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最前線

文:編輯部

書名:台北小吃札記
作者:舒國治
出版:皇冠出版(2007年5月)

辜振豐∕文

  作家舒國治的專欄文章終於結集成書,書名叫《台北小吃札記》。這兩年台灣的創作一直萎靡不振,讀者似乎比較鍾情於外國的翻譯作品,但舒國治的作品一點也不受影響,他的書一上市,總是叫好又叫座。看來,他的表現倒是為台灣的作家出一口悶氣。

  在忙碌的文明社會中,要挪出時間享受晃遊的樂趣,並不容易。但舒國治卻能安貧樂道,遠離朝九晚五,每天悠哉悠哉地逛來逛去。也因為這樣的從容,才能仔細體會台灣各地小吃的精髓。

  除了食物,作者也會將地理納入書寫之中,如介紹嘉義的米糕、鵝肉、雞肉飯,也會穿插一段話敘述城市的地靈—「嘉義市亦是台灣各城市中少有最具城市山林優勢者之一:人在植物園的參天古樹中散步或自蘭潭邊跑回來,轉眼又是市區,嘉義市民可謂得天獨厚。」作者也具有濃厚的歷史意識,如談起「淡金公路的菠羅麵包」,馬上道出它的來龍去脈。原來這種麵包學自日本人,而日人則綜合丹麥糖霜版、南歐小巧甜餅版、日爾曼雜麥版,才得以烘焙出菠羅麵包。又如,許多人所熟悉的「天母茉莉漢堡」,是美軍協防年代所呈現的西洋產物。你走進「茉莉」,喝一瓶玻璃裝的可口可樂,吃一個不加起司的漢堡,加一圈小洋蔥,耳中傳來ICRT的西洋歌曲,仍能約略捕捉到一絲6、70年代台北當年高昂騷動的時代情致。

  不過,在作者看來,優質的小吃,清淡之外,健康加上乾凈也是必備的條件。他在評介「民生東路史記牛肉麵」,更談到優店應該是用「要洗筷」(且是檜皮色、有紋路有觸感的佳美品味塑膠筷」。在介紹羅斯福路「棉花田精力湯」時,作者指出精力湯並不很稀,故喝它還需要稍稍咬嚼,齒間用了力,對吸收也較好。又湯有沫沫渣渣,喝吃它,得以在喉嚨、食道中緩緩沾附停留,此種高氧鮮翠食物亦可以對平日廢氣密佈的都市人之上消化道有潔拭之作用。故精力湯不宜打得太細。顯然,在作者看來花點小錢,也可以貼近飲食時尚,而日常生活如果具備一點養生知識也有益於身體。

讀者登入
回頂部