺的設計應用,龍崎區圖書館著重大地色系,且以竹筍圖案繪製告示牌,結合地方生活文化形象,更加凸顯內在的自然氣質,同時發揮標示辨識功能,協助讀者尋路。
 

高市圖大樹二館 規劃理想路徑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兒童區及學齡前兒童區每個角落可以看見最有地方感情的舊鐵橋意象!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改造前,一樓書庫區占用大多數面積,在書櫃密集下無法提供較多的閱讀空間,擠身在書庫區中的服務臺太小而且有極大壓迫感,而出入口大廳雖寬敞,卻被固定的屏風占據而無法運用;至於二樓,兒童區少了特色,也沒有學齡前兒童可使用的專屬空間,館內亦缺乏青少年可集中使用的區域,三樓的研習室與自修區使用時已無緩衝,彼此造成干擾…,整座圖書館動線規劃與服務空間機能並不完整。


  負責改造的建築師王志賢謙虛表示,這個改造案只是依據館方需求做了調整,稱不上是整體設計;但實際上,圖書館改造前後有了大變身,不僅建築物外觀及內部空間動線都達到了以讀者為中心的理想,室內設計上融入大樹區鐵橋、古厝、火車等重要的意象,充分展現出大樹區特有風情。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以精緻而專業的陶藝家林昭地獨立展,進行教育傳承,也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的內涵。  新改造的圖書館,入口即是新書展示區,迎接入館民眾開啟閱讀之門;兒童閱讀區從二樓搬遷至一樓,再細分為學齡前區及學童區,個別提供適齡書籍,學齡前區並配合木作地板角落說故事空間,親子共閱時可席地而坐閱讀。並以大樹區百年鐵橋及老厝窗花造型書櫃打造出饒富地方特色的區域;重新打造的雜誌、閱報及樂齡區,透過戶外陽光與綠景的引進,營造出坐在大樹下閱讀的氛圍,悠閒而愜意。


  二樓「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區,王志賢設計了乘載大樹糖業及旅人往返的火車造型書櫃陳列特色館藏書,加上「鐵道旅行大富翁」的遊戲背板,活潑呈現九曲堂火車站的重要地位。而與特色館藏區相鄰的是青少年圖書、漫畫及館藏查詢電腦區,這些不同屬性的主題,透過生動的視覺設計巧妙的融合成一體。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火車造型書櫃陳列特色館藏書,主題明確,便於讀者尋書。  配合圖書館的空間改造,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策畫在二樓中心點設置陶藝家林昭地獨立展區。陶藝家林昭地居住在大樹區超過一甲子,曾於2000 年榮獲第23 屆中興文藝獎章特別貢獻獎,因感於生活型態驟變,多數早期使用的常民陶器一般人不易看見,所以特別在2015 年捐給高雄市政府145 件他所創作珍藏的陶器作品。這批作品內容包括宗教祭祀、日常用品、產業用品及藝術品,充分展現傳統農、漁業生活的精采樣貌。大樹二館以精緻而專業的獨立展區進行教育傳承,也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的內涵。


  王貞懿主任為了延續館內的藝術性,特別在三樓增設藝文走廊,除了展示高市美術館收藏的畫作,也開放給社區藝術家辦展。這個畫廊空間擺放著舒適的座椅,形同自修室與數位機會中心/研習室之間的緩衝空間。


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的外觀也拉皮做了微整容。  在服務空間的調整上,原本二樓辦公室移至一樓與圖書整理室與服務臺整合,縮短了館員的工作動線。館方也學習大賣場貨架標示的方式,在每座書櫃貼上簡易數字編號,當館員要協助讀者尋書時,只要輕鬆告知在第幾號櫃即可。


  經由動線的重新配置,大樹二館不僅成為舒適宜人的閱讀空間,也讓館員的工作流程更加順暢,建築師更成功的利用巧思,讓走動與轉換在各空間的讀者心情都能維持和諧感。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